祁文娟
探究婚前財產在婚后產生收益的歸屬問題
祁文娟*
河北經貿大學法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61
婚姻關系是一個家庭構成的基本條件,在婚姻中涉及到財產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對于個人的投資等事情都會在婚后產生一定的收益,對于這些收益婚姻法中相關概念并不明確,導致婚姻破裂在財產分割上出現很多問題。
婚后;財產收益;歸屬
在目前的婚姻法中,很多關于婚后財產的概念表述都不清晰、明確。在劃分上有很大的難度,給財產進行分割的時候造成很大的影響。本文針對婚前財產在婚后產生收益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對于婚姻生活中夫妻之間財產的劃分在法律層面上主要包括以下條款:《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這是婚姻法中對于夫妻財產進行的一般規定,在第十八條中進行了補充規定,夫妻一方的財產則是基于特殊價值保護的例外。在《婚姻法》第五條規定: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后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由此看出,在不做特殊說明的情況下,在婚姻事實成立之后,夫妻任意一方的個人財產所得到的收益首先具有共同財產的性質。
(一)判定標準的靈活性欠佳
現在我國在婚姻財產中主要按上述條款進行執行,但是在婚后的收益上沒有進行具體的分類,相關的概念都模糊不清,實際應用情況不佳。隨著社會的發展,財產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在對婚后個人財產收益的問題上,并沒有相符合的基礎方面的原則,負責這一方面當然司法機關在具體執行時候出現困難。
(二)沒有對投資收益、孳息、增值等基礎概念的準確界定
對于相關概念的明確規定在婚姻中對于夫妻雙方沒有任何影響,但是如果婚姻關系發生破裂,就會給當事人帶來一定的影響,會造成個人財產的損失。對于生活中投資收益、孳息、增值這些說法,都是非常常見的但是若要進行準確的定義又很困難。例如對于房屋租金,可以認為是孳息,同時又符合投資收益的具體事實。
(三)將孳息排除在夫妻共同財產之外不符合理論與實踐
《婚姻法司法解釋》第五條中,只是把一個人婚前財產在婚姻關系發生后產生的孳息武斷的判定為歸于這一方,這就對孳息的分類進行了忽略。孳息分為法定孳息和自然孳息。對于農村來說,自然孳息是借助夫妻雙方共同進行勞動而產生的。如果只是簡單的把它認定為某一方的個人財產,那么這樣的認定結果對于某一方都是不公平的。
(四)在股權方面進行認定較難
在一段婚姻關系中,不管夫妻中的哪一方在結婚之前進行了股票的購買,在婚后對于這部分財產的判定沒有具體的執行標準,所以在實際中判決是歸于個人財產還是共同財產具有很大的差異。
(一)孳息如何認定
首先,在法律意義的層面上,沒有給孳息下出一個非常明確的定義,分析其事實狀態,孳息是從原物本體中產生出來的物。天然孳息顧名思義,大自然的作用產生了天然孳息,然而法定孳息并沒有明確的定義,按照我們常規的理解,就是把財產的使用權給別人,通過這樣的方式而產生的收益。對于孳息,應該首先由立法機關進行詳細的明確,并且在天然孳息的獲得上要考慮到雙方的付出,除非某一方確實沒有做過任何付出并且有客觀證明,否則應當是共同財產。對于法定孳息,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考慮到雙方付出的勞動價值。
(二)增值歸屬認定
在《婚姻法司法解釋》中提到了“自然增值”的說法,但是對其定義并沒有進一步地說明。對于這一概念有人認為是不夾雜人為的增值情況,例如由通貨膨脹、市場供求關系而導致的,這是一種“被動增值”。相對應的還有“主動增值”,這一概念主要體現了人為因素的影響。所以對于自然增值應該有明確的定義并加以區分,這將會給婚姻中財產的歸屬情況發揮指導作用。
(三)投資收益歸屬認定
投資收益是指,通過時間、精力、智力成本的投入,通過讓渡一種資產來換取另一種資產,進而從新獲得的資產中取得收益的活動,投資是有風險的。從狹義的角度來說,投資就是把實物放在企業從而獲利,從廣義的角度來說,投資包括貨幣在特定的產品上從而獲得收益。根據《婚姻法》規定,對于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成立前進行的投資,在婚姻關系發生后生產、經營所得利益屬于夫妻雙方共同財產。但是對于什么是生產、經營所得利益并沒有明確的定義。在生活中,投資收益、孳息、自然增值收益是處于一種相互交疊的狀態。在廣義層面上,孳息包含了投資收益、自然增值,而從廣義的角度來說,投資收益又包含了孳息和增值收益。所以相關部門需要對每一項進行細化,當婚姻關系破裂時候保護雙方的合法利益。
(四)個人財產婚后收益認定的基本原則
我們的社會在隨著時間向前進步,個人財產的存在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所以在這一點上法律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婚姻關系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具有強烈的人身性質,在對夫妻財產進行調整時候要對著一點進行充分考慮。在對婚后財產收益的判定也要以此為根據。所以,對于個人財產的婚后收益,在有法律明確規定的情況下,依照相關法律條例執行,如果不存在法律條文,那么通常堅持“夫妻協力”的基本原則,重視夫妻雙方的付出。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婚姻的觀念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所以離婚的人越來越多,在現今離婚率高居不下的環境中,我們應該考慮婚姻法財產的規定對于離婚率的影響,對于財產的劃分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離婚事件的發生。婚姻關系本質上就是一種契約關系,所以對于婚姻財產的規定應該對婚姻關系的維持起到正向刺激作用。從立法的角度來說,要完善相關的財產概念,防止因為概念不明確而引起夫妻的財產糾紛,有效保障法律的權威性。對于不明確的概念,在解釋上應該遵循認可夫妻共同努力成果的原則,能夠幫助穩定婚姻關系。如果在對個人財產婚后的收益進行判決時候,沒有相關的法律明確認定歸當事人哪一方,應該盡量判定為歸屬夫妻雙方共同財產。
[1]梁分,熊海燕.夫妻婚前財產婚后收益之解讀與探究[J].法律適用,2013(5).
祁文娟(1987-),女,河北靈壽人,河北經貿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在讀,就職于河北省石家莊市元氏縣司法局,研究方向:民法。
D
A
1006-0049-(2017)16-01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