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養豬戶如何應對進口肉
隨著近期內外生豬價差進一步擴大,國外進口豬肉越來越多。大量進口雖然一定程度豐富了國內供應,但進口導致國內供應過快增長,會對生豬養殖業產生的明顯的沖擊,使得剛剛出現恢復苗頭的生豬產業重新受到打壓。同時,對國內玉米的去庫存產生明顯的不利影響,導致國內玉米價格持續保持低位水平,危及國內糧食生產的穩定。
據了解,近期國內外生豬價格比為2.76倍,沖擊歷史新高位水平,巨大的內外價差形成進口貿易的絕對優勢,誘導大量的進口企業向美國等國際出口商進行訂貨。進口雖對國內供應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效果并不明顯,尤其降低消費者的肉類支出影響更為微弱,相反進口利益主要為貿易所占據。
面對國際市場對我國豬肉產業鏈的沖擊,國家應在種豬、飼料、售料、疫苗、屠宰等環節制定相應政策,幫助養豬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養豬人也應知道,土豬有自己的優勢,在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現階段,更多的消費者會因為食品健康、口感等方面選擇更優質的本地豬肉。養豬人也可以開拓新的養殖方式,同時在面對豬價行情時應該更為謹慎和理性,不能盲目地以老觀念和經驗來判斷后市。調整存欄結構,提高養殖效率,也可以降低進口豬肉帶來的負面影響。
(于寧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