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馬兆輝
(南京理工大學 江蘇南京 210094)
近些年來,優秀乒乓球運動員層出不窮,而優秀運動員大多擁有他人難以企及的技戰術特長,對優秀運動員的技戰術特點進行分析研究,不僅可以幫助運動員克服自身不足,還可以幫助運動員技戰術的創新,從而突破自身極限水平。馬龍作為新一代橫拍兩面反膠弧圈結合快攻打法的代表人物之一對其技戰術的研究意義不凡。
本文對馬龍在2016年韓國公開賽男單八強賽、半決賽、決賽中的技戰術運用進行統計分析,診斷和分析馬龍的技戰術特點,為今后的訓練和比賽提供有效的理論依據。
中國乒乓球運動員馬龍在2016年韓國公開賽中八強賽、半決賽和決賽中的技戰術。
通過中國知網檢索并閱讀與馬龍相關文獻和在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并進行歸納總結,為本文的撰寫提供方法和理論依據。
根據研究對象選取了馬龍在2016年韓國公開賽的八強賽、半決賽、決賽中三場比賽進行觀看,并對其在比賽中的每一分球進行技戰術運用統計分析。比賽結果:八強賽:馬龍vs弗洛雷4:3;半決賽:馬龍vs陳建安4:0;決賽:馬龍vs許昕3:4。
按照三段評估法對馬龍在發球搶攻段(第一和第三板)、接發球搶攻段(第二和第四板)和相持段(第五板以后)的得分率和使用率進行統計并錄入Excel表格中進行計算,以此來分析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表現和技術特點。三段指標評估法的得分率和使用率的計算方式如下:
得分率=[段得分之和/(段得分+段失分)]×100%
使用率=[段得分之和/(全局得分+全局失分)]×100%
從表2的三段指標分析數據得知馬龍在發搶段的得分率為76.0%,使用率為27.7%。雖然陳建安左手接發球具有先天優勢,對待來球易于直接進攻,但他接發球較弱比較保守。而馬龍正是利用這一點,發球以側旋為主,球速快、質量高,有效地限制對方接發球搶攻的戰術,也為自己的主動搶攻制造了機會。
從表3的三段指標分析數據得知馬龍在接搶段的得分率為43.3%,剛達到良好水平,使用率為41.3%。本場比賽中馬龍對球的處理不夠理想,在接發球上失誤多達10個球,接發球主要以正手拉直線為主,兩條斜線使用率較低,使得陳建安的左手優勢得到發揮。反手擰拉失誤也是接球搶攻段失分的主要原因,在第二局就有連續3個球因此而失分,在接發球搶攻段馬龍還需多加提高反手控制能力。而針對在接球搶攻得失分情況上看,馬龍在接搶段較主動,進攻性較強,搓球時基本以擺短控制為主,破壞對方的戰術意圖,抑制對手的發球搶攻,為自己進攻創造機會。馬龍在本場比賽中的心理狀態較好,能夠做到臨危不亂、冷靜思考,積極調整自身狀態。
表1 模式值評估指標(%)
表2 發球搶攻段指標分析表
表3 接球搶攻段指標分析表
表4 相持段指標分析表
表5 發球搶攻段指標分析表
表6 接球搶攻段指標分析表
表7 相持段指標分析表
從表4的三段指標分析數據得知馬龍在相持段的得分率為63.8%,使用率為29.5%。進入相持段,二人的實力相差并不大,作為橫拍兩面反膠弧圈結合快攻打法的代表,馬龍很清楚自己的正手優勢,多次接球上手之后就連續進攻并調大角度進攻使對手處于被動狀態,做到正反手無縫連接,動作連貫流暢。而且相對于上一場來說,馬龍進入比賽狀態很快,主動變線意識明顯增強,在比賽中不斷變換路線和旋轉努力創造進攻機會或制造對手失誤來創造得分;對對手的來球落點估算較準,腳下步伐移動夠快,反應速度超群,能夠及時應變,合理運用擺短、拉攻、攻兩大角等戰術。
從表5的三段指標分析數據中可以看出馬龍在發搶段的得分率高達70.8%,處于優秀水平,使用率為30.1%。整體表現較好,發球搶攻意識強。但可能受到心態影響,在第一局就出現了少見的發球失敗情況,在整場比賽中發球一共得6分失3分,發球側旋短球結合底線長球也很好地壓制了許昕,而發搶段得分主要源于第三板的搶攻或控制上。
從表6的三段指標分析數據中可以看出馬龍在接搶段的得分率僅為46.5%,使用率為38.9%。是馬龍失分最多的階段,其中第二板和第四板各失分11分和17分。從第三局開始,馬龍處理球的節奏加快,但不具威脅性,反手擰拉之后不能很好地銜接下一板,腳下步法跟不上手上的動作,還常出現擺短下網、側身接球弧線壓得過低、球落點估算錯誤導致來不及還原等問題,給對手制造了進攻機會。因此接發球的質量還有待提高,處理來球的手法應該更細膩。
從表7的三段指標分析數據中可以看出馬龍在相持段的得分率只有53.7%。馬龍的心態一直不太穩定,在本場開局,馬龍顯得比較浮躁一些,腳下動作也不太穩,發球后立即連續進攻且進攻速度快,節奏緊湊,沒有調整狀態的機會,給對手創造了更好的得分機會。從第三局開始,馬龍進攻的節奏明顯加快,擊球質量明顯提高,對球的落點、旋轉控制得很到位,也抓住對手耐心不足的缺點連贏兩局。二人實力旗鼓相當,又是同隊隊友,對雙方的打法都很了解,因此馬龍選擇比較保守的打法,在相持段對拉過程中,主動變線意識弱,許昕顯得更為主動一些,打法豐富多樣,正反手攻防轉換能力強,使得馬龍的進攻節奏被打亂,對球的控制不夠嚴密,失分較多。
馬龍在發搶階段的得分率最高,使用率也處于良好水平,他具有很好地發球搶攻意識,追求高效率高質量球,能夠做到先發制人,贏得主動有利的局面。馬龍在接搶階段接發球被攻失分較多,雖然接搶段使用率不低,但是接發球搶攻次數少,多處于被動狀態,以保守得分為主。馬龍在相持階段主動進攻意識強,主動變線意識不強,不能很好的把握機會球,尤其是在對手突然變線到反手位時,馬龍經常措手不及,失分較多。
馬龍在前三板具有極強的主動進攻意識和能力,前三板球的得分率也最高,但技戰術變化不多,尤其與熟悉的隊友對陣時,對方能估算到發球落點和旋轉,因此,我認為馬龍可以在前三板多增加一些變化。馬龍技術全面,屬于“全能型”選手,尤其是正手技術,動作幅度大而又能發力集中,相比之下,反手擰拉和相持技術略有欠缺,在日常訓練中,可以多增加反手技戰術訓練,提高回球質量,增強控球能力。
[1]田麥久,劉大慶.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80.
[2]田麥久,劉大慶.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19.
[3]唐建軍.乒乓球運動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105.
[4]劉懷杰.乒乓球技術打法的演進過程及其發展趨勢[D].遼寧:遼寧師范大學,2011.
[5]佘競妍.乒乓球技術體系的分類及效用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0.
[6]曹海波.中國乒乓球男隊主力隊員比賽戰術運用的分析[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9.
[7]袁玉峰.對馬龍技戰術實力和特點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19(3):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