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燕
(遼寧省凌源市三家子蒙古族鄉農業站 遼寧 凌源 122500)
農村土地確權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具體措施
劉玉燕
(遼寧省凌源市三家子蒙古族鄉農業站 遼寧 凌源 122500)
1.1 農村土地管理狀態混亂?;仡欀袊r村改革開放以來特殊歷史進程,一部分農村土地管理一直處于比較混亂的狀態,主要表現在:書面土地承包合同與實際地塊面積相差較大。農村土地合同為口頭協議而非書面土地承包合同,此類情形極易造成政府管理部門對土地不能準確掌握,土地權屬糾紛此起彼伏。部分農村土地沒有進行實質性的確權,發生土地糾紛后,因為沒有合法有效的書面合同和土地確權數據作為依據,引致矛盾沖突進一步加劇。
1.2 農村土地存在確權不規范問題。第一輪開展土地確權過程中,由于不同地區的現實差異,確權人員的素質、土地的整齊度、零碎性等差異,使得很大一部分地區鄉鎮村的農村土地確權工作根本沒有按照國家規范的標準來進行,最終導致土地確權不統一、不全面、不規范、不系統的情況發生,為以后在實施農業生產管理中引致土地糾紛和矛盾沖突留下隱患。
1.3 農村土地確權內容設計不完善。對第一輪農村土地確權內容設計進行客觀分析,發現存在著很多缺陷問題,難以適應將來土地流轉市場客觀發展的實際需求。第一輪土地確權時,確權的內容包括:土地地塊的“四至”、土地面積,但在標注確權地塊過程中,沒有土地的空間面積、形狀和空間位置等準確的信息系統,就會不同程度的出現土地確權面積幾近相同,與實際的野外地塊現實情況卻存在較大的差異?,F有確權內容、確權模式標注的土地地塊的整齊度、差異性明顯不足,今后實施確權就需要添加確權地塊的空間信息,來適應新形勢下土地流轉市場推進的要求。
2.1 土地確權要有公共服務和協調機制來參與。轉變以往政府的管理職能,為土地確權提供政府獨有的公共服務職能。農村土地確權屬于公共事務,政府土地確權部門應當承擔起主導地位和重要作用,為當前的土地確權提供最大限度的公共服務。不僅如此,政府部門之間還要建立步調一致的統籌協調和互動機制,密切分工,積極合作,明確土地確權部門和相關部門權利與責任,各司其職,抓好落實。
2.2 注重確權組織建設,建立一支精通業務的確權隊伍。引入市場機制參與農村土地確權,把農村土地確權中的地籍調查工作、農村土地地籍圖詳查、宗地圖的繪制工作、發證登記等技術性工作推向市場,政府土地確權管理部門主要負責組織和監督。這種模式不僅有利于農村土地確權工作的開展,還會大幅度提高農村土地確權工作效率。借鑒新公共管理理論來對農村土地確權隊伍進行管理,政府主要負責確權隊伍培訓、組建與指導。把土地確權人員的業務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還有,政府要特別注重改進土地確權工作方式,確權工作中應注重及時有效的解決農民關心的實際問題,靈活處理在土地確權中遇到的各種矛盾紛爭,積極協調,化解矛盾。
2.3 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源頭的科技功能,提高農村土地確權的透明度。以往的農村土地確權,十分缺乏土地地塊的空間信息,不同程度上為以后的農村土地流轉和土地流轉市場的培育制造了難題,利用信息技術系統手段就可以徹底彌補這種缺陷和解決這種難題。因為,信息技術會準確的將確權土地地塊的形狀、所在的空間位置、準確的地塊面積完善到現有土地承包經營體系之中,在一定程度上補充和修正土地承包合同的不足,使得確權合同地塊和野外地塊現實情況形成相差無幾的信息,令土地通過確權后空間信息表達的更直觀、更形象、更準確、更清楚,從源頭上控制土地確權后在流轉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2.4 完善農村土地確權法律法規與政策,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新公共管理理論提出后,政府部門要積極推進落實,政府對土地確權管理者要予以充分的信任,而非過多約束。在實施農村土地確權中,如遇法律法規與政策規定交匯后的盲點,土地確權部門的工作人員在處理具體問題時,政府要給予一定自主權和靈活性。比如在農村土地確權工作中,對法律法規規定與政策依據不十分明晰的問題,工作人員可以在不違反現有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還能使土地所有者、土地經營者接受的前提下自主處理。政府應盡快制訂并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對盲點問題加以解決,從而保證農村土地確權工作有條不紊的實施。
[1]李冬.從農村土地確權角度論我國城鎮化 [J].農業經濟,2014(04):48~50.
[2]任慧琳.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的現狀分析與法律建議 [J].江蘇農業科學,2015,43(08):434~436.
[3]陳訊,尤建新.新公共管理對中國城市管理的現實意義 [J].中國行政管理,2003(02):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