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練 曾金才
(江蘇省昆山市宗仁卿紀念醫院,江蘇昆山 215300)
鎖骨骨折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骨折,多發生于兒童及青壯年群體中。腫脹、淤血、壓痛是該疾病的主要臨床癥狀。目前,臨床上大多采用非手術治療,但對于出現明顯移位的鎖骨骨折患者,早期切開復位內固定療法是確保患者康復的主要手段[1]。本文選擇我院在2011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58例鎖骨中外段粉碎性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鎖定接骨板內固定與重建鈦板內固定治療鎖骨中外段粉碎性骨折的療效。
選擇本院在2011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58例鎖骨中外段粉碎性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按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各29例患者的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各有18例、11例,年齡在21~65歲之間,平均年齡(43.8±4.1)歲,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各有16例、13例,年齡在20~67歲之間,平均年齡(43.0±3.5)歲,上述資料兩組間無差異(P>0.05)。
對照組患者采用重建鈦板內固定進行治療,麻醉后,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墊高肩部,以骨折處為中心,做一橫行切口,顯露出骨折端,復位移位的骨折端,并暫時用復位鉗進行固定,測量骨折固定長度,按鎖骨的自然曲度,采用鋼板折彎器將鎖骨的重建鈦板進行預彎,打孔,并經螺釘固定,清洗創腔并縫合。
觀察組患者采取鎖定接骨板內固定進行治療,麻醉后,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墊高肩部,以骨折處為中心,做一橫行切口,顯露出骨折端,置鎖定接骨板于鎖骨近前段上方,遠近端各采用3或4枚鎖定螺釘進行固定,活動肩關節確保骨折端是否固定牢固,清洗創腔并縫合。
(1)治療效果對比:患者肩部疼痛感消失,活動度正常,無自覺力量減弱即為優;患者肩部疼痛有所減輕,活動度受限,自覺力量減弱即為良;患者疼痛明顯、自覺力量弱、活動受限即為差。(2)手術情況對比: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愈合時間[2]。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計數資料使用百分比表示、經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經t檢驗,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結果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 1。

表1 治療效果對比(例)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 0.05,見表 2。

表2 手術情況對比(x±s)
鎖骨呈“S”形架于胸骨柄與肩峰之間,是連接上肢與軀干之間的唯一骨性支架。多數情況下的鎖骨骨折為間接暴力導致,常見的情形為跌倒后上肢撐地,暴力上傳沖擊鎖骨形成骨折,主要表現為局部腫脹、皮下瘀血、壓痛或有畸形[3]。臨床上常用的治療鎖骨骨折的方式為重建鈦板內固定法,該方法可根據患者骨折程度選擇適宜的鈦板長度,同時鈦板形態塑性與患者鎖骨一致,貼服度更好,且可長期固定,但該方法具有手術創傷大、并發癥多等缺點,隨著患者對鎖骨骨折治療要求的不斷提高,鎖骨骨折內固定技術也在不斷更新。鎖定接骨板內固定法無需對骨膜進行大范圍的剝離,可對骨折周圍的軟組織起到保護作用,對促進傷口愈合、骨關節康復等均具有較好的效果。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優良率高于對照組,手術時間和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相比于重建鈦板內固定法,鎖定接骨板內固定治療鎖骨中外段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更好,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1] 李國東.鎖骨干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中外1/3段粉碎性骨折[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35):7198.
[2] 朱剛,徐明杰,張立貴.鎖定接骨板內固定治療鎖骨骨折臨床效果評價 [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7,15(4):446-448.
[3] 曾浪清,陳云豐,張長青,等.重建鋼板與鈦制彈性釘兩種內固定方式治療鎖骨中段骨折的有限元分析[J].醫用生物力學,2013,28(4):44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