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坤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文化體育中心,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46
?
解析田徑訓練中運動疲勞的診斷及恢復
周 坤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文化體育中心,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46
我國是田徑比賽中的大國,每年都會涌現大量的田徑運動員出現在各個賽場之上。而在田徑運動員的訓練之中,一旦運動員出現過度疲勞等問題,就會嚴重影響訓練的效果,嚴重的還會危及到運動員的職業生涯和生命安全。在進行田徑訓練中,運動疲勞產生的影響不容忽視。在對田徑訓練中可能會產生運動員疲勞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出診斷和恢復的辦法,為提升訓練效果和訓練的安全性做出保證,也是為了國家的田徑事業,輸送新的人才。
田徑訓練;運動疲勞;診斷及恢復
田徑比賽是世界運動賽場中項目較為廣泛,參與人數較多的比賽種類。主要項目類型以跑、跳、競走、投擲、全能五類組成,一般情況下將田徑比賽分成田賽、徑賽和全能比賽。由于田徑運動項目中對于人體形態、身體主要素質以及心理能力等方面有著不同的要求,對于身體狀態方面尤為重要,因此從運動員進行訓練的角度中來看,田徑運動的訓練中運動恢復環節就顯得格外重要,從身體情況的保持來看,甚至其重要性要更甚于田徑運動員的訓練運動。所以在進行田徑運動員的日常訓練和集訓過程中,不僅要注重訓練的方法,更要對運動恢復環節進行科學有效的控制,確保訓練的質量與效率。
(一)訓練過程中產生的運動疲勞
人體的運動疲勞主要是由于軀體性疲勞和心理性疲勞兩種。而兩種不同性質的疲勞原因和表現也各不相同。軀體性疲勞的主要表現為動作遲緩、不靈敏、動作的協調能力變差、運動中負責發力與協調軀體的肌肉酸痛等;心理方面的疲勞主要是指一種思維上的疲勞狀態,由心理的過度活動或心情影響形成,通常表現為注意力集中能力較弱、記憶力減弱、進行邏輯推理判斷的能力減弱、腦力運動遲緩等。
軀體性疲勞具體指的是在田徑訓練中由于運動引起的,全身或局部,中樞或外周的運動軀體疲勞,在程度劃分上運動軀體疲勞有輕度、中度和重度三種,其中輕度疲勞較為容易解除,只要進行適當地休息,即可解除輕度疲勞的狀態;中度疲勞則是伴隨著疲乏感的出現,有心悸、肢體酸痛等癥狀的出現;重度疲勞除了疲乏感、心悸和肢體酸痛的癥狀外,還會伴隨頭暈惡心、嘔吐、頭部胸部疼痛等現象,而且持續時間較長,不易恢復。此外,因為訓練科目的不同,所產生的軀體疲勞的感覺、部位、類型和癥狀也都有所區別。而在田徑訓練中,對于運動員的訓練量以及訓練方式都有著具體的要求,若是訓練過程里訓練的節奏安排、運動員訓練量、休息方面的安排等方面出現問題,都會引起較為嚴重的軀體性運動疲勞。
心理性疲勞在訓練過程中是與軀體性疲勞有著緊密聯系的,也就意味著在訓練中(不僅僅指田徑訓練,也包括其他運動項目的訓練)產生的運動性疲勞是身心的疲勞。心理性疲勞與軀體性疲勞不同,在田徑訓練中主要是指運動員由于長期的訓練,身體方面往往承擔著較大的負荷,隨著身體機能發生變化。在神經細胞中開始出現抑制緊張情緒的情況,致使運動員對于訓練和生活的熱情有較大落差,直到厭倦情緒的產生。心理疲勞通常也是運動員心理狀態主觀方面的變化,在生理指標上沒有具體的數值的變化。在心里疲勞方面,不僅僅是對于運動員積極性的影響,長期持續出現心理疲勞的感覺也會使運動員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還會造成神經衰弱等生理方面的問題。
此外,運動員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因為自我保護意識等方面的問題,在運動中容易受到一定程度的傷病,而在傷病并未痊愈,身體狀態還不允許進行訓練活動時就投入到訓練活動中,不僅容易累積疲勞感,更可能造成訓練活動中的二次損傷,影響后續訓練與比賽的參與。
