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全國清香類型白酒高峰論壇在京召開
本刊訊:中清酒業釀造技藝發展中心第七屆全國清香類型白酒高峰論壇于2017年8月21至22日在北京召開。中國酒類流通協會秘書長秦書堯、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張菊明、全國著名白酒專家高景炎、沈正祥、高月明、范長秀,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張五九、江南大學副校長徐巖、天津科技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院長肖冬光等行業協會領導、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來自有關省市的地方協會、白酒企業以及媒體記者等參加了論壇。
本屆高峰論壇主題為“新理念、促發展”,由中清酒業釀造技藝發展中心主辦,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承辦,副理事長高景炎主持會議,中清酒業釀造技藝發展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趙嚴虎致開幕辭。
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肖衛吾致歡迎辭表示,清香類型白酒是中國最古老的白酒類型,它承接著我們祖先6000年的釀酒歷史,將釀造技藝傳播四海,清香類型白酒是中國白酒的集大成者。全國清香類型白酒高峰論壇舉辦以來,大大提高了各個清香類型白酒企業的產品質量,提升了效率,節約了糧食,降低了能耗和工人勞動強度,提升了清香白酒整體形象。秦書堯秘書長致辭時說,酒是最好的精神載體之一,中國白酒代表中國精神,包容一切,中國清香酒與國際烈酒口感吻合,代表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代表酒品之一。中國酒走出去首先應該讓國外消費者接受,清香是可以先接受、再感受特色的最佳酒品,中國清香是最容易走向世界的中國白酒之一。中清酒業釀造技藝發展中心在推動清香白酒國際化進程中做出了巨大貢獻。張菊明副會長在致辭時表示,中清酒業釀造技藝發展中心編寫清香技術書籍、組織專家開展工作,召開全國清香類型白酒高峰論壇及時討論清香白酒發展趨勢、酒業科技創新、市場拓展情況,推動著中國清香白酒業的發展。
會上,中清酒業釀造技藝發展中心副理事長沈正祥做了題為《新理念、促發展——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的主題發言。他提出,隨著白酒消費者人群的老齡化,越來越多的80后、90后甚至00后,正在被烈性洋酒、葡萄酒、啤酒、黃酒和非酒精飲料吸引,白酒要有緊迫感和危機感,要適應新常態,要健康化、多元化、時尚化、年輕化。總之,白酒業要善于繼承,更好創新,才能跟上消費升級。
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牛欄山酒廠、勁牌有限公司、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河北衡水老白干釀酒(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駱駝酒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慶江津酒廠(集團)有限公司、重慶江記
酒莊有限公司、中華酒業發展協進會等代表,在高峰論壇上圍繞“新理念、促發展”大會主題,分別做了《技術研究支撐汾酒文化落地——地缸初探、《紅星的轉型與升級》《科研創新瞄需求管理改革釋活力文化落地強品牌》《技術引領、創新驅動》《“匠心潛行、從心而變”加快青稞酒步入“創新、綠色、國際化”的快車道》、《轉型升級新理念凝聚力量促發展》《放低姿態,貼近市場》《“江小白”的技術創新與實踐》《臺灣高粱酒的未來及國際化》等大會交流。在演講中,對清香白酒發展國內外市場前景充滿了信心。
江南大學吳群副教授發表《清香型白酒核心功能微生物群的判定及其機械化調控》專題演講時認為,清香型白酒是我國最古老的酒種之一,具有清香純正,醇甜柔和,自然諧調,余味爽凈的特點。它的優良品質與其微生物群落和釀造工藝密切相關。“由于清香型白酒釀造過程復雜,其釀造機制目前并不清晰。因此,揭示核心微生物群的組成對于解析清香型白酒發酵機制十分重要。”徐巖表示。張五九在專題演講時提出,“創新”很容易。但我們要求的“清香類型白酒風格”創新,不是隨意的創新。這種創新必須是在傳承了清香類型白酒風格“精髓”的基礎上完成的。天津科技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教授肖冬光介紹了白酒健康因子的產生,他說白酒中的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TTMP),又名川芎嗪,作為中藥材川芎根莖的主要活性生物堿成分,具有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抑制血小板集聚和保肝護肝的藥理作用。TTMP在白酒中具有較低的風味閾值,能對其他香味物質起明顯的烘托疊加作用,豐滿白酒的香氣。TTMP不但對白酒風味有重要的貢獻,同時也賦予了中國白酒有益健康的功能,即適度飲酒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II型糖尿病等,降低心肌梗死的風險。
本屆高峰論壇頒發了首屆“白酒工匠大師”和國家級評酒委員證書。確定第八屆全國清香類型白酒高峰論壇由衡水老白干釀酒集團主辦,并舉行了“全國清香類型白酒高峰論壇”會旗交接儀式。大會通過了第七屆全國清香類型白酒高峰論壇會議紀要。(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