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本安 ,朱文博 ,張成飛 ,姬祥 ,劉海濤
(1.日照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山東 日照 276800;2.山東一達燃氣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日照 276800)
水產養殖用藥存在的問題及中草藥的應用前景淺析
季本安1,朱文博1,張成飛1,姬祥1,劉海濤2
(1.日照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山東 日照 276800;2.山東一達燃氣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日照 276800)
目前,我國的水產養殖業發展十分迅速,取得了矚目的成績。據2016年中國漁業年鑒公布的數字表明,2015年全年的水產品總量為6 699.65萬噸,其中養殖產量為4 937.9萬噸,占總產量的73.7%,是世界上唯一養殖產量超過捕撈產量的國家。我國的水產品養殖總量占世界總產量的70%,是世界上名副其實的第一水產品養殖大國。近幾年來,隨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迅速發展,新的養殖品種和養殖方法的不斷出現,工廠化和集約化程度越來越高,養殖密度越來越大,養殖品種的生長速度越來越快,周期越來越短,產量也大幅度的提高。但同時,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如隨著養殖密度的增大,水質管理也越來越困難,魚病頻繁發生;化學藥物的大量使用使養殖品種的體質和產品質量受到了影響。同時,養殖中使用藥物的殘留問題也已經成為困擾我國水產品質量提高的問題,特別是近年來發生的幾次藥物殘留事件影響巨大,如2002年因氯霉素殘留導致歐盟全面暫停從中國進口動物制品,致使2002年上半年我國水產品出口下降了70%以上;2006年的多寶魚藥物殘留事件使大菱鲆價格從40多元降到10元左右,讓大菱鲆養殖戶虧損嚴重,僅山東、河北兩地造成價值20多億的商品大菱鲆滯銷,至今對該產業還有影響。因此,為以后水產養殖業能夠健康持續發展,尋求新型的安全、健康的養殖方式以及減少現在以抗生素為主體的化學藥品的在水產養殖業中的使用,就顯得非常重要。
已經有研究表明水產品藥物殘留與人體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水產品的藥物殘留通常很低,往往容易被忽視。但是,如果長期攝食低劑量藥物殘留的水產品而在人體內慢慢蓄積,也可能會危害人體的健康。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有些水產品藥物殘留在人體內蓄積到一定濃度時,會產生毒性作用。
有些殘留藥物具有抗原性,能刺激人的機體產生過敏反應。
水產品藥物殘留的長期積累可能會抑制或破壞人體內某些敏感菌群,影響、破壞人體內的菌群平衡,導致內源性感染,損害人體健康。
某些違禁藥物或天然藥物的殘留物對人類和動物產生致癌、致突變及致畸作用。如過去水產養殖中經常使用但現在已經被禁用的孔雀石綠,便是一種致癌物,以及在飼料中添加的違禁藥物乙烯雌酚類也具有較強的致癌作用。
一些水產品激素類藥物殘留在人體內蓄積后會使人的正常生理功能發生變化,嚴重的某些激素類藥物會影響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另外,某些藥物降解后會產生有害的分解產物,對養殖品種和環境危害極大。
長期施用化學藥物會對水體的各種理化指標造成影響,如水溫、pH 值、DO、COD、氨氮、H2S 等。如養殖水質pH值一般控制在6.5~8.5之間。養殖過程中排出大量未經處理的廢水,可增加水中的懸浮物和營養鹽,降低水域中的COD,使pH值升高或降低,會對水體中的有益微生物生長產生抑制,有機物不易分解,水體自凈能力降低,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如果水質長期惡化,將破壞水域的生態平衡。
長期施用含有重金屬離子的化學藥物,將會造成養殖水域的重金屬超標。重金屬長期在底質中富集,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水體中的各種微生物是處在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動態平衡中。一些有益細菌如光合細菌、硝化菌等對水相和底質中的有機物分解轉化和循環起著重要作用,含有藥物的養殖廢水排放會抑制有益類群微生物生長,破壞菌相的平衡。
化學藥物的排放,會改變養殖環境水域中浮游生物種類的組成和數量?;瘜W藥物中的重金屬鹽類經過沉積富集到底質,不但能對底棲生物造成毒害作用,并且能通過物質循環再次進入食物鏈形成二次污染。
中草藥是天然的動物、植物、礦物和其產品,其中植物類占大多數。中草藥含有多糖、生物堿、苷類、有機酸類、生物堿、蛋白質、氨基酸等物質,每一種的有效成分對機體免疫系統的調節方式都不相同,如多糖類具有刺激網狀內皮系統、增強吞噬細胞的功能;有機酸類能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和增強機體免疫能力。部分中草藥具有殺菌滅菌、促進機體代謝、加快生長發育、增強養殖對象體質、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抗應激的能力。有的中草藥單獨使用可以有效殺滅水產病原微生物,部分藥物聯合使用更能有效提高效果。此外,有的中草藥作為免疫增強劑在水產動物機體處于患病狀態時還具有雙向調節作用。
