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月
錦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中文系,遼寧 錦州 121000
?
從細節看薛寶釵的人物形象
曹 月*
錦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中文系,遼寧 錦州 121000
薛寶釵作為《紅樓夢》三大主要人物之一,集美貌與智慧于一身,又是個追求功利的現實主義者,因而人們歷來對這個人物形象褒貶不一。薛寶釵在書中著墨很多,這個人物形象的地位與影響不可小覷。
《紅樓夢》;薛寶釵;人物形象
《紅樓夢》代表著我國古典小說的巔峰,是偉大作家曹雪芹嘔心瀝血十年的結晶。書中塑造了很多鮮明又復雜的人物形象,大大小小幾百人。作家在敘述這些人物形象時并不是簡單的給人物分類為好人和壞人,而是給這些人物賦予了多層次、多角度的性格內涵,使得人物更加真實可信、有血有肉,以至于在幾百年以后的今天我們仍以這些人物為文學典型。也正是這些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使得《紅樓夢》成為一部不朽的文學巨作。
自《紅樓夢》成書以來,對薛寶釵都有專門的研究。如五四運動之前有脂硯齋以“金娃對玉郎”來形容寶釵與寶玉之間的關系;五四運動之后有俞平伯在《紅樓夢辯》中對“釵黛合一”的論證。人們總會把薛寶釵與林黛玉放在一起作比較,然而卻不能一致地得出哪個人物更值得推崇,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無瑕的。
在《紅樓夢》這部長篇小說當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筆墨對小說中數百位女性的衣著進行了細致地描繪,通過對女性衣著描繪的變化反映該女性自身獨特的性格特點。薛寶釵作為小說中貫穿始終的主人公之一,對其服飾的描繪作者尤為重視。薛寶釵的服飾從總體來看并不艷麗,衣服顏色大多以蜜合色、玫瑰紫色、蔥黃色等這類清新、淡雅的色調為主。這些不張揚的顏色與她給人以那種話不多、低調含蓄、溫柔木訥、心中有事也不輕易表露的感覺相當契合。
《紅樓夢》中薛寶釵和林黛玉從來都是在一首判詞中,兩個女性都是作者所鐘愛的女性,有人認為黛玉和寶釵其實是同一個人分開來寫了。“可嘆停機德”是一個典故,說的是古代一個叫月陽子的人,他做官讀書常常沒有恒心。有一天回到家妻子正在織布,妻子將織布機中的布割斷了,以此來告誡丈夫做事要有恒心,否則就會失敗。這句話寫的是薛寶釵,總會用自己世俗生活中的道德勸賈寶玉多看些“正經書”,做一個世俗社會中的人。“堪憐詠絮才”講的是《世說新語》中非常有才華的女性謝道韞,這里說的是林黛玉的才華。作者在這首判詞中分別贊嘆了二人的美,也能看出薛寶釵和林黛玉所重視的是不同的方面。
封建儒家禮教提倡仁與禮、積極入世、三綱五常等觀念,是一種入世哲學。而薛寶釵正是《紅樓夢》中塑造的當之無愧的封建禮教下的淑女形象,她是封建禮教忠誠的信仰者,自覺的執行者更是可悲的殉道者。
薛寶釵說話不多,外表看似木訥實則隱藏心機,不愛出頭,待人隨和。
薛寶釵是以要參加選妃為目的而住進的賈府,在她看來,選妃入宮是女子最好的前途。后來沒有選上妃子她又將目標鎖定嫁入賈府這樣的家庭,以實現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目標。在賈府的生活中,她表現出許多自己的優良品質,待人謙和友善、飽讀詩書、善于管家,充分體現了她在封建禮教下“完人”的形象。不僅對自己的要求嚴格,她更想要他人也遵循著封建禮教。
她曾對黛玉說到“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言論,告訴黛玉要以貞靜為主,作詩只不過是游戲,女孩不必重視才華。幫助史湘云辦海棠詩社時也對史湘云說過作詩不要過于奇巧,要符合儒家中庸之道。她也總是勸誡賈寶玉要讀些“正經書”,考取功名。在無意中聽到丫鬟紅玉說出自己將手帕故意丟給了賈蕓這件事時,心中立馬將紅玉歸為“奸淫狗盜之人”。這些觀點出自儒家三綱五常的觀念,充分體現了薛寶釵對封建儒家禮教的信仰和堅守。
對于黛玉偷看當時的禁書這種超出禮儀規范的事情,寶釵很好心的提醒了黛玉,并得到了黛玉的好感。
凡此種種,都可以看出薛寶釵在封建禮教下的淑女形象,卻也感嘆她的生命中缺少了一些真性情,多了一些虛偽和世故。總是活在他人的眼光之中,總是戴著面具示人,這也是她生命中的悲哀。我們很少看見寶釵表現出自己的喜怒哀樂,看到的更多是她合乎禮節的行為舉止。在人際交往中,她也總是奉行著儒家的中庸之道和明哲保身的思想,處事圓滑;愛情觀則更多地建立在“三綱五常”基礎上,這也是造成了她愛情悲劇的主要原因。
薛寶釵作為《紅樓夢》三大主要人物之一,集美貌與智慧于一身,薛寶釵在書中著墨很多,這個人物形象的地位與影響不可小覷。《紅樓夢》在我國文學作品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薛寶釵作為這部小說的主人公之一,對小說情節的發展、人物性格的凸顯等都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與作用。
[1]曹雪芹.紅樓夢[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8:477.
[2]馬瑞芳,左振坤.《紅樓夢》人物形象解析[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109.
[3]王昆侖.紅樓夢人物論[M].北京:團結出版社,2002.
[4]陳建平.紅樓臆論[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
[5]張慶善,劉永良.漫說紅樓[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6]呂啟祥,林東海.紅樓夢研究稀見資料匯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
[7]崔耀華.紅樓探幽[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
[8]馬瑞芳,左振坤.《紅樓夢》人物形象解析[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
[9]沈光浩.漢語派生詞新詞語研究述評[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4(1).
[10]白靈階.關于寶釵的藏與露——薛寶釵形象“闡釋之謎”的文本解析[J].紅樓夢學刊,2007.
[11]李受珉.封建“淑女”的理想化與世俗化——以燕夢卿、林黛玉、薛寶釵的悲劇命運為中心[J].紅樓夢學刊,2001.
曹月(1980-),女,碩士,錦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中文系,講師,研究方向:古代文學、現代漢語、高職教育教學。
I
A
1006-0049-(2017)13-02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