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場向規模和管理要效益
每天早上6點,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山東省威海市弘昌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法平已經開始清理牛棚了。他說,養牛說起來也不難,除了喂料、打掃牛棚基本就沒啥活兒了,可是一定得用心才能做好。單拿打掃牛棚來說,一天至少要3次。
49歲的孫法平最早從事太陽能熱水器銷售,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9年,他看好國家扶持養殖產業的優惠政策,投資50多萬元,從青島引進了27頭進口的新西蘭荷斯坦奶牛,在高村鎮湯泊陽村開始了新的創業之路。
創業之初,困難重重。養殖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簡單,初入行,很多東西都得現學。為了養好牛,孫法平先后到外地考察奶牛養殖市場,學習他人先進的養殖技術,購置了自動喂料機、自動刮糞機、自動飲水機等設備,實行標準化養殖。起初由于不懂飼養技術,很多牛都拉肚子,產奶量明顯下降,找了不少技術人員來看都沒能解決。
為了盡快掌握奶牛養殖技術,孫法平借來了青貯池修建、飼料青貯、牛病防治等科技書籍和光盤,每天一有時間就研究,不是看書就是看光碟,慢慢地學會了科學喂養和疫病防治技術。幾個月后,牛場慢慢走上了正軌,可孫法平還沒來得及松口氣,牛又接二連三地病倒了。孫法平說,看著牛一天比一天瘦,心里特別著急。在別人的提醒下,孫法平趕緊向當地畜牧獸醫站求助。開方、熬藥,孫法平整整兩個星期都待在牛棚里。由于治療及時,牛又恢復了健康。
為了加強飼喂管理,通過專家的指點,孫法平為牛場導入最先進的SOP管理模式。SOP管理模式是將牧場養殖和管理的流程以及環節以統一規范、標準、格式進行運行,有利于科學指導牧場的專業養殖和日常管理,從而提升牧場管理水平,提高牧場單產,降低生產成本,從源頭控制原奶質量。
養殖技術和管理上去后,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爭取了一定補貼資金,孫法平進一步擴大了養殖規模,投資400多萬元在宋村鎮紫金山村新建了一處占地5公頃的大型奶牛場,配有牛舍、擠奶廳、飼料加工及倉儲間和青貯池等,奶牛也從原來的100多頭擴充到300多頭,日產鮮奶3.3噸左右。
孫法平介紹,現在大型乳品企業對原奶質量把關相當嚴,只有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接受乳企收購商的質量把關和監控,才能保證自己的原奶有市場。目前,公司的原奶主要供給伊利和雀巢使用,每千克的收購價格是3.5元。
經過幾年的摸索,孫法平的牛場慢慢發展起來。孫法平說,他們去年又新建了一個標準化的奶牛舍,總面積能有1800多平方米,預計存欄量在150頭左右,2017年爭取把更多牛引進來,這樣每天的產奶量將達到5噸。
(趙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