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裝飼料將大行其道
近年來,發展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始終是加快生產方式轉變,建設現代畜牧業的重要內容。畜牧業自動化、規模化、集約化的不斷發展,也對飼料工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日前召開的全國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暨糞便綜合利用現場會上,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指出,標準化規模養殖發展要聚焦提質增效,大力推廣飼料散裝散運就是其中關鍵環節之一。《全國飼料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也指出,要大力發展“廠場對接”的直接銷售模式,加快推廣散裝運輸等投送方式,推動全產業鏈發展。目前,飼料散裝散運的現狀如何?發展飼料散裝散運優勢又有哪些?
降本增效散運優勢漸顯。據記者從部分飼料企業和養殖場了解,與袋裝飼料相比,散裝飼料具有四個優勢:一是減少了飼料生產中的包裝費用。初步估算,一個年產5萬噸的飼料廠改袋裝為散裝散運,因減少包材、包裝用工和包裝設備投入,每年可節約近400萬元。二是減少了飼料企業和養殖場的卸載和損耗成本。據牧原集團介紹,散裝飼料自動卸載到儲存罐中,平均每噸可節約用工成本20元,與袋裝相比,每噸飼料的使用損耗減少約5千克,節約成本15元左右。三是減少因經銷商加價增加的成本。推廣散裝飼料,將推動飼料廠和養殖場直接對接,建立更穩固的合作關系,促使飼料行業加快改變依靠經銷商的產品分銷模式,壓縮經銷商加價空間,每噸飼料可減少成本約100元。四是降低質量安全風險。散裝飼料從裝載到使用全程封閉運轉,加上規范的清洗程序,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外源污染,再加上飼料周轉時間通常控制在3~5天,儲存期間霉變的風險大幅降低。
除此之外,散裝飼料成批進出,還有利于推廣分階段精細飼養技術,更好地執行藥物飼料添加劑休藥期等制度。目前飼料市場競爭激烈,飼料企業節約的成本,大部分都會傳導到養殖環節,養殖場通過購買散裝飼料,每噸可節約100~150元,相當于每出欄1頭豬降低成本30~45元,每出欄1只雞降低成本0.4~0.6元。由此可見,在畜牧業現代化進程中,飼料產品流通形式從袋裝向散裝改變是促進產業節本提質增效的必然選擇。
同時,畜牧飼料企業工作環境艱苦,用工越來越難,近年來飼料廠工人和養殖場工人薪水不斷上漲,可愿意應聘的仍越來越少。從規模化水平和勞動力成本兩個方面看,推廣散裝飼料的時機都已經成熟。
在飼料工業發展新形勢下,散裝飼料藍圖初現。總體看,散裝飼料正逐步被畜牧飼料行業認同,生豬、肉禽和蛋禽養殖中都開始采用。目前我國飼料總產量2億噸,據行業粗略統計,散裝散運的僅2000萬噸左右,僅占約10%左右,其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巨大。
(時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