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欣艷 劉欣月
天津師范大學,天津 300387
?
提高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質量的策略研究*
楊欣艷**劉欣月*
天津師范大學,天津 300387
高校學生黨支部的組織生活是基層黨建的有效載體,其開展的質量和效果直接關系到黨支部建設和黨員培育的成效。高質量的組織生活是大學生成為德才兼?zhèn)洹⑷姘l(fā)展人才的重要成長背景。本篇論文基于學生黨員視角,分析當前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中形式、內容、黨員的政治覺悟和民主四方面存在的問題,探討提高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質量的策略,創(chuàng)新組織生活內容與形式,加強學生黨員培育與管理,建立健全組織生活保障機制。
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
高校學生黨員是大學生中的先進群體,在廣大學生中具備著較高的群眾基礎,能夠在學生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同時高校學生黨員是黨員中的新生力量,具備充足的活力、創(chuàng)造力與強大的可塑性,能夠在黨員中激發(fā)銳意創(chuàng)新的活力。為發(fā)揮學生黨員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中的強大力量,高校學生黨支部作為對學生黨員教育與培養(yǎng)的前沿陣地,必須起肩負起培育黨員的重要使命。
(一)組織生活的形式不斷豐富,但缺乏有特色的支部活動形式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支部的組織生活的形式由傳統(tǒng)形式逐漸向多樣化、現代化發(fā)展,出現了如讀書報告會、參觀訪問、義務勞動、評比等形式各樣的組織生活的形式。高校的學生黨員是黨員中的年輕群體,更易接受、開展、創(chuàng)造靈活多樣的組織生活形式。它不僅豐富了黨員的組織生活,同時彰顯了學生黨員的生機與活力。這些組織形式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黨員更加直觀的感受黨的純潔與先進,優(yōu)秀黨員的要求和標準,對增強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有豐富的形式固然是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一大進步,但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易走入兩大誤區(qū)。其一,用力過度,部分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流于形式。形式要為內容服務,部分學生支部為增加支部建設的亮點,在組織生活中,輕內容、重形式,開展“花架子”活動,忽視了組織生活中黨員的黨性培養(yǎng)。其二,墨守成規(guī),依然采用傳統(tǒng)開會模式。部分學生黨支部以學習壓力過大等為借口,沒有創(chuàng)新思維,組織生活形式單調,這就導致黨支部對黨員沒有吸引力,削弱了黨員的積極性。
(二)組織生活的內容較為單調,覆蓋面窄且有偏向性
高校歷來重視學生黨員的發(fā)展,隨著大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多和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更多優(yōu)秀的學生被吸納到黨組織當中,這就導致學生黨支部發(fā)展任務較重。同時,由于發(fā)展黨員存在一定的時間要求,學生黨支部當中正式黨員的數量較少,也給發(fā)展黨員增加了壓力。學生的主業(yè)是學習,同時考慮到支部工作實際,學生黨支部一般每個月召開一次黨員大會,發(fā)展黨員的壓力下,無形中減少了培養(yǎng)和教育黨員的時間和機會。
同時,黨支部的黨員人數有限,時間有限,組織生活多落實在發(fā)展新黨員上,也會導致忽視預備黨員和正式黨員的培養(yǎng),更甚者,部分學生黨支部完全忽視黨員后備力量的培養(yǎng),缺乏對入黨申請人和積極分子的培養(yǎng)和考察。黨支部組織生活覆蓋面較窄,可能導致支部建設缺乏全局性,不利于支部的建設和黨員的培養(yǎng)。
在這種支部組織生活偏向性嚴重和覆蓋面窄的情況下,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內容普遍比較單一,除了發(fā)展黨員的會議程序,多集中在學習文件精神、重要講話。在日復一日的重復當中,不斷消磨掉學生黨員的積極性和上進心,導致學生黨員存在得過且過的心態(tài)。
(一)結合實際,創(chuàng)新組織生活的內容與形式
充分利用新媒體,搭建組織生活新平臺。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新媒體在黨支部組織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在實際生活之外,開辟了一個新的有效平臺,拉近了黨員之間的距離,增加了黨員之間的互動。利用“互聯(lián)網+”,結合微信、微博等平臺,形成了一個時刻在身邊的支部。這種組織生活的常態(tài)化,讓學生黨員更容易產生對學生黨支部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二)重視學生黨員教育與培養(yǎng),提高參與組織生活的積極性
黨員教育是黨員自身成長的必要過程,是黨支部建設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黨的機體細胞。黨員想要變得優(yōu)秀,基層黨支部想要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作用,黨要保持生命力,就不得不重視黨員的教育與培養(yǎng)。有崇高黨性修養(yǎng)和正確價值觀的優(yōu)秀學生黨員,在組織生活中充分發(fā)揮著自身的積極性,主動的參與到組織生活當中去,為建設學生黨支部貢獻力量。
黨員教育不單是指針對支部內正式黨員的教育,而是指包括對入黨申請人到正式黨員的黨性教育。需建立一個雙向長效機制。首先是四個學年的公共政治課教育。讓學生在四年遞進的公共課教育當中,體會與發(fā)現黨的光輝歷程和光明未來,逐步形成對黨的崇敬與向往。其次是通過學校黨校和基層學生黨支部對不同階段的入黨申請人、積極分子、發(fā)展對象、預備黨員、正式黨員分層次的遞進教育。使其對黨的理論由知,到思,到信,到行的逐步深入,成長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學生黨員。
為更好的發(fā)揮黨的凝聚力、影響力和戰(zhàn)斗力,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具備高質量組織生活的基層學生黨支部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建立嚴格的工作機制。支部內的組織生活應該是一套有計劃、有內容的組織體系,需建立嚴格的工作機制來保證支部組織生活的高質量開展。從黨員個人角度來講,嚴明參與組織生活的職責與角色。支部每一位學生黨員應該明確什么時間支部應該做什么工作,支部當年的重要工作是什么,支部組織生活中的工作任務具體到黨員個人。從支部組織生活開展來講,在完善黨務公開、定時談心談話、組織關系定期排查等規(guī)定動作之外,應該結合支部特色開展有效的自選動作,不斷補充和完善組織生活制度。
[1]石清云,肖柯.高等學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問題研究[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6).
[2]張中原.淺談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創(chuàng)新[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1).
[3]王洪松,董寧博.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實效性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1).
[4]盧軍霞,劉翔.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有效性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9).
*天津師范大學黨建專項課題資助(項目號:52XD1501)。
D
A
1006-0049-(2017)13-0030-01
**作者簡介:楊欣艷(1981-),女,內蒙古包頭人,天津師范大學化學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劉欣月(1993-),女,天津人,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科教學(思政)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