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飛
淺談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公民政治參與對民主制的影響
——以美國和印度為例
王燕飛*
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在許多國家中都曾表明,公民的政治參與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一個國家的民主程度。在像美國一樣的發達國家和像印度一樣的發展中國家中,都有一些人存在政治冷漠的現象。這些人群的政治參與往往會產生非理性的判斷,影響著本國的民主程度的發展,但廣泛的政治參與不一定會破壞本國的民主制度。廣泛的公民政治參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主進程的發展,這一點在國家民主進程的發展中毫無置疑。社會分化為精英和大眾,精英的對立面就是大眾。因為歷史一次次證明,精英在社會發展和變革中的作用遠比大眾要大得多。領導重大事件的也往往都是精英。精英主義可以極大地推動民主制的發展。本文以美國和印度為例,深入探究本公民的政治參與與國家民主制的關系問題,對此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討論。
精英主義;政治參與;政治冷漠;民主制
政治參與的發展狀況反應了一個國家的民主的發展程度。因此,每一代領導者都希望自己治理下的國家具有較高程度的政治參與水平,同時也希望廣泛的政治參與能夠促進國家民主程度的加深,促進社會穩定。
第一、政治參與的含義。政治參與也稱“民主參與”,是指全體社會公民直接或者間接地通過各種合法的方法和手段,表達自己的利益要求和以在實際生活中國家政策中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為前提,來影響政治權力體系的政治活動,亞里士多德也曾經也說過:“人是政治性動物”。政治參與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個人或者群體介入公共利益的維護和改變。大多數的政治參與通過這種介入,最終會影響決策,從而開創新的局面。公民政治參與的目的就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利益需求,從而不斷的減少社會沖突矛盾,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進程。
第二、政治參與的方式。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今時代,政治參與的方式也不斷與時俱進,其方法和手段包括:政治選舉、政治表達和政治冷漠等幾個方面。政治選舉是指公民通過國家規定的選舉制度,進行有效的表達自己的意愿,參與民主決策的行為。政治表達是指公民通過憲法規定的權利和手段來表示自己的政治觀點和政治態度,從而影響政府決策。然而,與前兩種積極的政治參與方式相比較,政治冷漠屬于非積極的政治參與,即消積的政治參與。它表現在政治態度的冷漠和政治行為的不關心,對于政治問題和政治活動采取漠不關心的態度。
政治冷漠的現象自古以來就有,它是一個發展的概念,且是一個隨時代發展不斷更新自身的現象,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深化自身的概念內涵。政治冷漠也稱為政治冷淡,它最初的含義是指一種冷淡的政治態度或心理狀態,即人民對于政治活動及其相關問題等的冷淡或漠視。政治冷漠不僅包括政治主體意識觀念上對政治內容的冷淡,還包括政治主體在行為上對政治活動的疏遠和逃避行為。
在政治參與的過程中采取政治冷漠的態度和缺乏政治知識的公民,在政治上確實會產生非理性的偏見和沖動,但是并不意味著廣泛的公民的政治參與一定就會破壞民主制。
第一、美國政治參與的發展情況。由于美國人們比較贊同并認可個人主義,他們更加關注個人利益以及利益所帶來的特權。他們在享受個人私欲的同時便于公共利益相背離,這可能造成個人在社會發展中為了一己私利而犧牲公共利益,沉浸在狹隘的私人世界之中。當今社會中的人們經常通過物質利益所帶來的愉悅感來衡量自己對于某些物品和事件的滿意度,導致許多人產生了對帶參與的冷漠狀態,他們有時確實會產生非理性的政治參與,但是并不意味著廣泛的公民參與會破壞民主制。
