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德光
(朝陽縣國土資源局二十家子國土資源所,遼寧 朝陽 130012)
論國土資源執法存在的問題
戰德光
(朝陽縣國土資源局二十家子國土資源所,遼寧 朝陽 130012)
國土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目前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就目前的國土資源執法手段和執法措施,已經很難更好的維護正常的土地市場秩序,國土資源執法問題日益顯露。
就目前的這種管理體制,只能是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只能對本級政府負責的“單向”管理體制,難以形成上級國土資源部門對下級政府或者國土資源部門強有力的制約機制。就重大招商引資項目而言,多數企業違法用地因地方政府保護,造成本級國土執法部門無法查處,因為執法人員體制受當地政府控制,執起法來壓力重重。
國土資源動態巡查任務主要在基層國土所,基層國土所動態巡查不到位。隨著技術的發展,施工建筑的速度越來越快,個別違法違規用地在國土所發現時主題已經基本建成,造成違法用地。
國土資源部門只有處罰權,沒有強制執行權。發現違法用地后,執法人員赴現場制止違法用地行為時,只能下達《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如果遇到當事人拒絕接受,或暫停施工待執法人員離開后繼續實施違法用地行為,執法人員并無更加有效的現場制止措施來制止違法行為,只能反復宣傳政策,并依法進行立案。而接下來的立案查處,按照《行政處罰法》和《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國土行政處罰案件必須經過立案、調查、內部討論會審、定性、告知、聽證、送達處罰決定等一系列法定程序,案件辦理時間最少一個月;如遇到當事人不配合、阻擾調查工作,時間還會更長。在違法當事人不聽證、不復議、不起訴的情況下,行政處罰下達后要在六個月后才能移送法院強制執行。在依法履行案件辦理必要程序過程中,土地違法行為人往往會加快施工進度甚至突擊強建,造成既成事實。
國土資源違法違規案件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已形成形式化。國土資源違法違規案件最終要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但法院對國土部門申請的案件多數不予受理,或不接卷,即使受理、接卷也是“受而不理”,即使執行,除對《處罰決定書》中的“罰款”進行執行外,對涉及拆除的違法違規案件大多不予執行,最終造成違法違規用地不了了之。即使強制執行,但由于案件辦理和手里的時間過長,違法主體已經建成,已經入住或已投入生產和使用,如強制執行勢必會給當事人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有的當事人會走急端,造成社會不穩,因此執行拆除難。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不斷增加,農村住宅條件需要改善,按照農村的風俗習慣,結婚分戶需要新建房,而我國農村集體土地大多數都已承包到戶,新建房占地需要鄰里之間相互調地,多數百姓達不成協議。并且農民建房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鎮規劃,并且使用本村本組的土地,目前除未利用地、建設用地縣政府可以審批外,所有涉及占用農地的,都必須辦理農轉用審批手續。但政府為了發展地方經濟,千方百計進行招商引資,將所有農用地指標用于項目建設上,未預留出農房用地指標。即使預留出用地指標,但受建房戶地域限制(地與地之間無法調換),農房也無法審批,雖然得不到批準,但由于農村百姓結婚、分戶等剛性需求的存在導致未批先建,因此造成農民建房違法用地現象發生。
首先,以項目論英雄,為了片面追求政績,大量招商引資,不惜大量占地,甚至采取包庇、縱容的態度,認為制止違法用地是國土部門的事,與當地政府無關。正是當地政府個別領導的錯誤觀念,個別企業打著招商引資旗號,在未辦理用地手續的情況下便先行施工建設,導致違法用地的行為。
其次,個別地區假借設施農業之名占用耕地或基本農田情況十分嚴重。各別鄉鎮由于受理地理條件的限制,無法發展工業項目,但為追求政績、項目發展,只能在發展農業上想辦法。因此當地政府鼓勵和號召當地百姓大量發展畜牧養殖業,只要百姓愿意投資建設,就任其自行選址,不惜占用耕地或基本農田,造成大量耕地或基本農田被毀壞。更有甚者,個別養殖戶以建設畜牧小區為名,建設第二住宅,或者以建設畜牧小區為名套取國家資金和銀行貸款,待資金套到手后,一走了之,棄而不用,造成國家資金的大量流失。有養殖戶確實進行過養殖,但由于在養殖之前沒有聯系好銷路,因此造成農產品滯壓,最終放棄養殖,因此多數設施農業都在閑置。
再次,上級部門撥款修建公益性設施造成違法違規用地。近兩年上級部門對基層的公益設施投資較大,如改善村部辦公條件、修建文化廣場、修水利設施及交通設施等,但上級撥款只撥發投資建設款,沒有審批費用資金,并且要求限期交工驗收。因此用地單位不愿或難以依法辦理用地手續,造成未批先占違法用地。
用地審批時間過長是造成違法用地的主要原因。企業著急進地,并且急需投產,但由于審批手續繁瑣,土地手續遲遲批不下來,造成邊報邊用,不報就用等違法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