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媳婦”種菊花帶動周邊貧困婦女脫貧

金秋時節,走進夏邑縣太平鎮菊花種植基地,我們見到了聶陳樓村被縣婦聯評為“巧媳婦”的張玉珍。
陪同采訪的縣婦聯主席姜海霞介紹,張玉珍在全縣實施“巧媳婦”工程中,憑著非凡的膽識和一副熱心腸,不僅自家致富,還盡心盡力為身邊的姐妹提供幫助,帶動周邊的貧困婦女脫貧,贏得了鄉親們的高度贊譽。
“巧媳婦”菊花種植基地流轉土地千余畝,歷經選種、培育,加之夏邑長壽之鄉獨特的水資源,培育出優質白菊花新品種——太平菊。在種植方面,經過幾年摸索實驗,也逐漸形成了“菊花、小麥套種”的成熟模式,既保證了國家的糧食生產面積,又實現了土地增收。
許多貧困婦女看到張玉珍種植菊花獲得成功,紛紛向她求教種植技術,張玉珍把致富心經無私傳授給大家。為了讓貧困戶盡快轉變為致富能手,她空閑時間馬不停蹄走村串戶,深入田間,悉心指導鄉親菊花種植與管理,還從書本和網絡中查找相關技術信息,向村民傳授先進的經營理念和市場需求,并結合實際總結整理操作規程和管理使用手冊,把自己幾年積累的種植技術和經驗無償傳授給周邊村民。
由于菊花盛開花期較短,必須在短時間內采摘,鮮菊花不易貯存,外地客商一旦不能及時收購,就會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出現“豐產不豐收”的局面。為了解決鄉親們的后顧之憂,張玉珍在2013年投資建成5條菊花加工生產線,年加工能力1 000噸,從根本上解決了周邊群眾菊花采摘后的加工和貯存問題。2014年,基地與中國涼茶知名品牌加多寶集團簽訂了菊花訂單種植合同,每年為加多寶集團供應優質原料200噸。
有了加多寶這棵大樹作為依托,張玉珍與太平、孔莊、韓鎮、火店、北鎮、胡橋、歧河、會亭、郭店、濟陽、馬頭、業廟、李集等十余個鄉鎮的200余農戶簽訂了菊花種植回收合同,采用“訂單種植+保護價回收”模式,發展種植菊花8 000余畝。每年種植、采摘兩季,吸引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來此務工,每年總用工量達16萬人次。劉花園、聶陳樓、太平莊等村村民常年在“巧媳婦”菊花種植基地打工,月收入1 500多元,帶動10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本文轉載自吾谷網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