根據調查結果表明,在美國的民意調查中,美國公民對美國聯邦政府的信任度已經大幅度降低,并且已經從75%下降到了35%,在90年代末下降到了25%。杰夫·格林菲爾德作為美國政治評論家指出:“對于大多數人民來說,它表明了這個國家的國家組織比本世紀任何時候都更不重要。它與大多數人民都毫不相干……大多數需要(參與)決策的人民完全被排除在選舉過程之外?!雹傧衩绹@種發達國家的政治民主中,實行的是精英民主,在一定程度會促進美國民主政治的發展。精英民主是指強調社會和大眾的分離??傊?,缺乏政治知識或者采取政治冷漠態度的公民作為一種遠離政治參與的獨特方式,確實會在政治上產生非理性的偏見和沖動,影響國家民主制度的穩定,甚至還會使國家陷入社會動蕩的危險。
第二、印度的政治參與情況。與其他國家相比,印度在獨立之后,其政治發展和社會民主化進程面臨著許許多多的阻礙,例如,國民總人口數巨大、資源能源貧瘠、非單一的社會結構等等都是構成社會發展動蕩的不穩定因素。但對于印度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其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狀況往往也落后其政治制度的發展,對于印度的議會民主制并不是印度社會自身發展形成的產物,而是被強行加于印度社會之上的,這便是由接受過西方教育的知識分子和政治家們所進行的活動。印度雖然是一個資源短缺的國家,在財富再分配能力上有其局限性,導致政治冷漠的公民無法滿足基本生活資料,缺少對政治參與的熱情,在一定程度上產生非理性的沖動,不利于社會穩定團結,甚至有可能造成社會動蕩和減少政治熱情。但由于印度公民政治參與程度高度發達,在印度民主化進程的過程中雖然出現過一些消極因素,但總體上民主制度還是比較穩定的。
無論是高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還是正在努力發展的發展中國家,每個國家的都有自己政治參與的方式和渠道。隨著時代的發展,每個國家的政治化進程都會不斷加深。馬克思·韋伯在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分析基礎上,對資產階級民主制進行了他個人的反思與思考。馬克思·韋并不贊同在實際生產生活過程中,人們可以達到并且能夠實現他們所預期的民主化程度。大多數人都會認為,社會政治制度的進步和發展,只有少數精英才能起到推動作用,對于廣大公民而言,他們只是普通民眾并不承擔對公共事務的責任,他們沒有能力也沒有責任去完善和改變政治決策,這是精英民主的一個觀點。在美國社會里,社會分化為精英和大眾,精英的對立面就是大眾。因為歷史一次次證明,精英在社會發展和變革中的作用遠比大眾要大得多。領導重大事件的也往往都是精英,精英主義可以極大地推動民主制的發展。托克維爾也清楚的認識到美國式民主的特點,他也強調其政治冷漠公民存在的特殊條件下,美國民主制度的發展趨勢。
總而言之,美國和印度的公民政治參與確實存在政治冷漠和缺乏政治知識公民的現象,這種現象也并不是公民自身所造成的,還源于本國的政治制度和其他因素造成的,如,對政黨的不信任,公民自身受經濟條件的限制等其他原因,促使公民對國家的政治參與的逃避和采取冷漠的態度。但是僅僅這些公民的政治冷漠所做出的非理性沖動,并不代表廣泛的政治參與會破壞民主制。這一觀點已經被美國和印度所證明,即使這兩個國家內確實存在著政治冷漠的公民,但國家內部的廣泛的公民政治參與還是會促進民主制的發展,并不會起到破壞的作用。
[ 注 釋 ]
①[美]卡爾·博格斯.政治的終結[M].陳家剛,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1][美]卡爾·博格斯.政治的終結[M].陳家剛,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3:3-4.
[2]林良光.印度政治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3][美]托馬斯·戴伊,著.誰掌管美國——里根年代.張維,吳繼淦,劉覺儔,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5.
[4]陸振川.中西方政治現代化模式比較[J].中共山西省委黨學報,2006(4).
[5][法]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上卷)[M].董果良,譯.商務印書館,2004.
[6][法]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下卷)[M].董果良,譯.商務印書館,2004.
王燕飛(1990-),女,吉林省吉林市人,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研究。
D
A
1006-0049-(2017)16-0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