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改艷,周 磊
(1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福州 350002;2福建農林大學經濟學院,福州 350002)
廣西甘蔗區域產量保險的適用性討論
馬改艷1,周 磊2
(1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福州 350002;2福建農林大學經濟學院,福州 350002)
廣西現行甘蔗個人產量保險對推動廣西甘蔗產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現行的甘蔗保險具有道德風險嚴重、保障程度低、經營管理成本高等方面的弊端,使其陷入了“供需雙冷”的局面。區域產量保險因在一定程度上能彌補個人產量保險的上述弊端,且廣西具有諸如基差風險整體可控、甘蔗種植面積大及數據有保障等方面的有利條件,因此,在廣西可推廣甘蔗區域產量保險。要順利推廣甘蔗區域產量保險,要做好產品方案設計和財政補貼方面的工作。
甘蔗生產;個人產量保險;區域產量保險;適用性;廣西
廣西目前實施的甘蔗保險是僅保成本的個人產量保險,其保障程度較低[為800元(人民幣,下同)/667 m2],這甚至彌補不了甘蔗種植的直接物化成本,而且現行的做法不分區域,在全區實行統一的費率,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凸顯,保險公司也無法應對系統性風險,致使現行的甘蔗保險陷入市場失靈的困境。如何在當前國家與地方財力不足以及蔗農收入水平較低的情況下,盡量提高甘蔗保險的保障水平,是值得研究的課題。要提高保障水平,可選擇甘蔗收入保險、甘蔗氣象指數保險或甘蔗區域產量保險。但是收入保險需要更多的保費和補貼,氣象指數保險需要非常完備的氣象數據和基礎設施,我國當前無法滿足,而且氣象指數保險的索賠需要投保人具有較廣氣象的知識,其理賠較為復雜、理賠糾紛多。因此,我們可以選擇區域產量保險。所謂區域產量保險,簡單說就是以特定區域農作物為保險標的、以農作物產量指數為保險責任的保險產品。在保險期間內當特定區域農作物產量低于保險合同約定的水平時,該區域所有投保農戶都將獲得賠償;否則,都不會獲得賠付,而不考慮該區域單個農戶是否真正受災而減產。然而,就目前廣西的情況,在甘蔗保險上,該區適合推行區域產量保險嗎?在廣西推行甘蔗區域產量保險有哪些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為推行甘蔗區域產量保險需要在保險方案設計以及政府補貼方面做哪些工作?本文將圍繞以上問題展開討論。
廣西是我國最主要的甘蔗產區,其甘蔗產量和糖產量均占全國的半壁江山,占比達65%以上,其糖業年產值達千億元以上。甘蔗是多年生宿根作物,生長周期長,其各個生長期所要求的環境條件有很大差異,這使它在各生長期很容易遭受各種災害的影響。而廣西歷來是各種自然災害高發、重發地區,這給甘蔗生產帶來巨大影響。為幫助廣大蔗農分散和轉移農業生產風險,壯大廣西甘蔗產業,早在1995年廣西就在部分市、縣開展了甘蔗種植保險,經過多年發展,2012年底甘蔗種植保險被納入了國家政策性農作物保險的范圍,成為政策性甘蔗種植保險。現行甘蔗保險(簡稱,下同)屬于傳統的個人產量保險。所謂個人產量保險,簡單而言就是指保險公司基于投保農戶個人的農作物產量情況進行賠付的保險,當投保人的農作物產量達到保險合同上列明風險造成保險賠付的條件后,就能獲得保險公司的賠付,否則,就不能獲得賠付。
廣西現行的甘蔗保險在全區實行統一的保險費率和保險賠付金額,沒有劃分保險區域,它以廣西全區所有投保農戶為一個保險單位,以全區甘蔗歷年的損失數據為基礎計算保費,因此,該保險保費體現的是全區甘蔗的平均風險水平,無法反映不同區域和農戶之間的風險差異。這樣,處于高風險區的農戶就積極投保轉移風險,而處于低風險區的農戶就不購買保險;或者農戶將風險高的地塊投保,而風險低的地塊就不投保。結果導致保險公司手中聚集的風險越來越高,使其經營不穩定,承保的積極性不高。理論上,要控制這種逆向選擇的問題,保險公司要對每個參保農戶分別制定不同的保險費,但這在實踐中由于數據獲取難度大、工作量大等問題而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者強行規定全區的所有蔗農都參保,這在實踐中由于政治、經濟各方面限制也不可行,從而使得現行甘蔗保險無法控制逆向選擇問題。
