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田田
關于青少年生命教育問題的思考
陳田田*
山西師范大學,山西 臨汾 034099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關鍵時期,教育界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尤為關注。近年來,青少年生命意識淡薄問題成為教育界常提及與思考的話題,如何提升青少年的生命意識,教育工作者對此進行了不懈探索。本文探討了生命教育的內涵和必要性,并力求從生命教育課程和法制教育兩個方面尋求實施路徑。
生命;生命教育
明晰生命教育的內涵是開展生命教育的前提,有專家認為生命教育就是要依據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發展的原則,以學生自身潛在的生命為基礎,通過選擇優良的教育方式,喚醒生命意識,啟迪精神世界,開發生命潛能,提升生命質量,關注生命的整體發展,使學生成為充滿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和鮮明個性、掌握創造智慧的人。還有學者認為,生命教育就是尊重生命,通過創設充實豐富的環境和優質條件,促進生命主體全面、和諧、主動、健康發展的教育。[1]馮建軍認為,以上述生命教育內涵觀為代表的,實際上是立足生命重新對教育做出了解釋。他提出,生命教育的內涵主要是教人認識生命、保護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探索生命的意義,最終使其生命價值充分展現的活動過程,其核心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質量、凸現生命價值。[1]生命教育關照一切“有生之命”,是人道的教育,以生命中的真善美為價值追求,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近年來,青少年的教育問題日益突出,在亞文化和大眾傳媒的負面沖擊下,加之校園欺凌行為的滋生,對青少年進行生命教育以及生命教育的理論探索漸趨白熱化。
(一)青少年亞文化的沖擊
青少年亞文化,存在于青少年群體中,體現青少年生活方式的獨特個性,它不屬于主流文化體系,它主導的價值理念與主流文化所代表的價值理念存在著復雜的矛盾。亞文化對青少年群體的沖擊不僅體現在青少年群體對非主流文化的追捧,其在精神層面潛移默化地滋生青少年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個性意識與自我標榜行為,隨著時間的推進由此帶來的弊端會日益凸顯。所以,通過生命教育架起青少年文化引導與青少年人生塑造之間的橋梁,是應時勢之需。
(二)大眾傳媒的負面影響
大眾傳媒的發展使兒童、青少年在電視,電腦前的時間增多,減少和削弱了人與人的交往,以及交往中帶來的教育,同時也喪失了許多進行社會比較和社會適應的機會。他們只是把大眾傳播羅列的一套行為規范作為自己的生活準則,而絲毫沒有考慮到社會對此的反應。這必然導致“自我中心文化”[1],青少年對社會生活會產生離心傾向,產生孤獨、空虛、狹隘的心理狀態。許多青少年的暴力行為,成立幫派,江湖義氣都與大眾傳媒的負面影響分不開。
(三)校園欺凌行為的出現
校園欺凌多發生在我國中小學生群體中,對孩子們的健康成長造成了巨大威脅。欺凌行為不僅給受欺凌者帶來身心創傷,而對于欺凌者,欺凌他人的經歷可能會導致其習慣于暴力解決問題,長此以往造成無法挽回的惡果,成為社會安定的潛在威脅。當個體不能生存在自己的喜悅和尊嚴中時,就會仇視社會、仇視家人甚至自己,從而導致對自己或他人生命的肆意踐踏。[2]校園欺凌行為絕不能等閑視之,與其讓社會見證生命踐踏之后的苦果與悲情,不如從教育層面抑制這種行為的發生。更要注重發揮生命教育在家庭、學校、社會教育中的宏觀指導作用,增強生命教育的實效性。
(一)豐富生命教育課程
1.注重挫折教育
在生命教育課程中,要注重發揮挫折教育的作用。設定挫折情境,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挫折,學會調整心態,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承受挫折的能力,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形成對挫折的正確認知及良好心態的確立,有助于其理解生命的意義,從而珍惜生命,逐步達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2.開發相關校本課程
為提升生命教育活動開展的有效性,各級學校可根據自身的條件,進行生命教育課程校本化的開發。以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種種生命現象為素材,借助主題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獲得生命體驗,獲得情感升華,獲得行為提升。
(二)加強法制教育
生命教育與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密不可分,目前,生命教育關注的青少年問題大都難以逃離法律的涉及范圍,其中,青少年出現的問題觸及刑事法律紅線的居于首位。因此,在青少年的教育進程中開設法制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法制課應包含以下重要內容:
1.民事法律的契約精神
契約是一種平等主體之間的自由意志協定,它明確了當事人相互之間的權利義務,確定了有關人的社會關系,是社會關系和社會生活的調節器、穩定器,是社會有序化的重要工具。[3]現今,青少年契約精神的缺失,導致了青少年規則意識的淡薄甚至漠視規則,并且缺乏篤定、謹慎的處事態度,而這兩者恰恰是正確人生觀體系建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故而,青少年的生命教育需要通過開設法制課,提高青少年對民事法律中的契約精神的理解與認識,從而引導青少年尊重規則、遵守規則,培養其責任意識以及篤定、謹慎的人生態度。
2.刑事法律的罪與罰
刑事法律涉及民眾生活的各個方面,是維護社會秩序最重要的部分法之一,然而刑事法律嚴厲性與刑事法律發動的謙抑性使得刑事法律既成為其他部門法的保障之法,又是作為社會健康運轉最后一道防線的安定之法。當今青少年觸及刑事法律紅線的數量在所有犯罪人中占較大比例,在青少年學校教育階段開設專門法制課講授刑事法律的相關內容勢在必行,其對青少年的行為方式的積極引導也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青少年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而生命教育的研究、探索與實施卻是任重而道遠。誠然,良好的生命教育環境是進行生命教育最為重要的前提,只有家庭,學校,社會攜手奮力才能保障生命教育的良性實施,否則,所有的設想只能是一紙空文或天方夜譚。
[1]馮建軍.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J].思想理論教育,2006(11).
[2]依田新,楊宗義,張春.青年心理學[M].北京:知識出版社,1981.42.
[3]袁祖社.社會生活契約化與中國特色公民社會整合機制創新[J].天津社會科學,2002(6):35-38.
陳田田(1991-),女,漢族,河南濮陽人,山西師范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少年兒童組織與思想意識教育。
C
A
1006-0049-(2017)16-01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