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穎
(保定市滿城區農業局 河北 保定 072150)
蘆筍高產栽培管理技術
劉新穎
(保定市滿城區農業局 河北 保定 072150)
蘆筍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適應性強,含有豐富的能抑制癌細胞生長的白蛋白和多種氨基酸,食用、藥用價值高,被稱為抗癌的保健蔬菜。
1.1 地塊選擇。選擇地勢平坦,微酸性,pH值5.8~6.7,含有豐富有機質的沖積土或細沙壤土,水利設施配套齊全的地塊。
1.2 育苗。選擇適宜本地種植的高產優質抗病良種。播種前澆足底水,撒施辛硫磷防治地下害蟲。蘆筍種子皮厚堅硬,角質化強,吸水困難,發芽緩慢,為促進蘆筍種子發芽,播種前必須先催芽。首先用清水漂洗種子,目的是去除秕種和雜質,再用50%的多菌靈300倍液浸泡12 h進行消毒,消毒后種子需用30℃~35℃的溫水浸泡2~3個晝夜,浸泡期間每天要換1~2次清水,出水后要用濕紗布或毛巾覆蓋,25℃~28℃環境中催芽,有10%的胚根露白時即可播種。
2.1 定植時間。育苗分為早春拱棚育苗和秋季露地育苗。春季育苗因溫度低出苗較慢,秋季育苗出苗則較快些,一般15~20 d。早春育苗的6月下旬~7月上旬栽植,第2年春季4月中下旬開始采收;秋季育苗的最好第2年3月中下旬栽植,8月份采收。一般采用早春育苗。
2.2 定植方法。挖定植溝時一般蘆筍按1.4~1.5 m的行距以南北向挖,深寬為40~50 cm。要將上部熟土與下部生土分開放置,溝挖好后畝施優質粗肥3~5 m3,氮磷鉀混合肥30~40 kg,注意溝回填時先填活土,溝不填平,可低于原地面3~5 cm,并灌水沉實。定植時沿定植溝劃線按0.25~0.3 m的株距隨挖穴隨栽植,栽植后覆土4~5 cm,按實,澆水。定植緩苗后結合中耕逐漸填平定植溝。
蘆筍喜肥水,定植后及時澆水。幼苗定植20 d后每畝追施尿素15~20 kg。定植40~50 d,第2批嫩莖將抽發時,每畝追施氮磷鉀混合肥30~40 kg,要求離蘆筍20~25 cm開溝施入,并澆水。中耕松土主要是在澆水后或雨后,使土壤保持疏松狀態,及時除掉雜草。要適當起壟,壟高15~20 cm,上部寬30~40 cm,下部寬50~60 cm。蘆筍每年可追肥2~3次。第1次在春季采收結束后,每畝施氮磷鉀混合肥30~40 kg,第2次在夏季采收結束后畝施優質粗肥2~3 m3。采收期間一般10~15 d澆1水,有利于嫩莖的抽發和生長,每次追肥后都要澆水。
病蟲害防治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控,所有農藥應嚴格按其安全間隔期合理使用。
4.1 病害防治。莖枯病、褐斑病、根腐病是蘆筍的主要三大病害,強調早用藥,加強嫩莖初生期的防治,噴施常規保護劑如70%代森錳鋅800倍液、50%多菌靈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發病高峰期噴施治療劑如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0%多錳鋅500倍液進行防治。
4.2 蟲害防治。蘆筍蟲害主要有薊馬、棉鈴蟲、甜菜夜蛾、十四點負泥蟲等。薊馬可用10%吡蟲啉1 5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1 500倍液、25%阿克泰3 000倍液防治。夜蛾類害蟲可用5%定蟲隆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25%滅幼脲懸浮劑3 000~4 000倍液防治。十四點負泥蟲在越冬成蟲出土盛期噴灑50%辛硫磷乳劑800~1 000倍液防治。
從4月中旬開始采收,將出土的嫩莖全部采掉,不留母莖。采收的最佳時間在上午8:00~10:00。當嫩莖變細、產量開始下降時要停止采收,選留3~4株健壯母莖進行放秧,約經30 d后進行夏季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