除了逆向選擇外,現行甘蔗保險也有較嚴重的道德風險問題,表現在:(1)在受災后還未成災的情況下不積極施救,或者放松田間的日常管理,甚至故意在受災時加重損失;(2)與蔗區的保險業務員或測產員“聯合作弊”,夸大損失程度,現行甘蔗保險普遍是靠蔗區基層的村干部或鄉鎮干部推廣的,這些展業人員有與參保蔗農“聯合作弊吃保險”的動機;(3)偽造保險證據虛假索賠。
廣西現行甘蔗保險是僅保成本的個人產量保險,其保障程度較低,保費僅為800元/667 m2,這甚至彌補不了甘蔗種植的直接物化成本,這個保額雖然能基本幫助蔗農災后恢復生產,但對于那些希望通過購買保險增加收入的蔗農來說,就沒什么吸引力。
現行甘蔗保險規定在甘蔗生長期內發生保險事故,保險公司按照出險時已投成本占總成本的一定比例進行賠付。具體規定為:8月31日前發生保險事故,賠付保險金額的70%,即560元/667 m2;9月1日至9月30日發生保險事故,賠付保險金額的80%,即640元/667 m2;10月1日至10月31日發生保險事故,賠付保險金額的90%,即720元/667 m2;11月1日后發生保險事故,賠付保險金額的100%,即800元/667 m2。這初看起來合理公平,但實則隱含不少問題。比如:如果保險事故發生在8月31日前,有些蔗農可能要外出打工,就將后期的成本提前投入,按照現行賠付標準,蔗農只能得到560元/667 m2的賠償;而如果保險事故發生11月1日后,但蔗農對甘蔗沒有成本投入,就能獲得800元/667 m2的賠付。顯然,這樣的規定是不合理、不公平的。
現行甘蔗保險是列明風險的保險產品,其賠付要根據保險合同中列明的災害損失比例測算。未將旱災、漬災和病蟲害列為基本險而只將其列為附加險,其原因是這些災害都是系統性風險,一旦發生往往就是大面積農田同時受災減產。而我們知道,甘蔗是宿根作物,其生長周期長達三到四年,加上廣西的甘蔗多種植在坡地,缺乏灌溉設施,如果長期缺水,不僅會影響當年新植蔗的單產及產糖率,還會影響來年宿根蔗的發芽和產量。甘蔗漬害就是蔗田長期水漬而導致蔗根因缺氧腐爛的災害,它屬于累積性災害,現行甘蔗保險條款要求投保人在受災后的24 h之內報案理賠,該條款不適合這些累積性(如旱災和漬災)或隱性災害(熱害或冷害),僅適合那些突發的、顯性的(如雹災、風災、洪災、火災等)災害。此外,甘蔗生長過程中經常受到各種病蟲害的危害,但目前的甘蔗保險也未將病蟲害風險納入承保范圍[1]。病蟲害本質上也屬于累積性災害,而累積性災害對甘蔗生產的影響更大,它可使甘蔗大面積同時受災減產,但由于保險公司難以對累積性或隱性災害進行界定和定損,因此,保險公司往往不將這些災害列入承保責任范圍。
現行甘蔗保險是個人產量保險,發生保險事故時保險公司要逐戶勘損、定損、理賠,而且存在理賠標準不統一、不客觀的問題,損失比例基本憑理賠人員直觀確定,人為因素多,蔗農對此有很多怨言。例如,甘蔗凍災以每畝產量損失30%作為起賠點,但多少是30%呢?沒有統一客觀的標準。理賠員測產尺度緊一點兒就可能使30%變成29%,蔗農將無法獲賠;尺度松一點兒有可能使30%變成31%,蔗農將獲賠。當甘蔗產量損失水平在臨界點左右時,若缺乏客觀準確的評判標準,就會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協議核損”問題。這種情況下,為獲得賠付,蔗農作弊的現象就很普遍。再比如,甘蔗風災保險,保險條款規定8級以上的風造成的損失才是保險事故,這就要求核損人員必須準確測量風力等級,而廣西多數蔗區往往沒有配備相應的風力監測設施,這時核損人員只能憑縣級氣象站的監測數據定損,甚至憑直覺定損。這種核損取證難、標準不統一、不透明、隨意性大的問題可能造成蔗農受損而不能獲得賠償,由此引發的保險糾紛會大大影響蔗農投保的積極性。
現行甘蔗保險還會因為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導致其經營管理成本居高不下:(1)該保險產品的保險標的多是單個農田或農場,規模小而分散,導致展業、測產核算的成本高;(2)甘蔗生長的特殊性決定了甘蔗損失需二次定損。鑒于此,現行甘蔗保險雖然在近兩年取得了較好發展,但總體上說,其發展比較緩慢,保險覆蓋面較窄,截至2014年僅有12%的參保率[2]。
傳統個人產量保險的各種弊端一定程度上就成了區域產量保險的催化劑。1939年美國最早開始實施農作物區域產量保險,其后加拿大、澳大利亞及歐洲的一些發達國家和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等一些發展中國家也陸續開展了農作物區域產量保險計劃,并有良好的發展勢頭。相對于傳統個人產量保險,區域產量保險具有以下優勢:
從農戶角度看,其優勢體現在:(1)費率相對低。雖然傳統的個人產量保險其名義費率(3.75%)并不高,保費為30元/667 m2,但其保險賠付金相應也低,只有800元/667 m2。區域產量保險其名義保費也有幾十甚至上百元,但其保險賠付金要比傳統的產量保險多。因此,相對傳統個人產量保險,區域產量保險的費率相對更低,這是由于該保險產品經營成本低。例如,美國團體保險計劃(GRP),同種農作物在保額一定的條件下,GRP的費率是傳統農業保險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區域產量保險相對更低的費率對發展中國家低收入的小規模農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2)具有風險管理的激勵效應。由于農戶最終獲得的賠付與實際損失無關,只與事先設定的觸發值有關,因此,農戶有防范風險和管理風險的動力,以盡量降低風險損失,在客觀的區域產量達到賠付標準時能獲取更大的收益。(3)保險責任范圍廣。區域產量保險除了可以承保突發的、顯性的災害風險外,還可以承保那些累積性的、隱性的災害風險,因為區域產量保險以特定區域農作物產量的減少為賠付條件,不考慮特定災害是否發生并造成減產。同時,區域產量保險應對系統性風險的能力也較傳統保險強。(4)農戶可以自由選擇投保比例。參保農戶可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水平、保費支付能力、對農作物產量的預測以及對區域農作物產量與自身農作物產量相關性的判斷選擇相應投保比例,最大可以選擇超過區域預期產量的150%的投保[3]。(5)保險合同類似于期貨產品的合同,保單的合約術語與內容是標準化的,農戶易理解。
從保險公司的角度看,該產品的優勢體現在:(1)賠付標準客觀、透明,可以有效控制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它依據區域農作物產量這個客觀因素賠付,不考慮農戶的實際損失,保險雙方均不能影響客觀的賠付依據,且區域內甘蔗實際產量是否能到“起賠點”有嚴格、客觀的判斷標準,單個蔗農作弊的動機很少,除非區域內投保蔗農集體作弊,但集體作弊的保險收益可能抵不上正常田間管理帶來的收入。(2)勘損、核損、理賠工作簡單,經營管理成本低。該保險產品不需要保險公司逐戶勘察定損和確定減產原因,這既能減輕管理運營成本,又能控制保險雙方的矛盾糾紛。(3)保單標準、透明(類似期貨產品),利于產品銷售與推廣,并可在更大的市場上交易,其購買主體不限于農戶和涉農企業,一些金融機構、企業單位等都可投資該保險,這能有效分散和轉移保險公司的巨災賠償風險。(4)數據相對易得。
對政府而言,雖然要付出與傳統農作物保險相同的、甚至更高的補貼額,但農戶獲得的風險保障要比傳統保險更多。因此,相對來說,區域產量保險所需的財政補貼更少。而且隨著該保險產品的市場份額逐漸擴大,政府可逐漸減少補貼,直至消除補貼。例如,2010年前美國GRP的平均保費補貼率為54%,低于一般農險62%的保費補貼率,且2010年后GRP的補貼率在下降,但其他農險的補貼率卻在上升[4]。
當然,區域產量保險產品也有其固有的弊端,比如它的“基差風險”問題。所謂基差風險就是指投保人的實際損失與保障損失不能精確相關而產生的風險。同時,該產品的設計與推廣也面臨一些技術難題,如觸發產量難以確定、缺乏專業的產品設計與推廣人員,等等。雖然有這些弊端,但我們認為,區域產量保險總體而言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是廣西蔗區值得推廣的農業保險產品。
3.1.1 基差風險整體可控
考察一個地區是否可以開展區域產量保險,最重要的是要看這個地區的基差風險是否可控。廣西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多變,但除了冰雹、風災這些局部氣象災害外,干旱、凍霜、洪澇皆為系統性風險,其基差風險較小,這是廣西開展甘蔗區域產量保險的有利條件。此外,廣西甘蔗的田間生產與管理長期以來較為規范,也有助于降低基差風險。
3.1.2 甘蔗種植面積大,蔗農有需求
廣西是我國最大的甘蔗主產區,其甘蔗種植面積長期保持在100萬hm2以上,甘蔗產量的增減是有關各方(包括蔗農、農場、糖廠、政府部門)長期密切關注的問題。2012—2013年,廣西自治區有關部門曾經調研過來賓市、崇左市等甘蔗主產區的蔗農、農場和糖廠對區域產量保險產品的需求,從調研情況看,各方均表示認可該產品。
3.1.3 數據獲取較有保障
廣西的絕大多數糖廠掌握甘蔗產量、面積等歷年數據。由于蔗區偏遠的考慮,現行甘蔗保險的保費一般是由糖廠先代繳,在糖廠給蔗農結算糖料蔗價款時再做扣減,因此,糖廠還掌握現行甘蔗保險相關的參保數據。絕大多數糖廠在每一蔗區都配有“蔗管員”,負責每一蔗區甘蔗種植、管理、測產等方面的工作,通過“蔗管員”,糖廠會掌握更多的數據。此外,廣西稅務部門長期監控糖廠的財務情況,能確保糖廠數據的可靠性。
