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騰云
中共六盤水市委黨校,貴州 六盤水 553000
?
淺談良好家風的培育與傳承
邵騰云
中共六盤水市委黨校,貴州 六盤水 553000
良好家風是社會文化傳承的一部分,也是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建設的重要途徑。良好家風不僅是個人文化素養的體現,同樣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神傳承和發展的重要途徑。本文基于良好家風的基本內涵,積極探索良好家風在現代社會的培育與傳承。
良好家風;培育;傳承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逐步提升,社會文化傳承與發展,在現代社會發展的傳承性逐步凸顯,家風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文化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提升個人品德修養的有效途徑,良好家風培育與傳承,為現代社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成長環境。
家風,是家庭生活中形成的美德,對家庭成員的行為習慣都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家風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經過家庭成員在日常待人接物中逐步保留的傳統思想[1],為家庭成員的發展帶來良好的思想引導。一方面,家庭成員的行為,是家風形成的基礎,家風正是在家庭成員的相互模仿中形成,例如:某家庭中,家長教育孩子要學會分享、謙讓,并以身作則,在生活中為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長期循環,就會實現具有分享、謙讓的家風;另一方面,良好的家風是提升個人文化品質,完善社會公共素養的重要途徑。例如:社會公民處于良好的家風環境中,知榮辱,明禮儀的理念深入到日常做事,做人中,會在社會中形成良好的道德體系,從而完善現代社會發展空間。
良好家風的培養與傳承,是現代社會文化發展的渠道,是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風格良性循環的重要保障,為現代社會的精神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導向。
(一)正確思想做基礎
樹立良好的家風,是新時期開啟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渠道,做好良好家風的培養與傳承,要有正確的思想做引導。一方面,良好家風的培養,離不開社會發展大環境,我們可以將良好家風的建立與社會主義發展核心價值體系結合在一起,為良好家風的建立提供正確的發展導向,例如:良好家風的建設中,建立誠信理念[2],良好家風的樹立要緊緊跟隨時代發展需求,發揮家風建設與社會時代發展相融合;另一方面,良好家風的培養,也是現家庭內涵文化傳承的重要渠道,我們應該將良好家風作為家庭文化傳承的一部分。良好家風是家庭發展的精神支柱,對家庭成員的個人生活習慣,道德素養等都具有影響,因此,家風的思想引導至關重要。例如:家庭成員為了實現良好家風培養,可以將良好家風思想融合在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長輩及時對成員的行為進行道德教育,引導良好家風的實施[3],使家風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引導思想。這種“基因”式教育思想的開展,可以為良好家風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思想引導。
(二)良好行為的實施
良好家風的培養與繼承,需要良好的家庭行為作為引導,一方面,社會要加強對良好家風與社會文化體系之間的合理對接,將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與良好家風建設融合與體系,例如:社會通過網絡新媒體、傳統媒體等形式,對良好家風的思想進行傳播,將良好家風的思想建設變成社會文化傳承的途徑。現代社會中推出《家風》綜藝節目[4],將具有代表性的良好家風文化通過媒體途徑得到傳播,為社會家庭中良好家風的形成樹立榜樣,逐步引導良好家風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承,促進現代社會的思想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另一方面,良好家風的培養,也需要社會眾多家庭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意識,實現良好家風在現代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例如:家庭成員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對規范自身行為,在工作崗位上做到愛崗敬業,經營企業實現誠信經營等等,通過家庭成員相互影響,發揮良好家風在家庭成員的個人形象塑造中發揮的作用,促進新社會時期家風的培養與傳承。
(三)自身素養的提升
良好家風的培養,也離不開家庭成員的自身素養的提升。良好家風不僅是個人文化素養的體現,也是個人能力的展示。一方面,自身文化素養的提升,可以通過增加教育、讀書等形式增加個人文化底蘊,例如:為了實現良好家風的培養,逐步提升個人文化修養,可以通過廣播、電視等途徑,對傳統古詩文文化進行傳承,為個人文化素養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文化學習途徑;良好家風的培養,也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工作[5],對生活中一些良好的品德進行總結,并結合自身文化水平,對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進行感悟理解,逐步規范自己的行為,這也是實現良好家風的培養與傳承的形式。
隨著現代社會文化發展的進一步擴展,良好家風的培養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學習,有時,良好家風的培養也可以在時代發展中得到創新,例如勇于創新,敢于突破傳統思想的禁錮,發揮良好家風的引導作用,積極投身到社會建設中,也是現代良好家風的一種體現,良好家風是社會家庭成員相互扶持的思想支柱,也是社會傳統文化繼承、與時俱進的體現。
家風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分支,良好家風的培養與繼承,在提升個人修養,社會道德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結合家風的基本內涵,對新時期良好家風的培養傳承進行分析,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1]陳紅宇.淺談良好家風的培育與傳承[J].傳承,2015,05:84-85.
[2]雷欣鈺.良好家風的培育與傳承[N].青海日報,2017-01-04002.
[3]特邀主持顏琳特約撰稿傅立群社會學家.傳承、弘揚、培育良好家風[N].杭州日報,2015-06-01007.
[4]劉曉輝.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理論室助理研究員.良好家風培育傳承男女兩性共同的權利與責任[N].中國婦女報,2015-08-03A03.
[5]黃立俠.傳承徽州文化培育良好家風[N].黃山日報,2016-11-28003.
D
A
1006-0049-(2017)13-02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