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縣農業局 劉喜照
農作物新品種推廣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
魯山縣農業局 劉喜照
農作物的優良品種對農業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如果能夠大面積種植,一定可以促進農業發展。近幾年,魯山縣種子市場呈現了很多優良新品種,都具有優質性、高產量,穩定性的特點,使農作物優良品種的選擇面更廣、更豐富。但是,在實際的推廣中,新品種的推廣遇到了諸多問題,對于增產效果明顯的品種,農民的接受效果并不良好,未能有效的應用于實際的農業種植中。
(一)老品種很難被替代
在農業發展中,有些地方不具有自主研發新品種的能力,只能一直使用老品種,就目前的農業情況來看,一些地域種植的種子大約經歷了十幾年,農民已經習慣了老品種的種植,所以,新品種很難被農民接受。除此之外,由于部分地區的氣候特殊,雖然老品種沒能體現出高產的特點,但是卻表現出早熟的特點,一年之中可以多次種植,因而得到了農民的肯定,這也是老品種很難退出市場的原因。
(二)品種的來源較多,選擇困難
在種子銷售市場中,大部分的經銷商都以代理身份銷售種子,而有些種子還未被實驗田種植,也沒有經過審定,對一種作物提供了幾十個種類的種子,農民面對這么多的種類的農作物種子,常常不知道如何選擇,一般都是在經銷商的大力宣揚在進行購買,所以,優良品種的種子推廣工作受到了影響。
(三)鄉鎮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不到位
農技推廣體系的基層單位是農技中心,相關的技術人員充分了解農村的具體情況,可以根據當地的特點和實際需求選擇最適合的品種。但是近年來,部分農技部門由于利益的驅使,一味地追求利潤,造成了推廣人員著重推廣利潤豐厚的種子,這就造成了政府提倡的新品種不符合農民的實際種植的種子,產生斷層現象。
(四)新品種的價格偏高
新作品的研發會投入大量的資金,使用費用較高的研發技術,這就使新品種的售價普遍的偏高,會比普通種子貴1倍,甚至更多。農民無法接受高價種子,比起昂貴的新品種,農民還是會使用老品種。
(五)農機部門的新品種示范工作力度較低
農業生產種植的主體是農民,新品種最終的選擇權在于農民。隨著農業技術的提高,育種方式的進化,很多高產優質的新品種流入了種子市場,本來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喜事,但是,大部門的農民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弱,無法正確認識新品種,這就導致了很多新品種的推廣工作不能有效推廣,未能發揮新品種的價值。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對新品種的認識
在新品種的推廣中,要以農民作為推廣的主體,明確宣傳力度對科技種田的影響,對農民可以展開定期的農業知識講座,讓農民對新品種有個正確的認識,了解科技種田的好處,新物種的優勢,以及產生的效益。除此之外,對農民要運用實際的例子進行展示宣傳,這樣具有說服力,只有農民從根本的思想上認識到了新品種所產生的效益,才可以發自內心的認可新品種,不僅推廣實現了預期效果,農民也會得到更多利潤。
(二)健全新品種的更新體制
新品種在推廣前,一定要嚴格鑒定,檢驗合格之后才可以流入種子市場,不同地區要考慮多方的影響因素,有目標的推廣適合的種子,不符合那些地區生長條件的種子要排除。因此,相關的農業管理機構應該聯合種子的管理部門,清理不和適宜的種子,確保種子市場的有效運作和順利發展,將老品種逐步淘汰,促進種子的更換,創收農作物的產量。
(三)加大投入,推進新品種的示范工作
農技部門要加大推廣力度,保證農業基層單位充分掌握農作物的生長情況,有針對性推廣新品種。政府應該加大新品種的宣傳,保證推廣工作的順利展開,眼光要長遠,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要從農民的角度考慮問題,從根本的思想意識層面重視起新品種的推廣工作。
(四)豐富新品種的推廣方式,重視農業科技的推廣
事實表明,新品種的示范時一個有效推廣的手段,可以讓廣大用戶直觀的看到新品種的價值,農業推廣體系還在不斷的完善,在日后的推廣中,要豐富新品種的推廣方式,做好糧食作物的示范工作之外,還應該重視水果蔬菜的示范工作,真正的落實農業科技的推廣,讓農民種植出高回報的農作物。
(五)國家補貼新品種
由于新品種的價格較貴,農民接受的效果不好,因此,國家可以給農民一定的補貼,鼓勵農民種植新品種,這樣可以消除農民不愿意多花錢的心理,農民受到了新品種種植效果回饋后,新品種就會實現推廣目標。
農業種植的品種和人們的生活飲食息息相關,各監管部門應對新品種的種植高度的重視,要確保所有品種都得到了專家的肯定,在進行廣泛的推廣,對于推廣工作遇到的問題,主管部門要采取有效解決措施,使農作物的新品種廣泛種植,為農民提高農作物產量,進而促進我國農業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