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美
(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勐捧鎮農業綜合站 云南 西雙版納 666309)
水稻精確定量栽培原理與關鍵技術
王忠美
(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勐捧鎮農業綜合站 云南 西雙版納 666309)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農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其中,水稻作為我國農業三大主要農作物(水稻、小麥、玉米)之一,加強水稻栽培技術的研究對我國農業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以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勐捧鎮作為探究基礎,分析水稻精確定量栽培原理和關鍵技術,旨在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發展。
水稻;精確定量;栽培原理;關鍵技術
云南地區年平均氣溫18℃左右,年降水量1 600~2 000 mm,氣候溫和,降水量充足,這些水稻種植的基本要素在云南地區一應俱全。
從當今我國水稻產業發展趨勢分析,想要提高水稻的產量,就必須要不斷簡化栽培技術,也就是讓水稻栽培技術更加精簡,減少中間環節。目前在生產中農戶通常采用粗放的“傻瓜式”栽培技術,這與水稻高產理念背道而馳。因此,想要解決技術簡化與水稻高產之間的矛盾,就必須要合理采用科學的精確定量技術。從理論上說,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是指:適宜的減少作業次數,在最適宜的生育時期采用最適宜的物化技術,也就是通過“三適宜”上的精確定量,達到優質、高產、高效、安全、生態的綜合目標,這是我國創造的簡化實用數字化栽培技術,更是我國水稻栽培理論與技術上的重大突破。
勐捧鎮主要采用的是宜香優1108作為雜交秈三系水稻品種,該品種生育期156.3 d,在該鎮的應用效果非常好,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年產值。
2.1 播前準備。手栽稻適宜秧齡標準為5葉期秧苗,即具有2葉位主發根位和1、3兩個輔助發根節位,并有較強的發根力度,這是作為拔秧移栽起始的葉齡期;拔秧移栽最適合上限葉齡期在移栽后至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結合栽培施用有機肥和無機肥。播種前半個月需要進行耕翻作業,耕翻完畢后,深施腐熟農家肥。保障整個床面平整、溝直、土暄、供水充足。
2.2 種子處理。選擇發芽率高、飽滿的種子,在正式播種前需進行藥劑浸種,每10 kg種子采用25%的施保克3 ml,兌成600~800倍液浸種3 d,主要用來防治惡苗病。待到種子露白達到75%左右即可播種。
2.3 插稻與播種。各類品種均要保障秧齡達18~20 d,秧苗3~4葉期移栽。手栽稻為常規稻旱育秧5葉移栽的秧苗,畝播種量為90~120 kg,6葉移栽為畝播種69~90 kg。其中雜交水稻需要適當降低播量。如果是播種,需要將種子與旱育保姆均勻攪拌后撒到苗床上,完畢后再施加0.5 cm厚的細肥土。為防止田鼠破壞種子,需要在種植前3 d在秧田中投放老鼠藥。
3.1 水分管理。苗期必須要做好水分管理工作,做到缺水補水;2葉期前構建平溝水;2~3葉期間灌跑馬水,并在移栽前4 d左右控水。
3.2 施肥管理。在施肥過程中必須要確定氮肥配比,通常中、大苗采用手栽方法,穗肥以5∶5為最佳;小苗通過機插或拋秧,穗肥以6∶4為最佳;生育期間采用雙季稻栽培,穗肥以7∶3或6∶4為最佳。移栽前3 d進行一次驅蟲工作,采用吡蟲啉防治蟲害。
4.1 中大苗手插移栽。在移栽至分蘗期,主要采用淺水層為主,水深為2~3 cm。
4.2 小苗機插移栽。小苗主要采用濕潤灌溉方法,不宜采用穩定水層,在晴天加入薄水層,并保證在1~2 d落干,待到水稻在1葉秧齡后,再采用斷水露田形式,保證田間一直處于濕潤狀態,促進水稻發根。當第2葉出來時,這時的苗體相對較大,需要結合施肥建立淺水層,一直持續到有效分蘗期。
4.3 塑盤穴播小苗帶土移栽。由于此時的水稻苗發根能力強,移栽過程中只需要薄水即可,并在移栽2 d內不得灌水,并選擇晴天灌水,2~3 d后即可進行斷水落干,保障稻根深扎。
白葉枯病和細菌性條斑病采用25%葉枯寧可濕性粉劑100~150 g,兌水40~50 kg噴霧;稻瘟病采用4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10 g兌水60 kg噴霧。防治稻飛虱、螟蟲、粘蟲用80%敵敵畏乳油6~8 ml或10%吡蟲啉20~30 g兌水60 kg噴霧;防治葉蟬、螟蟲采用18%殺蟲雙300 g拌土30 kg撒施。
本文重點探究了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的原理,以及精確定量栽培技術的實施要點,包括品種選擇與培育壯秧、苗期管理、大田移栽與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旨在全面提高勐捧鎮水稻產量。
[1]王健.麥茬機插水稻精確定量栽培關鍵技術 [J].現代農業科技,2014(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