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寧寧 謝 旋 翁楚歆
廣州康大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1363
?
廣州紅色資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實踐策略*
陳寧寧**謝 旋**翁楚歆**
廣州康大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1363
廣州紅色資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實踐策略,實質就是合理運用廣州紅色文化資源優化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方式,通過構建課堂紅色教育體系,使大學生系統地接觸與學習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及其精髓;通過舉行紅色儀式教育,使大學生在嚴肅靜穆的氛圍中強化民族共同記憶和情感;通過開辦紅色校園文化活動,使大學生親身經歷一些有意義的紅色文化活動,促進民族價值觀念的涵化;通過利用紅色網絡新媒介,促進大學生民族精神信仰形成。
紅色資源;高校;民族精神教育
課堂教育是高校民族精神培育的主渠道。構建課堂紅色教學體系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構建紅色教育內容。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論公共課、課程專業課和人文選修課等,作為高校民族精神教育最重要的陣地,一方面教育者要深挖廣州紅色文化資源與這些課程內容的連接點和切入點。例如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講授“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中國革命的新局面”這章時,就可以從廣州紅色符號意象(中共廣東區委舊址)、歷史事件(全國第一次勞動大會召開)、理想信念(勇于承擔救亡圖存的民族責任)進行切入,從而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培養他們的民族使命感、責任感。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這些課程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之間是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并且共同作用于大學生身上。教育者公共課課程的教學內容整合,形成教育上的合力,這才會使得高校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優化紅色教育方法。目前講授式的灌輸手段是教育最為常用的一種形式。通過這種灌輸手段,使大學生群體在短暫的時間內能夠系統地接觸與學習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但民族精神教育的最終目的還是實現大學生民族精神的涵化,這離不開學生內在的情感變化過程。這必然需要其他生動教育方式的參與。紅色情景創設方法通過“預設”內容豐富的紅色教學場景,使教育對象在情景的感染、熏陶下滋生出民族共同情感。同時,教育者除了要發揮廣州紅色文化資源的情景教育功能外,更重要的是讓教育對象參與紅色教學場景的創設,使他們以“劇情創造者”身份融入、體驗和感受教育情景的吸引力、生命力和震撼力,凸顯出受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紅色儀式是指為紀念中國共產黨人為中華民族解放與獨立的豐功偉績而舉行具有象征意義的社會活動,是傳遞與持續紅色文化所蘊含的民族精神的有效方式。通過紅色儀式教育,能夠增強民族精神教育的滲透力,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和激勵,并通過儀式的實踐活動最終促使教育對象形成和深化對民族共同記憶和情感??梢哉f,紅色儀式為開展高校民族精神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有效平臺,使民族精神教育更能“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1]。
紅色儀式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紅色節日紀念儀式。當然,當前我國紅色節日的數量還是比較少,僅依靠國家性的紅色節日來進行民族精神教育會出現教育周期較短的問題。因此學?;驅W生社團可以利用廣州紅色資源自發地創建具有意義的節日紀念活動,既使紅色儀式教育周期得以延續與固定,也開辟和拓展民族精神教育的空間。如可以將每年的6月20日定為中共三大勝利召開的紀念日,發動組織學生去中共三大舊址進行參觀。教育者要善于開展“現場點評”的教育方式,在學生參觀過程中要適當地加入對中共三大會議召開細節、故事的敘述,使他們在這種特定的氛圍下達到情感上的一致,起到一種“去異趨同”的作用,最終獲得對廣州紅色文化的感性深刻認識。
二是,公祭英烈儀式。是指為中華民族解放獨立而犧牲的中國共產黨英烈們而舉行的典禮或悼念活動。在達成祭奠革命先輩的目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為參與者提供教育的氛圍。與節日紀念儀式的氛圍不同,公祭儀式所創設的是一種嚴肅靜穆的活動場景,使學生在腦海里建構出革命先輩們的“流血犧牲”的畫面,體悟到他們的偉大品格,進而油然生長出一種民族共同情感。目前公祭儀式還沒有成為一種常態化的教育實踐活動,學校應該在這方面下一些苦工。如在清明節組織學生到廣州烈士陵園進行掃墓,在祭拜過程中教育者可以適當地添加一些紀念活動以強化教育效果,例如組織學生在周文雍、陳鐵軍舉行“血色婚禮”的地方“血薦軒轅亭”重新演繹這場動人心魄的歷史場景,可以令原本“平面”、“靜態”的教育內容轉變成“立體”、“動態”的鮮活形象,促使他們在腦海中形成民族共同記憶,調動他們的真實情感,逐漸形成對民族精神的涵化。
