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衛
(杭州市余杭區商貿職業高級中學 浙江杭州 311100)
體育運動鍛煉身體,也能愉悅心理,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發展。現代體育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融入新的思想理念,體育運動的形式和參與目的也在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競技思想之外融入了更多的健康、娛樂、享受等理念,現在人們從事體育更多的是健康和享受,是更好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也是為了更好地獲得體育運動的快樂,以此來獲得更多的心理滿足和精神愉悅。體育教學思想也在隨著現代教育思想理念的不斷發展而積極創新,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強化他們的參與意識和快樂體驗,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讓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參與體育活動,并在鍛煉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綜合能力發展,成為新時期體育素質教育的新指導思想。中學體育教學引入游戲教學思想和內容,做好選擇和設計,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還能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讓學生得到更多的快樂體驗,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進步。
體育游戲是一種特殊的游戲形式,是建立在體育運動項目基礎上依照一定規則的娛樂性實踐活動,是遵循一定規則并且有著非常明確目的的組織性和紀律性較強的體育活動。
體育游戲不是新時期提出的概念,從體育運動項目誕生開始就有娛樂的成分在里面,最早的體育運動是娛神,是一種非常莊重的儀式,由娛神到娛人體現的是人類思想認識的進步。體育游戲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而作為一門學科研究還相對較為年輕。我國從1988年才將體育游戲列為體育運動專業的必修內容,短短幾十年間,體育游戲在實踐過程中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許多專家學者非常推崇體育游戲,并對體育游戲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豐碩的成果,讓體育游戲在現實生活中的影響越來越大。體育游戲不同于體育運動,也不同于普通的娛樂或者智力游戲,而是依照新課程教學理念為指導,以體育運動項目為基礎的游戲活動為承載形式,以培養學生體育興趣、提升學生運動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游戲實踐活動。體育游戲又是體育教學最為重要的輔助組成部分,也是新時期中學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趨勢。
體育游戲以體育運動活動方式為基本參與手段,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參與各種鍛煉和游戲,在鍛煉身體的同時愉悅心理,陶冶性情。在游戲參與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按照規則或要求進行,這就是一種規則教育或者說紀律教育。興趣對于學生參與課堂練習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驅動力,而游戲很容易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我們說體育游戲具有非常強的游戲性。而體力性就非常好理解,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學生要消耗一定的體力。智力性也非常容易懂,一種游戲在設計上肯定要分出誰高和誰低、誰快和誰慢,而要獲取好的成績就需要動腦筋(見圖1)。
根據游戲對場地、氣候、器材以及教學任務的差異可以將體育游戲分為一般性游戲機、輔助性游戲和放松性游戲3種類型,如圖2所示。
圖1 體育游戲特性
圖2 體育游戲分類
一般性游戲是體育教學中最為常見的體育游戲,目的主要是增強學生的敏感性,提升學生的興奮度。從應用的時間段來看主要是開始階段的準備運動,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身體靈動起來,快速適應體育教學的需要,使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能適應體育學習和訓練的需要。例如,夏季體育課很多學生夜里休息時間相對較短,中午需要午休,學生起床后或者午休剛醒時,身體、心理以及精神都處于相對低潮。如果此時進行體育學習和訓練不能很好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快速感知和適應運動技巧和狀態。