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濤 溫英英 鄭琦
(廣東省體育科學研究所 廣東廣州 510663)
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一直備受社會的關注,近年來的監測結果也顯示學生體質狀況一直處于下降趨勢,以往的研究報告的學生體質的變化分析僅對各單項指標的變化情況進行分析,而沒能從整體上給出直觀的變化情況。本研究采用身體素質綜合評價的方法對學生身體素質水平進行研究,分析廣東省學生身體素質動態變化規律。
利用2005年廣東省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數據制定學生身體素質評價標準,以2005年學生身體素質狀況為基準,研究2010年和2014年廣東省7~18歲學生身體素質變化情況。
主要采用百分位數法制定不同性別各年齡組身體素質指標評價標準,通過綜合評價的方法研究2010年和2014年學生身體素質變化情況。
通常人們把人體在肌肉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及柔韌等能力統稱為身體素質。多數對學生身體素質的研究主要就分析各單項指標的變化規律,而不能從整體上把握學生身體素質的變化情況,為解決這一問題,本研究利用2005年廣東省學生體質監測調研數據制定了“廣東省學生身體素質評價標準”,以此標準為基礎對2010年和2014年學生身體素質水平進行評價分析。
身體素質包含多項指標,而各項指標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在反映身體素質水平的重要程度上是相等的,故本評價標準制定采用等權的指導思想。采用百分位數法對數據進行處理,百分位數是以中位數為基準值,以其余各百分位數為離散距,對體質進行評價的方法。百分位數法是以數值的序位劃分等級標準,既適合于正態分布的樣本,也適合于非正態分布的樣本。
參照《國民體質測定標準》的方法制定各單項指標評價標準,評價采用等級評分法,采用百分位數法將各單項指標劃分為6個評分等級(0分、1分、2分、3分、4分和5分)。劃分的等級表示被評價者某項指標在整體中所處位置,分值越大狀況越好(見表1)。
表1 5級評分理論界值點一覽表
根據制定的各組別單項身體素質指標得分,按照等權方式相加,得到身體素質的綜合得分。以年齡分組的第15、65、90百分位數的總分值,作為等級界值點,綜合評價分為四個等級,即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見表2)。
表2 綜合評定等級界值點一覽表
利用2005年廣東省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數據,根據以上方法制定出廣東省7~18歲學生身體素質評價標準(評價指標詳見表3),每1歲為一組,分男女,共計24個組別,分別制定各身體素質指標的評分等級標準及綜合評價標準。
2010年與2014年比較,學生身體素質水平整體呈上升趨勢,身體素質水平達到合格及以上的比例雖然沒有明顯的變化,但是身體素質評定為優秀和良好的比例分別上升了2.2和0.4個百分點。
與2010年比較,2014年與男性學生身體素質水平有所下降,身體素質水平達到合格及以上水平的比例下降了3.6個百分點;女性學生身體素質水平有所提高,身體素質水平達到合格及以上水平的比例上升了3.5個百分點,且優秀率和良好率均有明顯的增加,分別增加了3.1和2.3個百分點。說明身體素質水平的變化呈現出明顯的性別差異,女性身體素質水平要好于男性,且男性呈現出下降趨勢,而女性呈現出上升趨勢。
表3 學生各年齡組評價指標一覽表
圖1 2010年與2014年廣東省學生身體素質各評定等級人數百分比
圖2 2010年與2014年廣東省不同性別學生身體素質各評定等級人數百分比
圖3 2010年與2014年廣東省城鄉學生身體素質各評定等級人數百分比
與2010年比較,2014年廣東省城鎮學生身體素質水平呈下降趨勢,而鄉村學生身體素質水平有所提高,身體素質等級評價為合格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城鎮學生下降了2.5個百分點,鄉村學生上升了2.6個百分點。2010年和2014年城鄉學生身體素質水平存在明顯的差異,且差異呈逐漸擴大的趨勢,城鄉學生身體素質評定等級為合格及以上水平的比例,2010年差值為3.1個百分點,2014年為8.2個百分點,且身體素質評定等級達到優秀和良好水平的比例鄉村學生有明顯的提高,而城鎮學生變化幅度較小。
圖4 男性學生身體素質綜合得分隨年齡變化趨勢
圖5 女性學生身體素質綜合得分隨年齡變化趨勢
以2005年學生身體素質綜合得分為基準線(各年齡平均得分為18分左右),比較分析男性學生身體素質綜合得分動態變化情況。由圖可以看出,2010年和2014年學生身體素質綜合得分多數年齡組低于2005年;2010年和2014年7~12歲男性學生身體素質綜合得分隨年齡增長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均呈現出隨年齡增長而增長的趨勢;2010年和2014年7~12歲男性學生身體素質綜合得分明顯均低于2005年,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年齡增長相同年齡組各年度間的差異逐漸減小,除各別年齡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外,多數年齡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有意義(P>0.05)。
以2005年學生身體素質綜合得分為基準線(各年齡組平均得分為18分左右),比較分析女性學生身體素質的動態變化情況。與2005年比較,除13歲年齡組外,2010年和2014年女性學生各年齡組身體素質綜合得分均低于2005年,2005年與2010年比較,除13歲和14歲年齡組外,其他各年齡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005年與2014年比較,在7~14歲年齡組間,各年齡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年齡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014年女性學生身體素質綜合得分均高于2010年同年齡組學生,但除11歲年齡組,各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2010年和2014年女性學生身體素質綜合得分隨年齡變化均呈現出在12歲時有明顯的下降趨勢,在13~14歲時身體素質達到較高水平,在15歲時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從身體素質綜合得分變化的節點來看,12歲和15歲為升學階段,是否存在升學壓力造成女性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可能,需進一步進行研究。
(1)以2005年廣東省學生身體素質水平為基礎,比較分析2010年和2014年廣東省學生身體素質變化情況,整體表現出2010年和2014年廣東省學生身體素質水平低于2005年,2014年學生體身體素質水平較2010年有所提高。
(2)廣東省學生身體素質水平表現出明顯的性別差異,女性學生身體素質水平好于男性學生,2010年與2014年比較,男性學生身體素質水平下降趨勢,女性學生身體素質水平呈上升趨勢。
(3)廣東省學生身體素質水平存在明顯的城鄉差異,鄉村學生身體素質水平好于城鎮學生,2010年和2014年比較,城鎮學生身體素質水平呈下降趨勢,鄉村學生身體素質水平呈上升趨勢。
(4)以2005年學生身體素質綜合得分為基準線,比較2010年和2014年學生身體素質變化情況,無論男女,7~12歲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均明顯低于2005年,男性學生在13~18歲年齡組,2005年、2010年和2014年間的差異不明顯。
[1]江崇民.《國民體質測定標準》的研制[J].體育科學,2004,24(3):33-36.
[2]季成葉.中國學生超重肥胖BM I[J].篩查標準的應用,2004,25(1):125-128.
[3]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體重指數值分類標準[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25):97,102.
[4]周衛海.成年人身體素質隨BMI變化的特征[J].體育學刊,2011,18(3):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