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筑 夢
農產品新零售:玉米賣出新花樣
文/筑 夢
隨著創業、創新鼓勵個體成為自主經營者,近期“新零售”也登上了經濟熱詞排行榜。很多人將新零售歸納為“改造、升級、服務、物流”,即通過線上線下的融合打造新型零售模式和服務體驗。從阿里巴巴與各實體企業的強強合作中即可見端倪,在風云變幻的信息時代,利用互聯網推動零售變革,實現線上線下聯動革新已經在各方的摩拳擦掌中呼之欲出。那么,傳統農業如何新零售呢?
借著新零售的契機,今天要給大家分享一個玉米妹賣玉米的故事。當這個叫做段賽子的妹子站在遼寧新農民新品牌創業創新大會臺上分享她的創業故事的時候,我便有了這個想法。通過她的故事,我想告訴大家,依托互聯網,迎合市場,即使是普通的玉米也可以賣出高價值。
打通渠道:農產品“觸網”
段賽子做農產品電商是從身為一名母親的“執拗”開始的。原本對農產品食品安全并不看好的她發現了農民銷售的困境。“農民生產的農產品年年賣不上成本錢,怎么可能安心做生產。消費者又怎么能吃到健康安全的食品?”段賽子說,這堅定了她做電商幫助農民賣農產品的決心。于是,7個人的小團隊建立了,段賽子開始了自己的農產品電商生涯。
玉米妹:玉米賣出的名號
很多認識段賽子的人都叫她“玉米妹”,那是她賣玉米賣出的名堂。玉米妹玉米賣得特立獨行,不走尋常路,既要新鮮,又掐時間。她不賣夏天的鮮玉米,也不賣冬天的凍玉米,而是將鮮玉米經過加工,做成真空包裝,讓消費者能夠在冬天里品嘗到鮮玉米的美味。同時,根據市場變化,玉米妹段賽子也在不斷改變自己的經營策略。在發現玉米棒沒有核心競爭力時,她開始研制玉米深加工產品——原漿玉米餅。一次商場訂貨會現場試吃,一位采購經理在試吃過后又回來找她分享試吃感受“玉米的香氣在齒間回味無窮”,讓她倍感振奮。“這是讓我最感動的一次評價”,段賽子這樣說。
憑著玉米賣出的名堂,段賽子的玉米事業越做越大。去年6月份,她注冊了自己的玉米品牌“上舍農莊”,團隊也從當初的7個人,發展到了今天的230人。
開拓市場:要靠產品和服務
“我常對農戶說,農商對接,絕對不是僅僅找到了一個銷售渠道而已。我們希望讓農戶可以省掉中間各種渠道商的環節,來了解商家的需求,市場的需求,然后完善自己的產品。”段賽子認為,農產品生產者必須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改變才能保持良好的銷售狀態,生產上還是要靠農民和市場導向,電商只是銷售的一種手段和渠道。
服務環節也是她非常重視的另一個要素。這里的服務不僅包括銜接電商平臺與農戶,減少農產品包裝等環節的問題,還包括對消費者的服務。比如產品成交之后,跟蹤快遞情況;快遞被簽收時,提醒顧客查收;顧客收到產品后,告訴顧客怎么儲存,怎么制作等等。這些并非是“自找麻煩”,而是在自我創造再次為顧客服務和交流的機會,為復購做鋪墊。“我們的宗旨是,把公司做小,把服務做大。”段賽子笑談,現在的市場,服務也是核心競爭力。
從靠電商幫助農民賣農產品,從賣玉米到做加工、做服務,雖然產品只是大眾的玉米,但借助互聯網和市場探索,玉米妹的玉米賣出了新花樣和新價值。當加工型玉米大行其道走入糧倉的同時,“互聯網+服務”的新零售正在為玉米銷售開辟新的道路。
在這時代,真的是一切皆有可能,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