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門診
雞滑液囊支原體病,又稱傳染性滑膜炎,該病主要侵害雞的各個關節,特別是龍骨的滑液囊、跗關節的滑液囊和關節周圍的腱鞘,從而引起關節部位形成滲出性滑膜炎和腱鞘炎。
發病情況2016年11月22日,汾陽市峪道河鎮武某存欄量為12000羽的海蘭褐,在70日齡左右,部分雞的腿關節陸續出現異常,主要表現為跗關節、爪墊、龍骨滑液囊腫脹、皮下組織增厚,有的雞跗關節周圍長出大小不一的水泡,導致雞不能正常站立和行走,至90日齡,發病率15%。戶主一直投服酒石酸泰樂菌素、林可霉素、氟苯尼考等藥物進行治療,但無明顯效果。
臨床癥狀病雞食欲減少,生長遲緩,體質瘦弱,羽毛粗亂,雞冠縮小、呈黃白色,行走困難,輕者跛行,步態呈“八”字,或呈踩高蹺狀。有的病雞關節周圍腫脹,尤其是跗關節和爪墊腫脹,嚴重者趾關節腫大變形。多數病雞的胸部皮下組織手感增厚腫脹。剖檢特征胸部龍骨處出現大水泡,早期病雞可見有淡黃色清亮的膠凍樣粘液,以后逐漸變成混濁粘稠的乳酪樣黃白色滲出物存在于龍骨的滑液囊、跗關節周圍腱鞘的滑液囊中。
慢性病例的病變關節表面呈橘黃色。隨著病情的發展,在關節甚至關節附近的腱鞘和肌肉之間中,發現淺黃色的滲出液、黃色糊狀或黃白色乳酪樣物。病程長者,在髖關節、膝關節、肘關節以及腕關節也會出現同樣的病變。
實驗室診斷①病原的分離與鑒定:取病雞跗關節樣品進行病原的分離與鑒定,分離菌經瑞氏染色,油鏡下觀察呈圓形或橢圓形。在固體培養基上表現為細小、光滑、致密的小菌落,菌落形態為“煎蛋狀”;②平板凝集試驗:采取30只病雞的新鮮血液,分離血清,通過滑液囊支原體染色抗原進行平板凝集試驗。在潔凈的玻璃板上劃分成4cm2方格,每個方格里用微量單道移液器先滴加滑液囊支原體抗原30μl,然后在抗原上滴加病雞血清30μl,充分混勻,5min內觀察結果,出現凝集為陽性。30份血清檢測結果均為陽性。
依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和實驗室診斷結果,確診該批青年蛋雞為滑液囊支原體感染。
預防措施藥物治療不能根除滑液囊支原體,種雞場應徹底凈化雞群,控制垂直傳播?;耗抑гw病還能水平傳播,養殖戶要采取措施,切斷該病傳播途徑,由于支原體對各類消毒劑都很敏感,應使用質量較高的消毒劑,定期帶雞消毒和環境消毒,可防止本病的傳播。另外,通風差,晝夜溫差大,雞舍灰塵多,往往是本病的主要誘因,所以控制好雞舍內外環境,嚴格生物安全措施可有效預防本病的發生。
討論雞滑液囊支原體病的臨床癥狀和剖檢病變與葡萄球菌病、病毒性關節炎等疾病容易混淆,往往引起誤診,應注意鑒別。
滑液囊支原體引起的關節炎常出現腱鞘炎、滑膜炎和骨關節炎。雞爪和肉墊有明顯包狀鼓起,用手捏感覺有波動感。開始時關節水腫、有滲出物,最初清涼漸次渾濁,最終形成粘稠的西紅柿醬色干酪物,病雞的心、肝、脾、肺、腎等內臟器官無異常,但卵巢和輸卵管不發育,到開產日齡病雞也不產蛋。
葡萄球菌引起的關節炎及滑膜炎一般由皮膚創傷引起,臨床上趾關節多見,局部紫紅色或黑紫色,后期形成黑色的痂皮,并可從患部鏡檢或分離出葡萄球菌。
雞病毒性關節炎,又稱傳染性腱鞘,是由禽呼腸孤病毒引起,主要發生于肉雞的一種傳染病?;疾‰u只生長遲緩,體重減輕,脛跗關節腱鞘腫脹和腓腸肌腱斷裂為其特征。剖檢可見腱鞘水腫,腓腸肌腱斷裂,脛骨干增粗,脛關節中流出棕黃色分泌物。切開腫脹局部,有少量黃色漿液性纖維素性滲出物。跗關節上方腱鞘內有黃白色干酪樣物。部分病雞可見心外膜炎,肝、脾和心肌上有小的壞死灶。
(032200)山西省汾陽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費強
近幾年來,在江蘇、山東、遼寧的白羽肉雞養殖大省,許多地區出現了一種以雞采食量低、腹瀉、生長不良、消瘦、整齊度差、糞便過料等外觀癥狀為主要特征的流行病,發病雞群病死率可達10%~30%。它是一種病程長的消化吸收障礙綜合癥,給養殖業造成了嚴重直接或間接損失。
