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于紀魁
(1.沂南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山東臨沂 276300;2.沂南縣人民醫院急診骨科,山東臨沂 276300)
癲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慢性疾病,反復發作,并且常會并發多種神經內科疾病,對單純的癲癇和具有并發癥的癲癇進行有效的觀察了解,才能夠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及時治療[1]。本研究于醫院內部選取了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癲癇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單純癲癇和并發偏頭痛將其分為對照組組和觀察組,對比兩組患者的癲癇病程及發作頻率,了解和探討癲癇并發偏頭痛的臨床癥狀,效果如下。
本研究選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癲癇并發偏頭痛的50例患者劃分為觀察組,單純癲癇的50例患者為對照組。觀察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齡范圍為21~42歲,平均年齡(24.31±2.71)歲。對照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齡為22~25歲,平均年齡(26.34±3.01)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針對兩組患者進行癲癇病癥臨床需要的各類檢查,腦電圖檢查、心電圖檢查以及各項常規檢查,對患者的病史、診療史、發病表現和癥狀進行詢問和記錄,根據患者的檢查結果和臨床癥狀對患者進行分型。
根據癲癇的臨床癥狀表現,分為全面強直-陣攣發作、單純部分發作、復雜部分發作(又稱精神運動發作)、失神發作、癲癇持續狀態幾類,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癲癇發作病程和頻率進行對比觀察。
對本次研究中的測量和統計數據使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計算處理,本次研究中的計量資料采用率(x±s)表示,使用(t)對其進行數據校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50例患者的平均病程為(15.25±2.45)月;對照組50例的患者平均病程為(22.59±3.58)月,觀察組的癲癇病程短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的平均癲癇發作頻率為(1.35±1.27)次/月;對照組患者平均癲癇發作頻率為(2.58±1.21)次/月,觀察組的發作頻率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癲癇病程和發作頻率比較(x±s)
臨床研究發現癲癇與偏頭痛存在一定的聯系,并且在病因、發作機制和臨床表現上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兩者均可由于天氣變化或患者機體內分泌紊亂誘發[3]。在癲癇的治療中,首先要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細致的觀察和分析,對單純癲癇還是癲癇并發偏頭痛進行鑒別診斷,進而進行有針對性的臨床治療。因此,對癲癇并發偏頭痛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分析,對比研究單純癲癇和癲癇并發偏頭痛的臨床特點,對癲癇的治療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將單純癲癇患者與癲癇并發偏頭痛的患者進行分組比較,通過腦電圖、心電圖等常規檢查,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數據和癥狀進行觀察,進而得出癲癇并發偏頭痛患者與單純癲癇患者的差異,為下一步有針對性地的治療奠定基礎。癲癇患者十分容易出現并發偏頭痛,偏頭痛又反作用于癲癇,影響癲癇患者的治療和康復。
從癲癇患者角度來說,在日常生活中要開展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對自身身體素質進行了解和掌控的基礎上,進行適量的運動,提高自身身體機能。同時,要秉承早發現早治療的觀念,盡量減輕癲癇造成腦損傷的程度。從醫療機構和人員的角度來說,要在治療前對癲癇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全面的觀察分析,了解患者的臨床發作癥狀,對患者進行科學準確的診斷,進而開展有針對性的治療。
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的癲癇病程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發作頻率低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癲癇并發偏頭痛患者的癲癇發作頻率較高,病程較單純癲癇患者更長,在治療癲癇病的過程中,醫療人員要對病癥進行全面了解和及時治療。
[1] 侯海麗,徐宏悅,宋美多.神經內科癲癇并發偏頭痛患者的臨床特點探究 [J].吉林醫學,2017,38(9):1751-1752.
[2] 李英.神經內科癲癇并發偏頭痛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J].當代醫學,2016,22(8):71-72.
[3] 張云峰.癲癇并發偏頭痛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3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