通過一般性游戲能夠讓學生身體得到活躍,激活學生的思維,提升他們的興奮度,能夠對各種體育知識和技巧更為敏感,能夠快速領悟體育學習的要點,還能減少身體疲憊帶來的節奏緩慢,活動學生的關節,讓學生能夠適應體育鍛煉的需要。很多中學體育都是將體育課程安排在下午第一節,這是中學體育教學的課時安排現狀,也是引導學生進行體育游戲的客觀原因所在。很多學生午休后立即學習體育知識,參加體育運動,如果學生準備運動不充分,積極性不高,就不能真正讓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進入運動狀態,不僅不能學好知識和技巧,還有可能帶來一定的傷害。冬天溫度偏低,而體育教學又是戶外運動,很多學生活動變少,冬天身體活動能力變弱,關節和骨骼都變得較為脆弱,學生運動和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通過一般性體育游戲,能夠提升他們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身體運動起來,皮膚溫度上升,他們的運動熱情就會提升,關節活動起來,很好地伸展他們的韌帶,為體育學習做好充分準備。
輔助性游戲是圍繞體育教學需要,結合不同的運動項目開展的相對應的體育游戲,該類游戲一般都有要求達到一定的運動量,還要和專項體育學習相結合,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能夠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尤其能夠強化他們的專業技能,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和動作技巧的熟練程度。體育運動中的很多動作技巧需要經過一定數量的訓練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不斷提升他們的熟練程度,增加訓練頻率,必然要增強訓練強度。單一的動作技巧訓練一定會讓學生產生疲憊心理和厭倦情緒,此時采取一定的輔助性游戲能夠有效降低學生的負面情緒,還能讓鍛煉更有趣味性,達到提升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讓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生動富有趣味性。例如,跳遠運動,需要讓學生反復訓練,才能不斷提升學生腿部的張力,增強上身和腰部對肢體的帶動提升能力。單一的動作技巧訓練學生感到非常累,而且相對枯燥,如果采用袋鼠跳游戲,不僅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還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積極,提升他們的興奮指數。
放松性游戲是體育教學中最為常用的體育游戲,一般都是為了讓學生在身體上和心理上都能得到很好的放松,消除他們的身體疲勞和心理緊張程度。體育學習是心理和身體的雙重運動與鍛煉,一節體育課學生運動量非常大,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透支很多的體力;體育學習過程中,掌握一定的運動技巧,在運動或者對抗性訓練中,精神高度緊張。課堂結束時進行一定量的放松性游戲訓練,能夠讓學生身體和心理都能得到很好的放松,調節他們的精神情緒,恢復他們的體力。
所有的教學活動和游戲活動都必須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必須將安全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教師選擇游戲活動首先應該考慮游戲的危險性,因為學生的安全意識相對單薄,防范能力不強,而且體育教學很多都是非常劇烈的運動,或者是對抗性非常強的項目,對身體的組織和器官的影響較大。如果游戲過程中不能做好防范,或者危險系數較高,很容易造成對學生的傷害。游戲活動中,很多學生非常投入,又需要在活動中做非常多的跑動、躲閃、對抗以及追逐等動作,這些動作很容易造成身體的劇烈沖撞,也會造成身體失去平衡滑倒或者跌倒的問題。教師一定要對各種游戲做好綜合評估,對學生做好思想教育,讓學生能夠有充分的防范。同時,游戲的運動量一定要做到適度,體育游戲不同于普通的訓練項目和游戲,運動量非常大,而且非常具有吸引力,學生很容易進入一種忘我狀態,而造成運動量過大問題,不僅不利于體育項目教學,造成喧賓奪主,而且會對他們的身體帶來一定的影響甚至傷害。為此,作為體育教師一定要將安全性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觀察學生的情緒和動作,綜合分析他們的運動量與生理負荷,做好時間安排,減少傷害事故的出現,保障體育游戲能夠很好地服務體育教學,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成長。
體育游戲選擇和應用一定要體現科學性原則,既要保障游戲符合學生實際,能夠讓學生得到更多的身體鍛煉和心理歷練,又能與體育項目教學相結合,能夠真正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教學效率。不同階段的學生有著不同的身體基礎和心理特點,男生與女生也有著非常大的身體心理差異,一定要考慮運動對他們的身體、年齡要求。還要注意到游戲對場地需要,有些體育游戲可能會關系到信仰和風俗文體,一定要確保體育游戲與民族信仰、當地風俗習慣的關系。創造一些體育游戲一定要與體育運動項目教學相結合,不能偏離主題,確保動作的規范性、技術的標準性、規則的一致性,不能讓游戲內容與體育運動動作和技術相抵觸。還要含有一定的藝術性和娛樂性,不能為了游戲而游戲,還要體現一定的高雅性,中學體育教學選編的體育游戲需要考慮到德育的需要。
