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泳
(重慶市巴南區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重慶 401320)
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問題及解決措施
劉文泳
(重慶市巴南區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重慶 401320)
農產品是食品工業的主要原材料,也是人類生存基本物質保障。農產品是農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徑,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才能更好地提高市場競爭力,保障農民的基本利益。作為一項基本民生工程,政府應該加大監管力度,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進而有效保證消費者利益及社會穩定,促進國民經濟和諧健康發展。
雖然2016年國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相對較高,但是,當前我國的農產品質量仍存在諸多潛在問題,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不容樂觀。比如食品添加劑超標、養殖業中抗生素使用過度、環境臟亂、種植業中過度使用農化藥物等。此外,還存在監管手段缺乏、市場管理體系不完善、產品檢測力度不夠等問題。
2.1 市場管理體系不完善
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法律法規政策作為保證,但是,就當前的市場管理現狀而言,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領域的市場管理體系仍未完善,如存在執法不嚴、亂收費、亂罰款,甚至放任不管等不良現象。
2.2 市場準入制度缺乏
農產品質量安全需要有效的市場制約,在流入市場之前,農產品需要經過市場自檢、分類檢測等。只有通過質量安全檢測的合格農產品才能進入市場,對于未通過質量安全檢測的不合格農產品則需禁止售賣或令其退出市場,同時對商家進行相應的處罰。在農產品市場中,目前我國尚未建立和實施市場準入制度,在市場準入管理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如執法、監管力度不足等。
2.3 農民安全意識薄弱
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需從根源上抓起,我國絕大部分農民安全意識比較薄弱。在農產品生產過程當中,大部分農民仍沿用傳統的生產模式進行生產,普遍存在過度使用農藥化肥、大劑量噴藥等現象,導致很多農產品中的化學毒素成分高殘留。
3.1 完善市場管理體系,提升政府監管水平
作為社會公共安全一部分,農產品質量安全關乎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為此政府部門以及其他監管機構應該做好質量安全工作,落實各監管部門的工作職責,不斷完善市場管理體系,提升政府監管水平。具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大財政支持、增加人力、物力投入,規范監管流程,通過多渠道、多途徑不斷提升監管水平,將年度監管目標納入日常監管范圍等。
3.2 創新農產品監測機制,建立市場準入制度
有效開展安全普查監測機制,依法督促、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積極探索并創新農產品監測機制,促使農產品市場管理工作有效開展和實施。對種植、養殖結構進行科學合理地調整,如嚴格控制肥料、農藥、獸藥以及添加劑使用,大力推廣和普及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有效規范養殖、種植環境,保證源頭無污染等。此外應鼓勵種植、養殖業標準化,杜絕添加劑、抗生素超標、超期使用。與此同時,還應建立市場準入制度,對農產品進行規范化檢疫,建立農產品質量追溯管理體系,明確標注包裝銷售產品,將其質量安全檢測報告公布在網絡信息平臺上,鼓勵大眾監督。另外,還需大力開展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嚴厲打擊假劣農產品,避免不合格農產品流入市場。
3.3 大力推廣新技術,標準化生產
由于大多數農民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比較差,對新技術的認知水平較為有限,因而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控制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難度。農業生產應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大力推廣新技術,這樣可以有效降低農藥、化肥的過度使用,這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的建立和落實起到極大的推進作用。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政府以及相關管理部門應大力宣傳和推廣新技術,建立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如蔬菜水果標準園、標準化養殖場等,以培育出更多的優質安全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