4.1.1對細菌性魚病的防治 常用藥物有穿心蓮、大黃、黃連、黃柏、五倍子、金銀花、魚腥草、大蒜、艾葉、五倍子、魚腥草等。例如用楊樹葉、楓香葉煮水遍灑或拌入餌料投喂可防治魚類赤皮病;三黃粉(黃芩、黃柏、大黃)可以有效防治對蝦、河蟹、甲魚、鰻魚、鱖魚、等養殖品種的腸炎、爛鰓、爛尾、赤皮、潰瘍、出血等細菌類疾病。
4.1.2 真菌性疾病 魚類養殖過程中的真菌類疾病主要有水霉病、霉鰓病、魚醉菌病、虹鱒內臟真菌病等,可以用來治療的主要中草藥物有苦參、石榴皮、楓葉、鐵莧菜、馬齒莧、墨旱蓮、梧桐葉、芭蕉心等。
4.1.3 寄生蟲性魚病的防治 這是現階段中草藥在水產養殖疾病防治中應用最廣泛的領域。水產生物寄生蟲主要有原生動物、蠕蟲和甲殼動物。利用苦楝子、桑葉、五加皮、松葉等可以殺滅錨頭鳋,利用苦參、大黃、五倍子、大黃、百部、貫眾的水提取物合劑浸泡中國對蝦,可以有效殺滅聚縮蟲而對中國對蝦無毒害。有研究報道從印楝、青蒿等植物提取并加工制成的青蒿素對寄生有車輪蟲和指環蟲的鯽魚做滅蟲試驗,驅蟲效果很好。
4.1.4 病毒性魚病防治 病毒性疾病在養殖中危害極大,中草藥因具有免疫活性物質,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調節體質功能,對病毒能產生滅活或抑制作用。有研究表明,有57種中草藥具有抗病毒作用,主要有大黃、穿心蓮、馬鞭草、大青葉、金銀花、黃柏、貫眾等。
很多中草藥含有能有效提高水產動物攝食率的成分,有效改善魚類的攝食狀況,從而提高飼料轉化率。經研究在飼料中添加滋補類中草藥,對發育不良和生長緩慢的魚苗可能會有改善作用。據報道,用黨參和黃芪等制成的“肥魚散”能提高鯉魚養殖的產量。
在飼料中添加中草藥,可以有效的改善水產品的肉質和膚色。例如在飼料中添加杜仲、大黃、苦參、甘草等可以提高水產品的品質。據報道,日本某大學藥理部在人工養殖鰻魚的飼料中添加2.5%的杜仲,可以使鰻魚肌肉中的膠原蛋白含量增加,改善鰻魚的肉質。
①投喂法;②潑灑法;③糖化法;④浸泡法?,F階段,應用最廣泛的是投喂法和浸泡法。
當前,在水產養殖傳統模式過程中,使用以抗生素等化學藥品來預防和治療魚類疾病一方面隨著病原體出現的抗藥性和藥物耐受現象而使治療效果減弱,另一方面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而引發人們對水產品藥殘問題的關注。而中草藥多來源于自然界中的動物植物,正確的使用漁用中草藥產品可以提高對魚類疾病的預防、治療和促進生長的作用。因此開發研究安全高效的新型中草藥產品已經成為時下的熱點,在未來我國的水產健康養殖中具有一定的優勢和巨大的潛力。通過提高魚類自身免疫能力來預防疾病代表著發展無公害水產養殖業的新方向,對水產品養殖的病害防治、衛生安全和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雖然中草藥在水產養殖中的優勢和功效已經在生產實踐中得到了證明,在未來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在現階段中草藥在水產養殖中還處于起步時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現在:①沒有統一的標準,大部分中草藥都不是以成分含量測定,而是靠多年積累的實用有效性,難以量化。②大多數產品多為粗制型,成分受限于地域、時間等多重的影響,效果不穩定。③治療效果不迅速,對急性傳染性疾病治療效果不明顯。因此,在未來的途徑是將中醫理論與現代科技結合,通過科學配伍、提純和改進加工工藝等來實現新型產品的標準化、商品化生產。
“具有對稱翼型剖面的網箱系統”和“對蝦育苗用推卵裝置”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2017年7月,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王紹敏、陶啟友、胡昱等發明的“具有對稱翼型剖面的網箱系統”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號為ZL201510014514.7。
該專利公開了一種具有對稱翼型剖面的網箱系統,包括浮管框架和網衣。網衣的頂部連接浮管框架、底部邊沿系掛有多個網衣重砣,以形成橫截面形狀與浮管框架相適配的養殖空間;浮管框架設有用于單點系泊的框架系泊點和對稱翼型框架,框架系泊點設置在對稱翼型框架的前緣位置,網衣形成橫截面為稱翼型的養殖空間。該發明有效減小了網箱系統在穩定狀態下的迎流面積,從而減小了網箱系統對水流的阻力,由此帶來了網衣容積損失率降低、系波點結構安全性提高和網箱的框架系統在環境載荷、錨泊線水動力、錨泊系統與系泊浮體即浮管框架之間的動力響應性能提高的效果。
另外,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周發林等人完成的“對蝦育苗用推卵裝置”也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專利號為ZL201620551151.0。
該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對蝦育苗用推卵裝置,包括操作桿和推卵板。其中,推卵板上具有多個開孔,操作桿與推卵板平行設置,推卵板固定在操作桿的一端。在對蝦產卵池中使用該實用新型裝置后,可使產卵池內的水體流動,從而使沉積在池底的受精卵隨流動的水流運動而懸浮在水體中,避免因受精卵堆積造成底層受精卵缺氧問題的發生,同時推卵板上的開孔可以防止推卵時產生的水流過大,這樣就不會破壞受精卵的孵化。
10.3969/j.issn.1004-2091.2017.08.017
2017-02-13)
(www.bbwfis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