體育游戲具有很強的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升他們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在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時更為高效。選擇和設計體育游戲一定要體現教育性原則,體育游戲是服務體育教學的,是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鍛煉和提升的,教育性是本質屬性。一方面,體育游戲立足專項體育教學,高效學習,保障學生能夠使學習效率有所提升,身體素質得到更好的鍛煉。另一方面,實現體育與智育、德育的融合,讓學生參與游戲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促進智力發展,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讓學生受到更為全面的鍛煉和教育。比如,游戲能夠讓學生共同參與,能夠培養他們的互助團結精神,能夠強化他們的合作友愛意識,也能夠培養他們的組織意識和紀律觀念,每個學生都要依照游戲規則進行,做好思想品德教育。
通過中國知網數據庫,筆者對體育游戲的選擇與設計相關研究文獻進行了梳理,綜合文獻的研究成果,目前體育游戲在選擇與設計上存在的主要問題如圖3所示。
圖3 體育游戲選擇與設計的現狀
男生喜歡具有競爭性、對抗性和力量性的游戲,而女生則喜歡富有美感、韻律感且活動量較小的游戲。如果實行男女生分類上課,就要從根據性別需要進行體育游戲的選擇和設計,讓學生能夠真正收到更好的鍛煉效果。如果實行項目教學,有的學生選擇的項目參與人數較少,則要根據學生的數量選擇或者設計體育游戲。比如,人數較多,可以選擇大漁網、貼燒餅等游戲;如果人數少,則可以選擇雙人對抗、跳繩游戲等,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女生排球教學則可以選擇“自傳接力”“叫號墊球”等游戲,讓學生既能夠參與游戲活動,又能夠培養學生快速移動墊球以及在移動中傳球的準確性,實現游戲為體育教學服務。
體育游戲是為體育教學服務的,在選擇與設計上需要體育教師結合教學項目的實際。我們知道,不同的體育游戲適用于不同的體育項目教學。因此,作為體育教師在選擇和設計體育游戲時一定要充分考慮這一問題。具體而言,體育游戲設計者要對教學的實際需要進行前期的分析與準備,做好游戲選擇與設計上的分析和比對,從而實現體育游戲與體育教學的有效對接,以便促進學生更好地進入參與狀態,提升參與積極性。
例如:籃球腳步移動教學。授課教師選擇或設計的體育游戲一定要符合籃球教學內容的需要,要能夠讓參與學生的訓練熱情得以提高,要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動作技術要領,要能有利于通過游戲參與培養他們的配合能力與協同能力。基于這些思考,我們可以選擇與設計踩線追逐游戲:游戲場地以籃球半場為限,游戲開始前要在參與的學生中選出一人追,游戲開始后其余在籃球半場所有的線上踩著線跑,事先選出的一人在線上追,捕捉住到的學生將進行角色轉變。游戲的要求是跑到三分線與罰球線圓弧附近時,要求跑動者不許跨線;在直角轉彎時也要踩按球場線路走,為了避免耍賴,游戲過程中不允許反捕。人數40人以上可以全場。這樣的游戲根據籃球運動基本動作和運動規則來設計,有利于培養他們在籃球上的基本感覺。
再如,耐久跑教學。學生中絕大部分對耐久跑學習是沒有興趣的,對此教學內容進行游戲設計對于教學效率提升是非常至關重要的。筆者借助異性效應理論進行了幾種游戲設計。其一,異性追逐法游戲。游戲設計師根據學生水平差異進行男、女兩人一組捆綁分組,游戲開始時第一次是女生追男生,第二次男生追女生,場地可以是直道也可以是彎道,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追逐的間距上分別是女追男時距離短一些,反之男追女則長一些。基于學生的個性特點,游戲采用多次短距離修正法。其二,異性比賽游戲。游戲設計根據學生情況將分成4組,男、女搭配按班級實際情況設計。
當然,除了利用異性效應進行的游戲設計,我們還可以選擇一些傳統的游戲加以改編。
如,田徑的快速跑教學的游戲選擇與設計上,我們可以選擇有利于發展學生下肢力量的“鴨步走”“蛙跳比快”等游戲。對這些游戲進行適當改變,從而讓其再現活力。如,我們可以改變鴨步走的方向、姿勢以及通過添加道具增加趣味性、針對性。
一般而言,學校體育教學每節課的時間是40或45min,就整個教學過程而言存在不同的教學環節。如,常見的“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4個教學環節。當然還有其他的劃分標準和分類結果。這并不影響我們對游戲的選擇與設計。我們知道不同的教學環節,學生的身體和思維會處于不同的活躍狀態,因此在選擇與設計游戲時一定要加以謹慎。
開始部分教學環節中的新課導入。體育教學不同于文化課教學,不僅僅需要語言類導入,還需要其他的導入策略,而游戲導入就是其中非常好的一種。體育教學開始階段學生還不夠興奮,身體的各器官、關節、神經都還沒有進入活躍狀態,需要必要的熱身準備。如果這時,我們能夠設計一個既可以實現新課導入,又可以實現熱身目的的游戲,可謂一箭雙雕。如,選擇拍肩、打手等游戲,就可以能夠迅速地激活學生,讓學生快速進入適應狀態。
