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輝劍
廣州大學華軟軟件學院,廣東 廣州 510990
?
獨立學院“95后”大學生精神文化生活現狀及其優化策略分析
吳輝劍
廣州大學華軟軟件學院,廣東 廣州 510990
在教育部2014年制定的《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中明確表示,輔導員是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的中堅力量,不僅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更是實施者。輔導員在中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一個重要輔導作用。獨立學院“95后”的學生已成為近些年輔導員工作的主要工作對象。對于高校大學生精神面貌的了解,這不僅有利于學校對學生進行一個詳細的了解,還有助于學校對學生開展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獨立學院;“95后”;精神文化生活
調查問卷的內容從“95后”精神文化生活在價值認同、精神自主性、精神文化需求、精神文化消費、精神文化依托方式、精神文化場域等六個方面設計。在本次的調查問卷當中,我們是隨機抽取的廣州大學華軟軟件學院的學生,發放的問卷是400份,調查的學生是400位。回收問卷390份,根據數據調查分析獨立學院“95后”大學生精神文化生活的現狀。
(一)積極方面
1.精神價值認同趨于理性務實
隨著現在電子信息的快速發展,很多的“95后”大學生都是手機黨,他們對于手機的依賴性特別強,對于微博微信的使用程度也很頻繁。但是他們都是有自己獨立的想法,能夠正確辯證的看待任何事情,其中有4.7%的學生認為使用微信等社交媒體對學習的影響是存在兩面性的。在遭遇不公平待遇時,22.7%的學生在處理方式趨于理性,高舉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的占到38.2%,39.2%的學生表示見機行事,靈活處理。調查結果顯示,“95后”大學生的愛國狀態較為明確,對祖國的發展抱有堅定的信心,特別對于以習近平主席為核心的領導集體持肯定的態度。但是還是存在相當大的比例的大學生對于中國目前的發展現狀還是持有不樂觀的態度。
2.精神自主性增強
獨立學院“95后”大學生個性特點比較突出,他們往往崇尚個性發展,遵從內心的選擇。在很多的獨立學院學生進行關于精神方面的調查的時候,存在92%的學生認為自我成長是最重要的,自我成長也就意味著要清楚的認識自己,對自己要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好好的規劃自己以后的生涯,好好的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目標。對于父母和老師的教育有著自己的認識,不唯唯諾諾,不盲目屈從。
3.精神文化需求良好
精神文化需求是“95后”獨立學院學生在學習好課業文化之外在精神層面上的追求,這不僅有利于規范學生的行為,還有利于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思維模式。“95后”獨立學院大學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有著三個方面,分別是基礎型精神文化需求,享受型精神文化需求和發展型精神文化需求[1]目前上總體來說大學生的精神風貌還是值得肯定的。
(二)消極方面
1.精神消費局限于學校活動
在對大學生精神層面消費的調查當中發現,排在首位的是餐飲方面,占56.4%;排在第二的才是學習方面,占24%;緊接著就是對于上網娛樂的消費,占9.1%;還有7%的學生用于逛街購物,3.5%的學生用來“交際應酬”。總的來說,獨立院校大學生在精神層面的消費還是適當的。在訪談中,有學生表示,學校雖然花了很多力氣來組織相關活動,如校園文化藝術節、科技學術節、絲木棉節等。但學校處于廣州郊區,離市區比較遠,交通不是特別方便。所以對于學校以外的精神消費相對比較少。
2.精神文化生活依托方式局限于網絡
由于現在電子科技的快速發展,幾乎從小生活在這時代的“95后”都能夠熟練的上網。在調查中發現幾乎每位華軟的學生都擁有一臺電腦和一部手機。問及“你的課余時間最多用于干什么”時,回答的最多的是用于學習和上網看電影聊天等,只有一小部分的同學選擇的是和同學一起出去逛街,36.2%的大學生選擇了參加社團活動,還有44.8%的大學生選擇的是參加體育運動。從數據中可以看出,“95后”大學生閑暇時間相對充足,但是休閑活動比較單調,半數以上的人閑暇時間集中在網上沖浪。這很容易讓一些自制力差的學生從此沉迷網絡的世界,不可自拔。另外,碎片化的信息汲取方式不利于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使得學生無法獲得系統化的知識。
3.精神文化活動場域限于宿舍
在調查中發現,華軟學院學生精神文化生活場域有豐富的趨勢,至2015年開始,華軟成立了“華軟跑族”,各系也成立了長跑隊,拍攝了華軟跑族的相關宣傳片,調動了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對學生社區共享空間的需求十分多樣,學生更加希望“加強健身場所建設”(60.3%)、“根據學生需要提供文化服務”(38.4%)、“增設自習室”(36.4%)。應建設、改造更多更全面的體育運動場館,組織校內比賽,增加體育運動趣味性。多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在實踐中漲知識,在實踐中運用自己所學專長,同時能夠更加全面的認識社會。高校也要嘗試多提供一些質量較高的實踐崗位為大學生,以滿足其多樣化的需求。