3.2.1 甘蔗產量影響因素復雜
影響廣西甘蔗產量的因素多而復雜,除了受氣候、地形、土壤、種苗等自然因素影響外,還受田間管理等人為因素的影響。例如,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就業,老年人成為廣西許多地方甘蔗生產的主力軍,而老年人掌握甘蔗現代化種植與管理的能力較差,某種程度上造成了近年來甘蔗產量的下滑;再比如,甘蔗是否覆蓋地膜對產量影響很大,但地膜的覆蓋除了由自然因素決定外,如蔗區是否連續干旱、土地是否貧瘠,還受蔗農收入水平和田間管理經驗影響。甘蔗產量變動成因復雜的問題,可能會引發區域產量保險的道德風險問題,因為該產品僅以區域甘蔗產量指數為賠付條件,對這種難以界定的人為因素引起的產量變動很難將其剔除。因此,很有必要將“科學、規范的農事安排”與區域產量保險的推廣結合起來。
3.2.2 道德風險問題
這里的道德風險問題是指投保戶大面積的集體作弊導致甘蔗減產的問題。主要有:(1)廣西一些蔗區存在將甘蔗“外運”現象,即在榨季當外地甘蔗價格較高時,雖然政府財稅部門對甘蔗外運加以監管,但每年大約有10%的甘蔗運往外地,這可能使糖廠或者政府統計部門的產量數據縮水,從而影響區域產量保險產品的賠付;(2)甘蔗“掛名”問題,一些糖廠為了購進更多的糖料蔗,給蔗農事先墊付部分成本,等甘蔗進廠開榨結算價款時再扣減墊付的資金,這使一些蔗農為逃避扣款,把自己的甘蔗“掛”在其他農戶名下,這樣糖廠統計的產量數據就不準確。
由于農作物區域產量保險的賠付相對簡單而客觀,當特定年份某一區域的農作物產量低于約定產量時,則該區域內的所有農戶都將獲得賠償,而不考慮單個農戶的實際產量,且每個農戶獲得的賠付金額由其自主選擇的投保比例而定;反之,當特定年份某一區域的農作物產量高于約定產量時,則該區域內的所有農戶都不能獲得賠償,盡管有些農戶可能受災并減產。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參保農戶能否獲得賠償,與該保險產品設計的“理賠起點值”——觸發值直接相關。如果觸發值設計得不合理,則該保險的基差風險將會增大,進而引發參保農戶的“不公平感”問題,即“該獲得賠付的卻沒賠付,不該賠付的反而獲得賠付”的問題,這會誘發參保農戶大面積退保。因此,盡量降低基差風險成為設計區域產量保險產品的關鍵。而基差風險的大小主要與區域邊界大小和保險賠付的觸發值這兩個因素有關。
4.1.1 區域邊界的選擇
甘蔗區域產量保險的區域邊界內應匯集盡可能多的氣候、土壤和水利等條件相近的農田。然而,實踐中,保險區域的選擇常常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如可保種植面積和行政區劃的約束,由于官方一般以行政區劃為單位統計相關數據,造成保險公司如果跨行政區域承保,可能遭遇數據困境。我們認為,鑒于廣西農業保險發展的現狀,甘蔗區域產量保險的區域邊界選擇的原則是:先按一定的風險區劃辦法將廣西全區劃分高、中、低三個風險區,再分別在這三個大的區域推行,等條件具備時可考慮按更小的區域單位(如:縣域)推廣,比如像德國一樣,其在全國劃分了44個風險區域,這樣就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基差風險。
4.1.2 甘蔗區域產量保險的觸發值
農作物區域產量保險的觸發值就是特定區域參保農戶能獲得保險賠付的“起賠點”,它是農作物預期產量的一個百分比,即觸發產量=期望產量×保障水平。這個百分比通常在簽定農作物保險合同時就要確定,一般為預期產量的60%—100%。當特定區域農作物的實際產量低于觸發產量時,投保人將獲得賠償。觸發值設計得越低,投保人獲得賠償的機會就越大,反之則越小[5]。農作物的預產量決定觸發值的大小。預產量的確定可根據農作物歷史產量用一些統計技術和方法估算出來。確定了預期產量后,如果假定保障水平為80%,就可測算出農作物區域產量保險的觸發值。
美國、加拿大和印度等國的區域產量保險發展實踐表明,政府財政的支持是開展區域產量保險的重要保障。其原因有:(1)通過政府補貼,撬動農戶投保,擴大區域產量保險的覆蓋面,有效降低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2)財政支持可以補償一部分啟動成本,快速打開農作物區域產量保險的市場;(3)農業風險的高致災率導致農作物區域產量保險的高賠付率,高賠付率必然意味著高保費,而農戶的保費承受能力有限;(4)如果財政不補貼農作物區域產量保險,那么它與傳統的農作物保險相比,就沒太多的吸引力。國外經驗也表明,財政補貼能提高農作物區域產量保險的參保率,有的國家通過財政補貼后,甚至強行要求特定區域(尤其是歷史上賠付率較高的地區)內的農戶都要參保,以保障保險公司的經營穩定性,如美國的GRP保險。
