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菜嫁接工”受歡迎
本欄目由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管理辦公室主辦
“前幾天,新疆育苗場的親戚來電話,說是開春以后瓜菜種苗訂單多,嫁接工少,忙不過來,讓我組織10來個人去那里嫁接辣椒、番茄苗,報銷往返路費還管吃管住……”日前,濟南市濟陽縣仁風鎮侯沙村負責組織嫁接工外出打工的一名村民這樣表示。春季正值農民群眾外出務工高峰期,而在濟陽縣仁風鎮有這樣一支外出務工隊伍:以四五十歲的婦女為主,以8~12人為一組,憑借多年練就的嫁接技術,乘火車至新疆、內蒙古、云南等地的瓜菜種苗培育基地,從事瓜菜嫁接工作。
仁風鎮的瓜菜嫁接行業的發展,首先要從西瓜產業說起。1995年,仁風鎮為了發展全鎮的拱棚西瓜產業,曾從壽光市聘請了瓜菜嫁接專家,當時的拱棚西瓜種植主要集中在侯沙村,于是,該村成為仁風鎮最早的西瓜專業嫁接村。富硒西瓜產業不斷發展,讓侯沙村嫁接工看到了商機。他們嫁接西瓜苗時,以工作量定價,由于嫁接速度快、價格低、成活率在95%以上,受到仁風鎮西瓜協會及瓜農的青睞。
后來,不少嫁接工又成功探索出香瓜、青椒、茄子、西紅柿等瓜菜種苗的嫁接技術,全鎮瓜菜嫁接隊伍不斷壯大,仁風鎮瓜菜嫁接行業逐漸形成。
為了有效規范和發展瓜菜嫁接隊伍,近十幾年來,仁風鎮不斷把瓜菜嫁接行業當作惠農行業來抓,多次協調仁風鎮西瓜協會等部門組織免費嫁接技術培訓。在培訓過程中,鎮西瓜協會除了免費發放培訓資料外,還注重嫁接的細節培訓,以有效規范技術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以嫁接南瓜苗為例,最好兩個人一組,一個負責剪切,一個負責接穗,并用嫁接鐵釬固定,這樣嫁接的效率高、速度快……”講師張法順在培訓課上耐心講解。
經過20多年實踐,仁風鎮嫁接工的瓜菜種苗嫁接技術日趨嫻熟,他們接苗快、經驗豐富而且嫁接后的種苗成活率高,受到省內外不少育苗基地的信賴。目前,仁風鎮嫁接隊伍走遍全國各地,有的已跨越國界到了蒙古、俄羅斯、老撾、越南等國去嫁接或做技術指導。
“只要提到嫁接,就有不少育苗同行首先想起仁風瓜菜嫁接工……”來自云南某育苗公司的負責人在仁風鎮招聘嫁接工時表示。“我們公司為嫁接工免費提供吃住,報銷往返車費,在操作過程中要求兩人一組負責一穴盤秧苗嫁接,按照每嫁接一株秧苗0.07元、一天嫁接8000株來計算,每個嫁接工每天能拿到260元左右的薪水。”
仁風鎮已形成以西街、東街、北街、大里等村為主的嫁接團隊,從事瓜菜嫁接的群眾達1200余人,每人年收入達到8萬元左右。
(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