校園是大學生群體的主要活動場所。利用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紅色校園文化活動對大學生進行民族精神教育,可以營造出隱性的紅色文化氛圍,將民族精神融化和滲透到大學生日?;顒蛹毠澁斨?,進而教育對象在潛移默化當中獲得教育的啟迪和感悟。對此,學校、教育者以及學生都應該充分利用廣州紅色文化資源。第一,對于學校來說,應該加強紅色校園文化設施的建設與利用。譬如學??梢孕藿ā凹t歌舞臺”、“紅色電影播放廳”等滿足學生不同紅色文化活動的校園設施等,為學生進行紅色校園文化活動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
第二,對于教育者來說,可以組織學生圍繞廣州紅色文化進行相關主題的活動。如舉行班際、院際的演講比賽、合唱比賽以及辯論比賽。在這些比賽中紅色文化資源不斷地得以利用、再現、挖掘乃至創新,使紅色文化資源隱含的民族精神價值在此過程中越發的清晰明了,越發地撥動大學生內在心弦,對大學生民族精神的涵化有促進作用。
第三,引導大學生自主組織一些校園文化活動。學校各級教育機構應引導大學生積極投身到校園紅色文化的建設當中,進而“培養自己弘揚和踐行民族精神的自覺性”[2]。這一方面可以將紅色資源灌注到學校社團活動當中。如曲藝社可以開展唱紅歌活動、讀書會可以開展關于廣州紅色文化相關專題的學術講座等。另一方面也可以組建紅色文化社團,對紅色文化進行加工、創造,進而適應學生的身心特點并以其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表達,增加紅色文化吸引力。例如以紅色“Cosplay”(角色扮演)的形式在校園進行宣傳,可以改變學生對紅色文化的“刻板”印象,增加對紅色文化的關注。
現階段,世界都處于全球化、網絡化這一復雜的背景下,人類社會己經進入了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互聯網得到了普及,并且成為時下大學生最為熱衷交流的虛擬場所。因此,高校民族精神教育者應該順應潮流發展,充分利用廣州紅色文化資源來打造紅色網絡媒介平臺,從而向學生傳播先進、積極、正確的民族精神及其價值觀念。這個過程包括以下兩點:
一方面,要建立紅色傳統網絡交流平臺體系。雖然網絡對于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筆者經過網絡搜索調查后發現,目前廣州各高校論壇BBS幾乎沒有“民族精神教育”的特色欄目,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QQ學習群與博客等網絡交流平臺依然是一片空白。這說明高校網絡民族精神的傳播與教育已經出現被邊緣化的危險。要化解這一危機,這要求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廣州紅色文化資源內涵與特點,來充實、豐富高校網絡民族精神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建立紅色傳統網絡交流平臺體系。譬如學校論壇的BBS中可以開拓一個“廣州紅色文化”專欄,從廣州黨史網中篩選出具有民族精神教育意義的圖片、故事、記錄視頻等紅色素材整合成一個專題系列,每日更新。并利用QQ建立全校性的紅色文化教育群對其進行預告與提示,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要搶占紅色新媒體平臺新陣地,打造具有公信力、影響力的新網絡交流平臺。有學者對這些新媒體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作用評價為“如果抓不住這些新媒體平臺,我們將不了解青年人的思想動向,更無法對他們開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3]。因此,我們可以將廣州紅色資源與當前最受學生歡迎的“微博”、“微信”網絡新媒體相結合,打造出一批批在學生中具有影響力的“紅色微博”、“紅色微信公眾號”出來,從而提升教育的傳播面與影響力。
[1]楊未.論儀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10).
[2]駱軍.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創新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6).
[3]郝勝杰.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應對“微博”的挑戰[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0(2).
* 2016年度廣東大學生科技創新培育專項資金立項項目成果之一(項目編號:pdjh2016b0858)。
G
A
1006-0049-(2017)09-0043-02
** 作者簡介:陳寧寧(1996-),女,廣東雷州人,廣州康大職業技術學院,15級學生;謝旋(1996-),女,廣東揭陽人,廣州康大職業技術學院,15級學生;翁楚歆(1984-),男,廣東汕頭人,廣州康大職業技術學院,團委書記,講師,研究方向:高校黨團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