(二)身體素質差別
在運動員的訓練過程中,對于相同的訓練方式與訓練量,不同運動員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所產生的疲勞感也不太相同,在運動訓練與比賽中先天的運動細胞的確是一個運動員發揮表現的重要因素。而身體素質如果出現下滑的趨勢,即使是非常優秀的運動員也無法避免在訓練中出現一系列的疲勞現象。另外在訓練中,本身身體素質較差的運動員,如果身體的素質在未得到足夠的提升的前提下進行過量的訓練活動,那么將導致疲勞感不斷累積的同時,也會影響最終的訓練效果,甚至出現意外。
(三)日常生活與運動疲勞的關系
與其他工作不同,作為運動員,尤其是對于身體機能極為看重的田徑運動員,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將運動員訓練以外的時間和活動開展一個科學有序的控制,使運動員在休息時間內得到充足的恢復,保證運動員的身心健康與恢復能力,這樣在訓練時運動員的這兩個方面都能做好訓練的準備與相對疲勞感產生的應對方式,也是提高訓練質量的重要措施。而且,長時間處于精神緊張的狀態也不利于使運動員進入適合訓練和比賽的狀態,也會導致一定程度的心理疲勞,是人在心理上帶動軀體產生強烈的疲勞感和抵觸心理。
(四)自身機能與運動疲勞的關系
作為與運動疲勞產生相關聯的關鍵因素,自身機能也是一個關鍵要素。以目前維持身體機能的技術水平來看,以飲食為主的能量營養攝取是運動員維持身體機能的主要方式。而在運動員進行田徑訓練中,由于田徑運動本身對于運動員的體能需求量就很大,一個運動員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和訓練完成后的身體機能狀態就需要足夠的營養攝入來進行保持,以避免身體由于營養等原因產生大量的疲勞感。而在實際的訓練中,運動員出于種種原因并不能保證飲食方面的充足營養來源,也就導致身體中的內在機能并沒有處于正常水平,而在訓練后,不能進行有效的能量補充,也會使疲勞感難以消除。
(五)整體狀態決定的疲勞感因素
眾所周知,人身體中疲勞產生通常伴隨著身體方面發生一定的變化,如肌肉酸痛等,而在一些原因,如疾病、受傷、感情等原因使得身體的狀態和心理狀態并不能處于正常的運動員的狀態,由此在訓練與運動的過程里,運動員的身體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生理變化,導致體內組織中ATP含量、乳酸的含量發生變化,導致肌肉等方面出現負面狀態,進而導致心理方面出現負擔,影響到訓練的進行。與身體機能不同,運動員的整體狀態不僅僅是對于生理狀態的描述,更是運動員本身心理與軀體相互影響的一個穩態,這個穩定狀態的保持有助于運動員能夠積極地應對在田徑訓練中產生的各種疲勞感,加快運動員在身體與心理兩個方面的調整恢復,同時對于運動員的整體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在運動員的田徑訓練當中,除了維持日常運動所必須的身體素質、身體機能、日常生活外,更要注重平衡運動員的整體素質,協調運動員在身體與心理兩個方面狀態的保持,使運動員在訓練與比賽中都能有更好地發揮。
為了有效的消除運動員在田徑訓練中產生的運動疲勞,那么就要在診斷方面進行重點關注,盡可能在運動疲勞負面影響出現之前確定出運動員運動疲勞的原因,對癥下藥,使運動員盡快從負面狀態中脫離出來。
(一)主觀判斷以及中醫診斷
主觀的判斷是依靠相關人員如教練、運動員自身或者醫護人員進行觀察,得出的結論作為論證,進行相應的工作。運動員的運動負荷量與心臟的狀態、運動中對氧氣的消耗情況以及運動員新陳代謝的快慢來作為運動員疲勞狀態的依據,以此來判斷運動員是否處于疲勞狀態;傳統的中醫手段也是此方向上對運動員狀態了解的一個便利方式,以中醫的診斷手段來對運動員的各種狀態,甚至聲音等方面,并就運動員的身體感覺的詢問和切脈的診斷結果來具體的判斷出運動員的身體狀態,究竟處于怎樣的水準。
(二)生理指標的診斷方式
此方法的診斷依據是依靠對運動員的生理指標進行檢測,并根據結果和結合其他方面對運動員的生理技能水平做出判斷。主要的診斷依據有以下幾點:
