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菜 花
網絡直播助力農產品大賣
文/菜 花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在線直播平臺數量已超過200家。一些電商平臺也順勢開通了直播功能,帶來了推介產品的新契機,尤其是直播與農產品的結合,刮起了一陣銷售農村土特產品的“網紅風”。從政府官員、娛樂明星到素人草根,紛紛走上直播平臺,對農產品進行推廣和銷售。
2016年5月,明星柳巖在阿里巴巴聚劃算平臺進行直播,1小時內,觀看人數接近12萬,直接下單的檸檬片4 500多件,棗夾核桃2萬多件;同樣在5月,重慶秀山縣農村淘寶合伙人和草根網紅直播抓土雞、采蜂蜜,不到1小時,觀看人數超12萬,活動當天,僅土雞蛋的銷量就突破10萬枚。
一方面,通過視頻直播,可以讓產品銷售更直觀。消費者能親眼看到實物,通過立體地展現產品優勢,給買家更直觀的視覺體驗,自然的互動還能拉近買賣雙方的距離,增強黏性。有的商家直播“抓土雞”,觀眾不僅可以看到真正的土雞,還能看到土雞的生活環境,再加上現場稱重、現場發貨,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更加真切。
另一方面,直播可以讓消費者更放心。面對食品安全問題,很多消費者特別關注農產品的生產源頭環節。蔬菜是否打了農藥?小龍蝦是怎么清洗的?海參是怎么捕撈的?面對這些疑問,如果通過直播的方式讓消費者看到農產品的生產和制作環節,信任問題就會自然而然地得到解決。
直播主體,特別是一些“顏值”擔當,如明星、美女、美食等刺激了買方消費,并且加上用戶可以在直播中點擊領取屏幕上出現的紅包、優惠券,通過商品的導購鏈接直接購買。
網絡直播讓農產品銷售方式更加多元化,既滿足了挑剔的消費者及不同群體多樣化的需求,也提高了農產品的人氣以及流通的效率,一舉兩得。隨時直播、即時見效,這種快捷而樸素的推介方式,為農產品行業的從業者提了個醒,要不要也來一場酣暢淋漓、說賣就賣的“收菜直播”“賣果直播”呢?如何針對消費者對農產品品質、安全的追求和其獵奇心理,發起一場有效的農產品網絡直播呢?
可以根據產品針對的人群來策劃專門的活動。比如水果類推介,在招募主播的時候,可以選擇顏值高的校花或者校草。有推廣力的校花加上直播展示的農產品以及農產品種植環境采摘過程,可以帶領著大量的人去深入地了解這個產品,從而帶來購買量。
例如阿克蘇糖心蘋果,通過直播告訴人們去區分什么樣的蘋果才是真正的新疆阿克蘇冰糖心蘋果。這種“科普”的方式,不僅讓內容本身發揮了價值,也能夠很好地為自己真正想去售賣的產品做好代言。
直播對于農特產品和農村文化是一個拯救的機會。比如農村里的剪紙和麥稈畫這樣的農特產品,普通人不知道這背后農民的辛苦付出,也不知道它背后的價值。直播可以把這些農村特有的工藝推廣出去,也可以讓更多的人發現它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