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燕,李良玉,楊馬,張小麗,劉家星,唐洪
(四川省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水產研究所,成都 溫江 611130)
一例哲羅魚稚魚爛鰓病的診 治
魏文燕,李良玉,楊馬,張小麗,劉家星,唐洪
(四川省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水產研究所,成都 溫江 611130)
哲羅魚(Hucho taimen)又稱太門哲羅魚,是鮭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冷水性魚,因其個體大、生長速度快、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市場前景。近年來哲羅魚養殖發展迅速,養殖面積和范圍在國內迅速擴大。四川省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水產研究所于2014年從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引進該品種開始進行人工養殖。2016年8月份,該所冷水魚養殖示范基地當年繁殖的哲羅魚稚魚出現死亡,且病死率居高不下,經現場診斷和剖檢,判斷為哲羅魚細菌性爛鰓病,采用中草藥烏桕熬汁浸泡、恩諾沙星拌餌投喂聯合治療,死亡情況得到好轉。現將該例哲羅魚稚魚細菌性爛鰓病的診治情況總結如下,供同行們參考。
冷水魚養殖示范基地位于成都市彭州東林寺漁場,哲羅魚稚魚采用標準水泥池進行流水養殖,水源為山泉水。水泥池為正方形,3 m×3 m,平均水深0.5 m,放養當年繁殖的哲羅魚稚魚18 000尾,規格為0.4~0.6 g/尾。投喂哲羅魚稚魚專用粉料,投喂粒徑逐漸加大。
池水溫度9~17℃,pH值7.0~7.4,溶解氧6.5~9.2 mg/L,氨氮<0.1 mg/L,硫化氫<0.04 mg/L,亞硝酸鹽<0.005 mg/L。
哲羅魚稚魚從7月中旬轉移進入流水養殖水泥池后吃食良好,活動正常。進入8月開始攝食一般,之后食量降低,有零星死亡現象。早期發現稚魚鰓蓋略微張開,喜浮游水體表面,后出現病魚離群獨游,游動遲緩,一般聚集在水流平緩的池角,病魚鰓蓋向外張開,鰓絲上附著大量黏液而無法閉合,死亡量增加,每天死亡量幾十至百尾不等。
取池邊獨游還未死亡的病魚進行肉眼觀察和進行實驗室鏡檢。病魚體色暗淡無光澤,兩側鰓蓋向外張開,鰓絲腫脹,鰓部黏液增多,病魚鰓絲局部因淤血而呈現暗紅色,部分病魚鰓絲呈淡紅色。解剖可見肝臟、脾臟腫大,腸道有輕微出血癥狀。
用玻片刮取哲羅魚稚魚體表黏液放置在10×10倍顯微鏡下觀察,未見明顯寄生蟲蟲體,偶見一兩個。取鰓絲用載玻片壓片10×10倍顯微鏡下觀察,同樣未發現大量寄生蟲蟲體,但可見絮狀結構的細菌團;10×40倍顯微鏡下觀察,可見桿狀菌體。
哲羅魚魚苗為當年購進發眼卵孵化苗種,孵化成功后先在流水槽進行苗種培育再轉至水泥池進行稚魚飼養,在轉池的過程中,由于安排有誤,時間緊迫,未能充分、有效消毒后下池。轉池后,管理有所松懈,未能及時清除殘餌雜物,水質下降,為病害發生提供了條件,當時水溫為11~17℃,此溫度細菌性爛鰓病易發。
根據病魚病理癥狀和鏡檢診斷結果,綜合發病魚池的飼養管理情況,判斷為細菌性爛鰓病。
采用聚維酮碘、烏桕汁藥浴和恩諾沙星內服聯合治療的方法。浸泡消毒前將魚苗停食12 h,將池水放低至10 cm深,選用聚維酮碘溶液按照10 g/m3的劑量浸泡15~20 min,池邊留人隨時觀察,發現魚苗有應激反應跡象趕緊放水,浸泡后把水全部放掉,重新加注新水至50 cm深度。干烏桕葉熬汁,以3 g/m3的濃度全池潑灑,半小時后投喂拌有恩諾沙星(0.5 g/kg魚體質量)的飼料,下午再投喂1次含相同劑量標準的恩諾沙星的飼料,4 d為一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8月2日開始出現輕微不適病癥,攝食量降低,有個別死亡現象發生,后死亡量增加。8月5日經診斷判定為細菌性爛鰓病后開始用藥,用藥4 d后,經一個療程用藥后死亡量逐漸減少,從開始的大量死亡減少到幾十條,然后幾條,連用兩個療程后死亡情況得到遏制。該次病害發現較早,用藥及時,癥狀較輕的用藥3~5 d后痊愈,嚴重的治療8 d后也基本得以控制。
環境因子變化極易引發哲羅魚稚魚細菌性疾病。當養殖水體的環境因子突然變化導致魚體的抵抗力下降,形成利于細菌感染條件時,就會誘發細菌性疾病。該次細菌性爛鰓病暴發的原因可能是哲羅稚魚的養殖密度過大,餌料投喂過量,殘余餌料未能及時清除導致水質敗壞,同時哲羅稚魚的體質較弱,時值8月,水溫較高,正處于哲羅魚爛鰓病流行的適宜水溫。哲羅魚細菌性爛鰓病主要由嗜鰓黃桿菌引起,生產中沒有條件進行實驗室病原菌確診后再進行治療,等一系列病原菌分離鑒定、動物回歸實驗、藥敏試驗做完時魚病早已蔓延,只能進行現場調查和飼養管理情況調查后,肉眼觀察病魚的病變特征并進行鏡檢,判斷病原是寄生蟲還是細菌,根據經驗快速準確用藥以便能夠及時控制疾病。
鰓是魚類重要的呼吸器官,如果鰓組織發生病變,會影響魚的呼吸功能,進而導致死亡。發生病癥要盡可能早用藥并,使用刺激性較小的藥品,盡量把爛鰓病在早期階段治愈,以防鰓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加重病情。該次治療采用聚維酮碘溶液和烏桕藥浴、恩諾沙星內服聯合治療的方法,操作性強,效果好。潑灑聚維酮碘以殺滅養殖水體和魚體表的細菌,潑灑烏桕以通過浸泡的方式阻止細菌再感染,提高魚體的免疫力,在飼料中添加恩諾沙星是通過內服的方式對細菌進行殺菌,阻止病菌進一步感染。
水產養殖病害防治要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養魚就是養水,水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養殖的成敗。要創造一個哲羅魚生長的適宜環境,加強水質管理,保持良好水質,降低養殖密度、適量投餌,以預防疾病發生。捕撈過程中應小心操作,以防碰傷魚體。投放魚種要選無病無傷、體質健壯的苗種,并用2%~3%食鹽水或20 mg/L高錳酸鉀浸泡,對魚體表寄生蟲和細菌進行殺滅后再投放。合理控制放養密度,及時調節水質,保持養殖水體清新,改善養殖生態環境。定期投喂添加了VC、多維或免疫增強劑的飼料,提高魚體免疫力和抗應激能力,減少疾病發生。
10.3969/j.issn.1004-2091.2017.08.016
2017-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