除了開始教學環節之外,課的基本部分環節可謂是重中之重。對于這一完成主要教學任務的重要環節,我們如何選擇與設計游戲是非常重要的。筆者的經驗是選用與設計一些與教學內容接近的誘導性游戲。因為,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學生學習與訓練的難度,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們的課堂參與興趣,有效幫助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找到運動的感覺。
在課堂教學的結束環節,其主要的目的是對課的總結和對疲憊身體的放松、整理。因此,此教學環節在游戲選擇與設計上要重點于那些放松性的游戲。比如,“猜鼻子、耳朵、眼睛游戲”:游戲規則是猜輸者為對方捶打、按摩腿部,這個游戲不僅能夠放松學生的心理,還能通過相互的按摩放松增加學生間的感情。總之,不同教學環節的教學任務是不同的,所以在選擇與設計游戲時必須要抓準不同教學的特點。只有這樣,我們所選擇的、所設計的游戲才能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教學環境包括教學所用到的場地器材,也包括各種教學手段、教學策略。教學實踐告訴我們,體育游戲的選擇和設計一定要結合教學環境實際,要在應用實踐中不斷創新,做到不斷豐富游戲形式,不斷更新游戲內容,不斷優化游戲組織。我們的體育教學不是上好一節觀摩課之后就停止了,我們還要面對曠日持久的常規教學。有很多體育教師會從一年級一直跟到高三直至學生畢業離開學校,這期間的體育教學環境會有很多的相似性。為此,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地改變教學環境。那么如何改變教學環境呢,筆者進行了很多次嘗試。
例如,利用紙簍和廢舊的羽毛球作為器材設計了投準游戲。游戲的目的是通過參與游戲提高自身的身體協調性,提高自己對力的控制,同時也進行環保意識的培養。游戲方法是:游戲時學生站到離紙簍3m(女生)或4m(男生)的位置,每個人3只羽毛球,聽到開始的口令后,學生可以采用任何一種投擲姿勢,但要求是將球投進紙簍。
這個游戲就是改變了我們原有的教學環境,將場地、器材以及教學手段進行了創新。紙簍和廢舊的羽毛球極為常見,但是將其移到體育課堂不多見,而通過游戲的參與提高了投擲能力,了解了如何才能將羽毛球投得更遠、更準。當然,上面的游戲僅僅是其中的一個。我們體育教師只有能夠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和善于踐行,才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通過自己的研究與踐行,筆者深深感悟到恰當地利用游戲有利于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我們知道影響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因素包括主觀和客觀兩類,游戲的介入就屬于客觀性的因素,通過游戲設置提高了學生的參與興趣,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最終在主觀、客觀上都為參與度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本文用較大篇幅闡述了體育游戲運用前的選擇與設計,這也是筆者想證明的一個觀點:選擇與設計好游戲是游戲功能發揮的關鍵環節或者說步驟。對于一個固有游戲嚴格意義上沒有好與壞之分,而在于你是否恰當地運用;而對于已知條件下的游戲運用,其選擇與設計就非常重要了,因為它會導致你能否將游戲的功能發揮最大化。所以,關注游戲的選擇與設計是體育教師必須認真對待的事。
筆者認為一個新游戲從無到有,或者對一個游戲進行改編,不僅僅需要理論上的支持,更需要理論上的加以驗證、修正。本文中列舉了一些游戲,在當時的課堂教學中似乎是有效的,但是是不是可以復制,需要經過實踐加以驗證。作為新時期的體育教師,筆者認為要不斷地武裝自己,充實自己的理論,提高自己的踐行意識和踐行能力。
總之,體育游戲的選擇和設計是一門學問,是每個體育教師必須認真研究并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的教學組織技能。每個體育教師都需要充分地加以重視體育游戲在教學的中積極作用,不斷地實踐中獲取靈活、提高能力,從而讓游戲成為我們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度提高的有效途徑。
[1]羅振峰.體育游戲在課堂的作用[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7(4):134-136.
[2]張曉海.體育游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7(62):145.
[3]南楠.體育游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7,7(19):68,70.
[4]倪春輝.體育游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7(6):72-73.
[5]黃詩鵬.體育游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論述[J].考試周刊,2017(35):93.
[6]季紅梅.中小學體育游戲設計與運用必須遵循的五大原則[J].體育師友,2017,40(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