但財政補貼多少才合理?補貼資金從哪里籌集?中央與地方之間應該如何分攤補貼資金?采取什么補貼方式比較好?這些問題關系到廣西能否順利推廣甘蔗區域產量保險。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將在后續研究中展開討論。
[1]唐金成,曹亞楠.廣西甘蔗種植保險發展研究[J].農村金融研究,2013(4):74-77.
[2]冉廷明.甘蔗保險的探索[J].中國熱帶農業,2013(52):80-81.
[3]孫亮,郭晴,李興江.區域性肉雞保險費率厘定的實證研究[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4,19(3):250-254.
[4]呂曉英,李先德.美國農業保險產品和保費補貼方式分析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世界農業,2013(6):66-70.
[5]梁來存.我國糧食作物保險風險區劃的實證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32(1):65-71.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bility of areal sugarcane yield insurance in Guangxi region
MA Gai-yan1,ZHOU Lei2
(1Jinshan College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350002,China;2Economic College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350002,China)
The current personal sugarcane yield insurance in Guangxi regi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sugar industry,but this insurance has such disadvantages as seriousmoral risk,low guarantee and high management cost,thus falling into a situation of double sluggishness of supply and demand.Since the areal sugarcane yield insurance can remedy the above disadvantages to some extent and in Guangxi region there are some favorable conditions such as overall controllable basis risk,large sugarcaneplanting area and security data,the areal sugarcane yield insurance can be popularized in Guangxi region.In order to successfully popularize the areal sugarcane yield insurance,both product programming and fiscal subsidies should work well.
Sugarcane production;Personal yield insurance;Areal yield insurance;Applicability;Guangxi
2016-10-08
福建省教育廳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于農戶視角的福建農業保險財政補貼政策效果研究”(JAS150833)
馬改艷(1981—),女,博士,講師,研究方向:農業風險管理。E-mail:554100074@qq.com
F323.9
A
1000-3924(2017)06-113-05
程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