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淼
(河北省興隆縣農牧局,河北 興隆 067300)
轉基因玉米檢測技術初論
石 淼
(河北省興隆縣農牧局,河北 興隆 067300)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轉基因技術以及轉基因作物產業化逐漸呈比較樂觀的趨勢不斷的發展。轉基因作物可以給人類帶來比較可觀的經濟回報及社會效益,生產中不能忽視。當然,在轉基因玉米及其產品有害性沒給出定論之前,其檢測操作也非常必要。
縱觀全世界范圍內,轉基因玉米是種植最多的4種轉基因作物之一,而且種植量非常大。據相關資料顯示,早在2006年,全球范圍內的轉基因玉米種植面積量很大。而我國對于轉基因玉米的研究進展處于比較快的發展程度,主要對其進行研究的地區分布在我國的山東、吉林、黑龍江、山西、河北和安徽等省份,而且各地目前對于轉基因玉米的研究都處于不同的試驗階段,仍需更深入的了解與研究,以期得到更加正確可靠的研究結果,給出相應的事實結論。
目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轉基因產品的檢測都有統一的要求特點,即快速、準確、靈敏、適應樣品量大、目標基因種類繁多等。相比較,迄今國外對于轉基因作物的檢測研究已有十幾年的經驗,雖然經驗比較豐富,但是因為轉基因作物一般還都具有很多阻礙檢測的特點,所以,要求檢測方面的專家在實際工作中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而逐漸更新檢測方法,以能更好滿足實際檢測工作需求。
轉基因作物中外源蛋白可利用基于免疫學原理的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試紙條檢測、Western雜交等方法,實際檢測時,主要是從待測樣品中抽提含有目的蛋白的基質,但是抽提是要按照相應的程序規定進行的。每種檢測方法的具體形式主要介紹如下:其中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是抗原與抗體發生的免疫反應和酶的高效催化反應的有機結合的形式。免疫試紙條法的原理主要是將免疫層析技術作為試驗的基礎條件以保證檢測結果準確。Western雜交是通過抗體與抗原在硝酸纖維素膜上的特異結合,檢測外源基因表達的蛋白。每種對于轉基因作物的檢測方法都具有各自特點,所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根據不同作物而選擇相應的適合檢測方法,以獲得比較準確可靠的檢測結果。
根據目前國內外對于轉基因作物的檢測技術推斷,將來的檢測發展趨勢應該是品系特異性檢測、復合PCR檢測以及基因芯片的應用。之所以要謹慎適時的推出轉基因作物及其產品的檢測技術,其實最終目的,就是能夠幫助將作物品系給出明確的判斷結果,而且這個判斷是要基于檢測方法比較高的檢測效率和靈敏度,從而可以得出相應的檢測結果,而上面介紹的3種針對于轉基因作物的有效檢測技術也都是分別具有以上3個特點的。所以在實際工作中如果能夠把這3種有效技術結合使用,那么,除了可滿足轉基因作物檢測要求之外,對檢測技術水平的進步空間也提供了新的發展領域,對于我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的轉基因作物的檢測水平都具有推動效果,做出相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