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艷
(河南省太康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 太康 461400)
肉雞肌胃糜爛癥綜合防治
張春艷
(河南省太康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 太康 461400)
肉雞肌胃糜爛癥經常發生于雛雞,尤其是肉用雛雞。該疾病的臨床癥狀與腸潰瘍病相似,導致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為飼料中魚粉含量較多或魚粉質量不合格。該病一旦發生常會造成雞群的生長發育受到阻礙,料肉比下降,給養雞業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飼喂肉雞的飼料中添加的魚粉含量過高,形成有害物質,或者魚粉中含有有毒物質,這些物質可破壞正常肌胃黏膜上砂囊腺分泌的類角素,此類角素具有保護胃黏膜不受其內容物侵害的作用,并可促使肌胃的分泌能力增加,無類角素的保護,大量的分泌物造成肌胃發生病變,從而導致肌胃糜爛和潰瘍的發生。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原因也可導致本病發生,如飼料成分中必需脂肪酸、維生素B6和維生素K長期不足,硫酸銅使用過量等。
患病雞的臨床癥狀主要為食欲減退、精神不振、行走搖晃、逐漸消瘦、嗜睡、雞冠與肉髯因貧血顏色呈現蒼白。嗉囊部位顏色呈現黑色,將患病雞倒提并用力擠摁嗉囊,可看到有黑醬油色的液體從其口中流出,故而本病又被稱為“黑色嘔吐病”。患病雞拉黑褐色軟糞或稀糞,生長發育緩慢,且有部分嚴重病例出現昏迷不醒,最后衰竭而死。
剖檢患病雞或死雞呈現全身性貧血癥狀。典型病變主要集中在消化道部位,特別是胃和腸等處。肌胃與腺胃及其結合部位,十二指腸開始部位有潰瘍和糜爛,腺胃出現擴張造成空虛變大,其黏膜脫落嚴重,內有黑醬油色的液體;肌胃類角質膜變為黑色,皺壁的厚度增加,表面觸感比較粗糙,部分嚴重的病例可見有糜爛樣病變,肌胃內沒有被消化的食物呈現黑色;心臟、肝臟、腺體和肺臟等呈現蒼白顏色;盲腸黏膜有肉眼可見的出血斑點,且表面有壞死灶。
通過觀察發病雞群的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即可做初步診斷,確診需要結合飼料成分和含量分析進行,通過對魚粉的含量和來源等進行檢查,一般可以確診。
5.1 預防
本病應以預防為主,平時做好飼養管理工作。購置魚粉時要注意魚粉的色澤、氣味。正常的魚粉為黃棕色或黃褐色,氣味咸腥。優質魚粉松散、手捻柔軟,若手感粗糙,則表明摻有骨粉、貝殼粉、沙子等。正確把握魚粉的用量,當日糧中各營養成分平衡時,飼料中魚粉的需求量肉雞前期為3%~4%,后期為2%~3%。超過5%則易導致肌胃糜爛癥。日常飼養中,要仔細觀察雞群的狀態,一旦發現黑色嘔吐物,應及時更換或減少魚粉的用量。也可在保證飼料中整體蛋白質含量的前提下,盡量選擇質優的魚粉替代產品。此外,平時要注意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維生素,以增強雞群的整體抵抗力。養殖場的飼養密度應嚴格控制,不要太大,且要注意飼養場地周圍的環境衛生,盡量避免各種應激因素的發生。
5.2 治療
該病發生早期以及作為預防該病發生的方案,可在飲用水或飼料中加入0.2%~0.4%的碳酸氫鈉,早晚各1次,連續使用2~3天。隨病情逐漸發展,可給雞群拌料飼喂西米替丁,使用劑量為每公斤體重4~5毫克,連續喂服7天左右,可控制胃酸過量分泌,保護胃黏膜,并且對于促進肌胃糜爛和潰瘍面愈合亦有很好的作用。也可給雞群注射適當劑量的止血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