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紅 廖瀟瀟 趙 江 林 莉 黎嬌平 李艷梅 黃 宇
(南寧市中醫院新華分院,廣西南寧 530001)
2014—2016年本院三年來跌倒43例、墜床2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9例;年齡71~80歲,平均年齡82.93歲;其中內科疾病22例占48.89%、骨科疾病21例占46.67%、外科疾病2例占4%;環境因素6例占13.3%;有陪護20例、無陪護25例;跌倒地點:廁所17例、床邊15例;跌倒結局:無明顯外傷26例、頭皮下血腫、出血5例、骨折14例,其中股骨頸骨折8例。
患者依從性差也可以歸為心理因素之一,多由于固執、不聽勸告、高估自理能力等引起。有些老人在入院前凡事都能自理,由于疾病因素而必須住院,心理無法接受被照顧角色轉變,但實際能力有限,所以很容易出現跌倒墜床現象。表1中可以得出70~90歲為高發年齡段,占本組案例64.44%,所以高齡因素也為重要因素之一。隨著年齡增大,繼而出現視力減退、反應遲鈍、前庭功能減退、肢體平衡能力下降都是增加跌倒墜床的風險。
針對跌倒墜床危險,可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凡是≥65歲的患者,在入院時由接診護士進行初步評估,填寫相關跌倒墜床風險評估表。戴警示標識:經管床護士初步評定為存在高危墜床、跌倒風險的患者,均給予腕帶上標識、床欄懸掛標識。(2)環境預防:廁所、床邊的地面是防滑的重點。保持地板清潔干燥,浴室放置防滑腳墊、夜間有夜光燈。走廊、過道保持通暢,避免放置障礙物。還可以考慮在廁所、浴室放置呼叫鈴,方便患者有事及時呼叫。(3)加強宣教:對于存在高危墜床、跌倒的患者進行多形式宣教,圖文并茂,增強患者及家屬的防范意識。(4)加強巡視:臨床資料顯示這夜間、中午這兩時間段發生率高達84%,所以護理要加強巡視,多詢問患者所需,給予必要的協助,同時告知患者家屬與陪護對夜間不能放松警惕。(5)加強護士培訓:臨床資料顯示案件多數在5年以下的年輕護士班上,可見加強年輕護士的培訓的重要性,科室定期開展案例警示教育、應急預案演練、防范處理措施考核等。做到心中有數,有預見性。

表1 45例墜床跌倒案例主要原因分析(例)

表2 45例墜床跌倒案例主要原因分析

表3 不同護齡護理人員對墜床跌倒防范措施熟悉程度調查表
由文章上述可以看出跌倒不是患者自意發生的突然或非故意的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的更低地方,多是患者生理、心理、病理、藥物、環境、文化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住院期間患者正確的評估、有效的防范措施、強烈的責任心、護理風險意識是患者住院期間的安全保障,不僅能提高我們護理質量,還減少醫院不必要的糾紛,提高患者滿意度。
[1] 馬姍,唐伏秋.13例老年病人意外傷害危險因素分析與防范措施[J].護理管理雜志,2006.11 55-56.
[2] 丁香,韓毛毛,朱麗娜.老年墜床跌倒原因分析及干預措施[J].健康之路,2015.8.8.
[3] 陳巧玲.預防住院患者跌倒的護理質量控制[J].護理學雜志,2010,25(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