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占勇
(大同煤礦集團三醫院,山西大同 037017)
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一般同時存在比較嚴重的軟組織損傷,臨床治療存在較大難度,通過內固定方法實施治療,能夠使患者病死發生可能性明顯降低,同時有助于患者膝關節功能得以提升。
選取本院收治的50例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參與本次研究,收集時間為2015年7月—2016年9月。依據手術治療方式分為A組、B組,A組25例患者中包括13例男,12例女,平均年齡(39.28±6.36)歲,骨折部位:左膝15例,右膝10例,骨折原因:車禍傷14例,煤礦傷11例。B 組25例患者中包括13例男,12例女,平均年齡(39.59±6.14)歲,骨折部位:左膝15例,右膝10例,骨折原因:車禍傷13例,煤礦傷12例。2組各項基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A組接受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首先對患者實施全身麻醉或者腰硬聯合麻醉處理,做膝前外側聯合內側8~10 cm長的雙切口,順著半月板下緣將關節囊切開,使關節面顯露出來,經C型臂X線機引導觀察將關節面平整恢復,假設患者平臺骨出現塌陷以及缺損,直視下對骨塊進行撬撥使其復位,選自體髂骨進行植骨,保證填充達到解剖復位,保證脛骨軸線正常,通過克氏針給予臨床固定,通過X線機檢查保證復位滿意后,將1個L型或者T型鋼板置于內側平臺,將高爾夫鎖定鋼板置于外側平臺,確保平臺具備良好支撐后將自攻鎖定釘擰入。術后留置切口引流管實施負壓引流。
B組接受雙切口雙鋼板內固定治療,首先對患者實施全身麻醉或者腰硬聯合麻醉處理,順著脛骨內側緣做一個后內側切口,將鵝足縱行劈開,向前進行牽開,將內后側干骺端骨折線暴露出來,解剖復位后將內側柱力線恢復,通過有限接觸加壓鋼板實施固定。固定好內側之后,接著在外側進行髕骨旁入路,將脛骨外踝暴露出來,另外在半月板下方將膝關節暴露出來,直視下對關節面進行復位。通過薄骨刀經骨折窗將發生塌陷的關節面翹起,保持關節面平整,選取并修整自體髂骨后植入到缺損位置。通過C型臂X線機觀察保證關節面良好恢復后通過脛骨平臺外側支撐鋼板進行固定。手術過程中助于對軟組織覆蓋給予保留,盡可能不涉及到脛骨結節內側的皮膚,防止血供不良的脛前區域被剝離,最大程度降低軟組織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可能。手術結束后留置負壓引流于內外側切口,48 h之后可以拔除引流。

表1 兩組手術后不同時間 PA、TPA度數比較(x±s,°)
全部患者術后均接受為期一年的隨訪,在手術結束時、術后3個月、術后12個月均進行患肢攝片,對脛骨平臺后傾角(PA)度數、脛骨平臺內翻角(TPA)度數進行測定。另外記錄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完全負重時間、骨折愈合時間。
膝關節功能評定:選擇Lysholm 膝關節評分標準在手術前、手術后半年及術后一年分別進行評價,包含多項內容,每項根據嚴重程度均有相應評分,患者得分越低,膝關節功能越差。
SPSS22.0對獲取數據開展分析,(x±s)表示文中計量資料,t檢驗,[n(%)]表示文中計數資料,χ2檢驗,P < 0.05表明有統計學差異。
在手術結束時、術后3個月以及術后12個月兩組患者PA、TPA度數測定結果差異均不明顯(P>0.05),且手術后不同時間兩組組內PA、TPA度數變化不明顯(P>0.05)。見下表。
A組術后患肢完全負重時間為(105.62±32.59)天,B組術后患肢完全負重時間為(107.49±30.63)天,A組術后骨折愈合時間為(96.58±28.59)天,B組術后骨折愈合時間為(95.42±25.87)天,兩組骨折愈合時間及負重時間差異不明顯(P>0.05)。
A組手術前膝關節功能Lysholm 評分為(45.36±3.34)分,B組手術前評分結果(45.51±2.89)分;A組手術后半年膝關節功能Lysholm 評分為(59.68±4.47)分,B組手術后半年評分結果(59.72±4.82)分;A組手術后一年膝關節功能Lysholm 評分為(73.58±4.49)分,B組手術后一年評分結果(74.08±5.07)分,兩組患者術后半年及術后一年膝關節評分均較組內術前更高(P<0.05),但兩組間膝關節評分結果差異不明顯(P>0.05)。
本研究應用的雙切口雙鋼板內固定方法除了能夠給局部習慣及人提供穩定、持續的固定力,同時可以避免骨折移位、力線改變等情況,有助于加快膝關節功能恢復[1]。鎖定鋼板屬于帶螺紋孔的骨折固定裝置,所以其是借助鋼板自身交鎖的結構固定骨折,所以能夠將骨和鋼板的不良接觸情況避免,能夠促進骨膜的生長,保證骨膜血運正常。從本研究結果可以得知,A組接受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后,和B組接受雙切口雙鋼板內固定治療相比,PA、TPA度數在手術結束時、術后3個月以及術后12個月兩組測定結果差異均不明顯(P>0.05);A組、B組術后骨折完全愈合時間、患肢完全負重時間均沒有明顯差異(P>0.05);A組和B組手術開始前、手術后半年、手術后一年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結果差異均不明顯(P>0.05),但A組和B組術后一年膝關節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組內術后半年及手術開始前(P<0.05),同時術后半年評分均明顯高于組內手術前(P<0.05)。
綜上所述,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臨床選擇鎖定鋼板與雙切口雙鋼板內固定治療均能明顯提升患者膝關節功能,但兩種術式臨床療效沒有明顯差異,均有推廣價值。
[1] 邢彬,翁茂盛.鎖定鋼板與雙切口雙鋼板內固定治療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2):33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