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周口市分校 張宏波
小麥銹病的發生及防治技術
河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周口市分校 張宏波
小麥銹病分條銹病、葉銹病和稈銹病3種,是我國小麥上發生面積廣,危害最重的一類病害。
小麥條銹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其次是葉鞘和莖稈,穗部、穎殼及芒上也有發生。苗期染病,幼苗葉片上產生多層輪狀排列的鮮黃色夏孢子堆。成株葉片初發病時夏孢子堆為小長條狀,鮮黃色,橢圓形,與葉脈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縫紉機軋過的針腳一樣,呈虛線狀,后期表皮破裂,出現銹被色粉狀物;小麥近成熟時,葉鞘上出現圓形至卵圓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鮮黃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病部產生黑色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短線狀,扁平,常數個融合,埋伏在表皮內,成熟時不開裂,區別于小麥稈銹病。
(一)農業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各地要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并注意品種的合理布局,防止品種單一化,在應用抗病品種時,注意抗銹品種合理布局。利用抗病品種群體抗性多樣化或異質性來控制銹菌群體組成的變化和優勢小種形成。避免品種單一化,但也不能過多,并注意定期輪換,防止抗性喪失。
2.消除自生麥苗、適期播種。要根據當地銹病發生情況調整播種時間。適當晚播,可減輕秋苗期條銹病發生。
3.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或遲施氮肥,在小麥分蘗拔節期追施磷肥、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4.及時排灌。多雨高濕地區要開溝排水,春季干旱地區對發病地塊要及時灌水,努力做到有病保豐收。
5.麥收后及時翻耕,鏟除自生苗。
6.品種混合種植可提高田間生物多樣性、減輕病害、延長品種壽命、減少用藥次數、降低生產成本。
(二)藥劑防治
1.藥劑拌種。秋苗發病重的地區,用種子重量0.30%(有效成分)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 g拌麥種150 kg或12.5%特譜唑可濕性粉劑60~80 g拌麥種50 kg。
2.田間噴藥防治。在小麥銹病暴發流行的情況下,藥劑防治是大面積控制病害的主要應急措施。控制小麥條銹病大流行的最佳時期應在中心病團開始出現時進行。在秋苗發病初期或早春采用挑治,即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等噴灑發病中心。在田間達到防治指標時,可全田普遍用藥,可選藥劑有三唑酮、烯唑醇、丙環唑。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 g/667 m2對水30~50 L,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1000~2000倍液,或25%丙環唑乳油2000倍液,噴2~3次,可以控制條銹病發生蔓延。也可在小麥拔節或孕穗期病葉普遍率達4%,嚴重度達1%時開始噴灑12.5%烯唑醇或12.5%戊唑醇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25%敵力脫(丙環唑)乳油2000倍液,做到普治與挑治相結合。小麥銹病、葉枯病、紋枯病混發時,于發病初期,每667 m2用12.5%戊唑醇可濕性粉劑20~35 g,對水50~80 kg噴施效果優異,既防治銹病,又可兼治葉枯病和紋枯病。還可用代森鋅等藥劑噴霧防治,也有顯著的防治效果。在病害流行年,視病情嚴重程度,可適當加大用藥量。丙環唑是理想的防治小麥條銹病藥劑之一,并且其對小麥全蝕病防效較好,在小麥條銹病和全蝕病混發區實施拌種可達到兼治和減少施藥次數的目的。腈菌唑(Caramba)和戊唑醇(Fulicur)殺菌譜較寬,對小麥多種病害有作用,對小麥條銹病有優異的保護和治療作用,用藥量低,持效期長,孕穗期一次性用藥可以保證整個生育期不被侵染,發病后用藥,防效可達95%。丙環唑、腈菌唑和戊唑醇等藥劑可以作為三唑酮的替代產品防治小麥條銹病,也可相互交替或輪換使用,減輕和延緩病菌抗藥性。
(三)實施條銹菌源頭治理
在小麥條銹菌越夏和越冬區進行源頭治理,是減少菌源向東部麥區傳播、延緩小麥品種抗銹性喪失和生理小種變異速率的關鍵措施。對小麥條銹菌源頭地區實行可持續生態治理,以生態學理論為基礎,通過作物多樣性、品種多樣性控制條銹病,以期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小麥條銹病流行的菌源問題。合理制定生態治理規劃,逐步實施退耕還林、還草,調整種植業結構等,引導農民進行多樣化種植,實現小麥條銹病的可持續治理。調整小麥品種布局,在山、川兩區種植不同抗源品種,壓縮、淘汰高感品種,采取適期播種、精耕細作等傳統農業措施,盡可能切斷條銹菌的周年循環鏈。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在海拔1600~1800 m高山和半山地帶,擴種非小麥作物,壓縮小麥種植面積,減少條銹菌越夏和早播秋苗菌源。在高山區壓縮小麥種植面積,擴種蠶豆、馬鈴薯以及引入抗性好的品種和小黑麥品種等;在半山區擴大種植地膜玉米、高粱、藥材、油葵、喜涼蔬菜等。
(一)冬前預報
大面積調查秋苗發病情況,如秋苗發病面積大、病情重于常年,感病品種種植面積大,氣象預報冬季氣溫偏高,翌年春季3—5月降水偏多,即可預報春季有中度或以上程度流行的可能。
(二)春季中短期預報
在越冬復蘇后,實查大面積的越冬菌量,結合春季降水量預報,進行中短期預報。如越冬菌量大,春雨又多,將大流行。或越冬菌量很小,則除非氣候條件特別利于流行(如早春升溫早,從早春起春雨持續多),一般不會流行。據初步研究,一般早春1個月的雨量超過40 mm,即基本上可滿足條銹病的流行。在不同菌量和不同雨露條件組合下,可出現不同程度流行。
(三)依據病情與產量損失的關系,得出小麥條銹病的防治指標
1.當病葉率(或普遍率)在0.1%~0.3%,應做好監測、宣傳動員、預防準備工作。
2.當病葉率(或普遍率)在1%~2%,應及時挑治,控制病點。
3.當病葉率(或普遍率)在3%~5%,應開展普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