(一)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社會思潮的影響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發展,多元文化迅猛的涌入中國,國際互聯網的普遍化更是使得文化的傳播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而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滿足了我們對于新興文化方面的需求,但是同時也給我們的社會主義文化帶來了強大的沖擊。因此,我們受到外國的文化影響產生的一些思維模式上的轉變潛移默化的。
(二)網絡時代低俗文化傳播的影響
現在的很多人都選擇用QQ、微信來進行交流,以前那種面對面的交流漸漸的減少了,這直接弱化了當面交流的能力對于朋友聚餐聚會等都是低頭聊天或者玩游戲等,這大大的減少了人們的交流,人們之間的隔閡也會越來越大,甚至有可能出現交流困難的局面。
(三)多元文化沖擊對核心價值觀的影響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引進,我們不僅引進了外國的一些先進理念,也引進了一些與我們國家社會主義相違背的一些思想,產生了多元的文化,從而也影響了人們的文化價值取向。多樣性的文化給人們也帶來了一些不好的影響,例如得失心重等。
(四)傳統文化教育不足對精神文化生活的影響
在獨立學院,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的教育,比如在學院圖書館開展了“經典誦讀”的活動、學校開設了《道德經》的選修課程、湖邊講堂、成立漢服協會等。但是,學生表示傳統文化教育資源還是存在不足,較好的傳統文化課程開課量無法滿足學生需求、經典誦讀缺乏系統的組織等。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學生的內心存在著一個能夠使自己變成一個發現者和探索者。對于獨立學院“95”后大學生精神文化生活的優化需要從多方面出發。
(一)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
在傳統的教育中,我們只重視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其實我們不僅要重視這兩方面的教育,還要加強社會和社區的教育。只有這四者一起發揮著各自的作用,才能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我們要將文化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政治教育都合起來一起,這樣培養出的學生才是全方位的人才。我們要積極探討教育的一些理念想法,然后把想法實施到現實中來,慢慢的感染熏陶,這才是堅持傳統教育的根本。
(二)凈化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網絡環境
首先,要重視對教師隊伍的培養。只有培養出素質良好的教師,才能正確的引領學生,端正學生對于網絡的態度。其次,就是要發揮網絡的優勢,網絡具有傳播速度快和傳播的范圍廣的特點。在校園內利用自身資源優勢,開發師生喜聞樂見的開發平臺,潛移默化的用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為核心來影響老師和學生,從而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第三,加強校園網絡監管。我們不僅通過網絡平臺發揮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同時要有防御意識,加強對網絡上不良信息的監督和清除,凈化學生的網絡環境,才能發揮出網絡教育的意義。
(三)重視高雅文化的熏陶
大學是提升精神境界的地方,高校應該重視文藝活動對培養“95后”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引導作用,發揮高雅藝術的文化熏陶引領力量。首次,學校可以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多組織一些學生基礎較好的比賽活動。例如:舞蹈、唱歌等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再者,針對學院的在藝術文化方面的缺失,可以開設相關必修或者選修課程,通過課堂直接來影響學生的藝術修為。第三,要加強各類文體活動的審查,積極引導文藝演出。選擇積極向上的文化,創造出更多健康高雅、品位較高的文化,抵制各種不良思想和行為,努力提高“95后”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層次。
[1]廖小琴.精神生活質量指標體系研究[J].學術交流,2005(12).
[2]高永蓉.生態文化與大學校園文化生態建設[J].當代青年研究,2006(8).
[3]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164.
[4]張兵,王玉梅.對當代大學生精神生活的調查和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7(09).
G
A
1006-0049-(2017)09-02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