關于本病的病原眾說紛紜且致病原因復雜。①常見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魏氏梭菌引起的壞死性腸炎,肉毒梭菌引起的毒素中毒;②小腸球蟲感染后,大量消耗腸道內的氧氣,厭氧菌大量繁衍,腸黏膜嚴重脫落、出血,從而出現過料、飼料便、西紅柿便;③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腸炎。主要致病病毒有輪狀病毒和呼腸弧病毒,都會導致腸毒綜合癥的發病。
另外,飼料霉變、電解質流失、濫用抗生素以及常被忽視的應激反應(如禁食、斷水、轉群等)、生理特性、高蛋白飼料(如魚粉、豆餅、禽肉粉和肉骨粉等)等因素都會誘發本病。
流行特點發病地區的白羽肉雞發病率一般為10%~30%,死亡率一般與其相當。發病多見于20~30日齡,癥狀表現明顯,35日齡以后雞發病率有明顯下降,病程10~15d,發病后5~8d為死亡高峰。我國的腸毒綜合征可發生于不同品種的蛋雞和肉雛雞,其次以蛋雛雞和青年雞多發,然后為肉用公雞和雜交肉雞,而近來在白羽肉雞中呈高發態勢。該病是一種綜合征,病因復雜(病原+誘因)。在良好飼養管理下(無發病誘因時)不表現臨床癥狀或發病很輕。相反,高溫、高濕、高密度、通風不良、衛生條件差的雞群多發,癥狀也較重。
臨床癥狀初期雞群興奮狂奔、尖叫、采食量下降,緊接著表現呆立、縮頸、精神沉郁、縮頭垂尾、翅下垂、羽毛蓬亂不整、冠髯蒼白、萎縮,可視粘膜蒼白,出現過料、飼料便、西紅柿便,飼料轉化率降低,采食量僅達正常食量的1/2~1/3,雞只生長遲緩或停滯導致大群整齊度嚴重不均勻,大小差別很大。增重停止或逐漸下降,有的雞體重僅為正常雞的50%或更少。有的雞有流淚、腫眼癥狀。
病理變化與實驗室檢查①發病初期,十二指腸、空腸粘膜增厚、腸道腫脹,腸道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性炎癥,大部分為橘黃色、番茄樣或魚腸子樣糞便,個別內容物呈黑褐色水樣。隨著病程的推進,腸壁變薄,顏色變淺、變灰,易剝落。肝臟、心臟腫大,質地柔軟,呼吸道等其他器官無明顯的肉眼可見病變;②臨床中,腸毒綜合癥常并發其他癥狀,若錯過治療時機就會繼發大腸桿菌、球蟲等疾病。
顯微鏡檢查見腸粘膜上皮細胞脫落壞死,固有層水腫,炎性細胞浸潤。
防治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合臨診癥狀、剖檢出現的肉眼病變和顯微病變做出初步診斷。新發病地區和有混合感染的雞群很容易誤診,要特別注意鑒別診斷。發病初期因臨床癥狀基本一致,容易誤診為球蟲或腸炎,只有通過剖檢結合臨床癥狀,才能進行鑒別,首先必須找到致病因素,針對不同的表現形式對癥治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總結探討,不斷完善治療方案。①大群以抗菌和抗厭氧菌藥物、修復腸粘膜。如新霉素、硫酸安普霉素、甲硝唑、鞣酸蛋白等;②考慮到霉菌毒素治療:制霉菌素或脫酶佳拌料,防治霉菌;③適當添加使用抗球蟲藥,尤其是注意小腸球蟲的防控。
對已發病的可補充復合維生素和葡萄糖,改善機體機能狀況,糾正水、鹽失調和酸堿平衡等。隨著病情變化,要不斷改變治療方案。所以本人還是提倡“以防為主,進行治療性預防”,為減少對肝、腎的損傷,盡可能多使用中藥制劑,剔除殘次雞??傊?,在預防腸毒綜合征的同時,調節腸道菌群平衡,也要防止繼發感染,尤其氣囊炎型和包心包肝型大腸桿菌和球蟲病的暴發,提早預防并加強綜合飼養管理。
討論與小結本病雖死亡率不算高,但對養雞業隱性損失非常大,其發病誘因多,是一種復雜的腸道病。防控此病主要還在于加強飼養管理,控制飼養密度和高溫高濕,注意通風換氣,定期用消毒藥進行帶雞消毒,早發現早治療,綜合防治。
(226422)江蘇省如東縣大豫鎮獸醫站戴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