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吮乳不足的防治對策
哺乳期仔豬吮乳不足,其無法獲得充足的母乳(母源抗體),導致仔豬消瘦、生長緩慢;同時,仔豬的發病率(如下痢)和死亡率上升,給豬場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筆者結合當前哺乳仔豬吮乳不足的實際難點,探尋相應防治對策,以供同行參考。
1.母豬泌乳障礙。母豬的泌乳不足引起仔豬發育不良會導致一系列斷奶后的問題,如斷奶后仔豬個體差異大、瘦弱仔豬增多,低糖、腹瀉、患病率、死亡率均偏高等。母豬泌乳產生障礙:一是疫病因素,如發生乳房炎導致母豬無乳或泌乳減少;二是母豬自身由于乳房發育不良、胎齡過高、過早配種、缺乏運動等造成泌乳能力就不足;三是氣候與環境因素,氣溫突變以及季節性因素會造成母豬泌乳障礙;四是管理因素,如消毒不到位、通風不良、光照不足、噪音及有毒有害氣體等。
2.母豬拒絕哺乳。初產母豬無哺乳經驗,由于精神緊張而不愿為仔豬哺乳;另外,母豬對新欄舍(產房)陌生而拒絕哺乳。
3.仔豬自身吮乳困難。一是新生仔豬弱小,未能及時吮吸到初乳,造成在以后的生長過程中個體偏小或由于吮吸不到乳汁而夭亡。二是由于母豬的兩排乳頭過寬,使少部分仔豬不能很快并很方便吃到乳汁,造成乳房有乳汁,但仔豬吃不到。
1.確保仔豬吃到初乳,保證充足的母乳供應。初乳中含有大量的母源抗體,初乳充足有助于仔豬提高機體免疫力、提高存活率。安撫母豬,在其情緒穩定、環境適應之后,對仔豬要全面哺乳并人工監視,弱小仔豬和強壯仔豬應合理分開,盡可能避免吃奶時仔豬爭搶乳頭。
2.加強母豬的選育工作。重視后備母豬選育,選留泌乳性能良好母豬,控制膘情。在母豬配種前10天,進行短期優飼,日糧營養水平較哺乳期略高。對后備母豬要精心管理,飼養員要經常接近它們,使其變得性情溫順,以克服產仔時的一些惡癖。后備母豬初配月齡不宜過早,防止因乳腺發育不完善而造成泌乳不足。一旦發生疾病,除了應及時治療外,應將患病母豬哺乳的仔豬寄養,盡量減少損失。
3.合理營養,科學飼管。母豬飼喂要重視日糧合理,營養全面。禁止使用發霉、變質、腐敗、冰凍、帶有毒性和強烈刺激性的原材料,要充分考慮蛋白質的質量與含量。蛋白質應達到16%~18%、可消化能12.97千焦/千克,并保證各種必需氨基酸的供給。同時保證青綠多汁飼料的供應,每天保持適當運動,減少母豬便秘。對膘情較差的懷孕母豬應適當喂料量。在臨產前2天要控制給料量,一般只喂給正常料量的60%~80%,以防止產后不食,影響泌乳或發生乳房炎。
(張磊鋒 煙臺市城市園林綠化有限公司 2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