1.利用脈搏來測定疲勞狀態。通常情況下是測量一種由人體心臟跳動形成的脈搏曲線圖,然后相關醫護人員根據脈搏的平穩程度來進行有關的診斷工作,當曲線圖的水平處于平穩或者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時就意味著運動員受測時的身體狀態較為良好,而曲線圖反應出的水平過高也就代表此時運動員的身體狀態處于疲勞狀態或者是病態;
2.利用血壓來診斷疲勞狀態。血壓是在人體中較為重要的一個數值,在運動員的疲勞狀態測定中,如果血壓水平處于正常狀態。那么此運動員的身體機能狀態也大體良好,如果血壓水平較差,則說明運動員本身的身體機能也處于一個較差的狀態中;
3.通過骨骼肌系統的測定來診斷疲勞狀態。骨骼肌的測定是連續的,連續幾天對運動員完成某個科目后的肌肉力量水平進行檢測,在未完全恢復的狀態中觀察肌肉的收張能力,如果收縮能力增加,就意味著運動員的疲勞狀態良好,如果肌肉張力增加,則說明運動員此時正處于疲勞狀態中,運動量或者運動方式出現問題,也有可能是生活中或者飲食上存在著不合理的現象;
4.心電圖與呼吸系統的檢測。心電圖能夠測定運動員的心率,如果運動后存在異常,則就證明存在運動疲勞問題,而通過呼吸系統的檢測,在對運動員肺活量進行測定后,如果運動后的氧債提升,就意味著存在呼吸系統疲勞的問題;
(三)生化指標對于運動疲勞的診斷
第一,對血紅蛋白指標進行測定與分析。如果出現下降的狀況,則證明運動處于疲勞狀態中,需要進行營養的補充。第二,對尿蛋白進行測定。如運動后呈陽性,而第二日早上進行測定呈現出陰性,則意味著身體機能良好,而如果第二日依舊呈現出陽性,則說明運動員處于疲勞狀態中。第三,對尿膽原進行測定、對血清肌酸激酶進行測定、對血尿素進行測定、對血清梁酮進行測定、對血乳酸進行測定以及對唾液的pH值進行測定;按照相應測定判別標準來明確運動員是否處于疲勞狀態之中。
(一)合理補充營養以消除運動后的疲勞感
對于一名運動員而言,在日常訓練的過程中,必須要具備良好的身體機能,進而才能夠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來應對訓練,并為提升訓練質量奠定基礎。在實際運行后,運動員會消耗大量的能量,而如果沒有及時將所流失的能量補充回來,就會導致運動員處于疲勞狀態之中,進而影響到訓練的質量。
(二)理療與按摩
進行理療按摩能夠借助科學的按摩手法來促進血液的循環,進而加快肌肉中的乳酸與代謝產物的清除速度,確保運動員具備良好的新陳代謝機能,以此來消除疲勞感。在實際進行按摩的過程中,一般需要在進行比賽之前來進行按摩,以避免出現體溫下降的問題,促使血液在良好的循環中消除因緊張的心態以及賽前訓練所帶來的疲勞與壓力感。與此同時,要針對相關運動肌肉進行按摩,進而為提升肌肉的活動能力奠定基礎,還能夠為提升肌肉的收縮能力提供有效的途徑,以此來強化運動員的運動能力,這就促使運動員在運動后的疲勞感減輕。
(三)提升睡眠質量
睡眠是消除疲勞的最好方法,對運動員而言,需要確保擁有高質量的睡眠,進而在睡眠的過程中實現對代謝物的有效氧化與排出,并確保大腦由緊張興奮等狀態中逐漸脫離出來,進而來消除身心的疲勞感。對于睡眠的環境,要求要確保房間溫濕度的合理,并要保證環境的安靜,能夠有利于運動員盡快進入到睡眠狀態之中,通過良好的休息來恢復體能,為提高訓練質量奠定基礎。
[1]王文釗.田徑訓練中疲勞的原因及合理恢復[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4).
[2]崔東霞,王麗俠.體育運動訓練競賽中疲勞類型問題的分析研究[J].體育時空,2016(5).
[3]賀春暉.田徑訓練中運動疲勞的消除[J].體育時空,2015(9).
[4]陳慶峰.恢復措施在田徑運動訓練與競賽中的運用[J].讀寫算:教師版,2016(47).
[5]賈云云.體育訓練后如何恢復之方法[J].田徑,2016(2).
[6]張付海.新形勢下對田徑教學中訓練量與強度的一些思考[J].體育時空,2015(9).
G
A
1006-0049-(2017)13-00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