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千一
(韓城棉溝骨科醫院,陜西韓城 715401)
骨性關節炎又稱骨關節炎,其主要表現為關節軟骨損傷,累及整個關節,包括軟骨下骨、關節囊、韌帶與關節周圍肌肉最終出現關節軟骨退變,出現潰瘍、纖維化等,多發生與中老年人,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給患者的家庭帶來的一定的負擔[1]。臨床上常采用激素或抗炎藥物治療,可緩解患者的疼痛情況,但不能抑制疾病的發展,且后期可能會誘發不良反應。本研究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骨關節炎患者進行研究,部分患者給予活血健骨湯進行治療,并取得一定的臨床效果,結果如下。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骨關節炎患者,均符合中醫有關骨關節炎的診斷標準。將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50例。研究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55~73歲,平均年齡(61.32±2.57)歲,病程4~12年,平均(8.51±3.06)年;對照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54~76歲,平均年齡(62.07±2.16)歲,病程5~13年,平均(8.86±2.34)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
對照組采用復方杜仲健骨顆粒進行治療,一次12 g,一天3次;研究組采用活血健骨湯進行治療,其成分為:透骨草、陳皮、木香、伸筋草、醋延胡索各9 g,炒杏仁、紅花、鹽杜仲、淫羊藿各12 g,甘草6 g,制川烏3 g,獨活、炒白芍、槲寄生、當歸各15 g,丹參30 g;以上中藥用水煎服,一次一包,分早晚兩次服用。
分析兩組的臨床效果:痊愈為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關節功能改善,可正常活動;顯著改善為患者的臨床癥狀、關節功能有明顯改善,基本正常活動;改善為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與關節功能有所改善;無效為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與關節功無變化或加重;有效為痊愈、顯著改善與改善之和[2]。
采用SPSS 19.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顯著。
分析兩組的臨床效果:研究組的臨床有效率為96.0%,高于對照組的78.0%,組間比較差異顯著(χ2=4.28,P < 0.05),見表 1。
骨關節炎指因膝關節軟骨變形,骨質增生而引起的一種慢性骨關節病,有學者人該病與關節畸形、體力勞動、身體肥胖等有關[3]。中醫認為該病屬于骨痹、痹癥的范疇,老年患者因肝腎不足,被風、寒、濕邪乘虛而入,痹阻筋脈、骨節與肌肉;因久病后出現氣血虧損,使氣血不能推動血液運行,筋膜瘀滯,導致筋脈不通,筋骨失養,出現疼痛或腫脹等[4-5]。痹病因耗損氣血,損傷肝腎,因此采用活血健骨湯進行治療,可補肝腎、強筋骨、袪淤止痛的功效。活血健骨湯中當歸有補血止痛之功效;丹參與紅花有祛瘀止痛之效果;槲寄生、獨活、杜仲、淫羊藿可袪風濕、補腎陽、強筋骨的效果;白芍可養血柔肝,透骨草、伸筋草可祛風濕,活經絡;陳皮、木香具有行氣止痛;醋延胡索、制川烏可祛風濕、止痛之效果;甘草可調和諸藥;以上中藥合用可標本兼治,具有祛風止痛、補益肝腎、通筋絡的效果[6]。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臨床有效率為96.0%,高于對照組的78.0%(χ2=4.28,P<0.05),可知,對于骨關節炎患者采用活血健骨湯進行治療,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可供臨床推廣與應用。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例(%)]
[1] 崔世奎.柴胡健骨湯治療膝骨關節炎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7,15(12):101-103.
[2] 王曉冰,韓文朝,王獻印,等.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6,8(1):174-175.
[3] 吳兆軍.中西醫結合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2(12):37-38.
[4] 李博寧,楊志新,歐陽建軍,等.名老中醫李同生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經驗[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18(4):100-103.
[5] 張立軍,靳嘉昌,龍長新.健骨強筋湯治療膝骨性關節炎45例臨床觀察 [J].河北中醫,2013,35(5):690.
[6] 劉曉東.健骨活血湯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40例臨床療效觀察[J].大家健康旬刊,2015,9(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