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平
(河北省黃驊市農業局 河北 黃驊 061100)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 加快培育農業發展新動力
許麗平
(河北省黃驊市農業局 河北 黃驊 061100)
近幾年來,黃驊市圍繞“十三五”規劃及年度工作目標,推行新理念,研究新思路,探索新舉措,使農業經濟發展取得長足進展:新型農業經營實體發展迅速,土地流轉規范有序,糧食產量穩步提高,一批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脫穎而出,各項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1.1 創新農業經營體制,內在活力不斷激發。一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目前為止,共培育市級優秀家庭農場12家,省級示范社7家,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總數達到966家。二是引導農村土地規范流轉。完善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職能,引導農村土地規范、有序流轉。三是推廣土地托管服務模式。嚴格“五有”(有辦公場所、有足量裝備、有規范財務、有健全制度、有完善合同)標準,大力推廣耕、種、收全程機械化土地托管服務模式,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四是穩步開展土地確權登記。全市9個農業鄉鎮土地確權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全部完成縣級自檢,土地確權工作各項指標均位居滄州第一。
1.2 提高糧食綜合產能,發展基礎不斷夯實。實施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集成示范推廣大壟雙行、起壟覆膜等高產技術85萬畝,示范區小麥、玉米單產分別增產47 kg和138 kg,示范帶動效果明顯。推廣農機深松技術6萬畝,有效改善了耕地質量,糧食產能提高8%以上。
1.3 創建現代農業園區,示范作用不斷顯現。按照“建成一批、鞏固一批,儲備一批、發展一批”的思路,積極開展省、市、縣園區三級聯創。目前,南排河現代漁業示范園、羊二莊鑫茂畜牧產業園、齊家務聚館古貢冬棗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常郭古河蔬菜現代產業園、滕莊子冬棗現代產業園5個園區通過滄州市級園區認定。
1.4 轉變生產生活方式,農村面貌不斷改善。一是調整農村能源結構,依托農村能源清潔開發利用工程項目,推廣高效清潔燃燒爐具1 500臺。二是推廣節水、節肥技術,實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農業項目,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項目。三是推進農業功能拓展,積極推介齊家務東聚館申報全國最美休閑鄉村、黃驊鎮東常莊申報河北省最美休閑鄉村。
2.1 轉變經營思路,在發揮特色農業生產優勢上下功夫。機械化作業的提高,農業技術跟蹤服務的到位,實現了黃驊市糧食產量12年連增。但就當前情況看,全市糧食生產仍然以大宗糧食作物為主,2015年以來,由于受國際市場沖擊,玉米價格嚴重下滑,農民增產不增收的現象日益明顯。這就要求必須挖掘特色優勢產業的潛力,揚長避短。以旱作小麥為例,黃驊旱地小麥品質好,口感香甜,細膩筋道,暢銷周邊區域。全市有50多萬畝冬小麥,除一部分加工成面粉外,大部分均以原糧外銷。產業鏈較短,附加值較低,畝均純收益只有150元左右,甚至遇上不好的年景還要賠錢。這就要求圍繞“龍頭企業+基地”抓好規模化種植,推動標準化生產,實現旱地小麥的優質優價。讓龍頭企業多在品牌與質量上發力,打造叫得響的旱地小麥品牌,實現靠品質搶占市場,靠規模贏得效益。
2.2 強化“品牌效應”,真正做到優質優價。提供優質充足的農產品供給,就要搞好農業品牌建設,使農產品質量和安全得到保證。品牌已成為行業的引領,實現由過去靠低價、跑量的低端產品,到如今走品牌與品質并重的中高端路線的轉變。由于工藝的不斷改進,產品保鮮、銷售距離以及市場準入等,不再是關鍵制約因素,由過去只依靠擺攤、門市兜售,到現在通過電商、商場、超市售賣,而且一改過去僅在京津冀區域打轉的局面,產品遍及全國10余個省市,并出口日韓。這些典型范例,非常值得總結與推廣。改革農產品粗放生產,自由流通的格局勢在必行,各種農產品必須按照市場定位,通過嚴格的篩選、精選、包裝和加工進行程序化生產,實現一、二、三產業全鏈質量掌控。黃驊市農產品品牌建設主要抓好“三品一標”的品牌生產,達到按照市場需求,標準化生產、精細化加工、信息化交流,產品可追溯、質量有保證、效益有提高、形象有特點的品牌農業要求。
2.3 培育新業態,增強農業發展的動力。農業不僅提供農產品,同時,還有文化傳承、生態改良等功能,黃驊市的聚館、小堤柳莊、李子扎、東常莊等村,以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為主的新業態為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做出了貢獻。要進一步通過挖掘文化底蘊,按照地域優勢,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利用文化資源做好文化大文章,充分體現地域風俗特點,推進集休閑采摘、健康養生于一體的農業經營模式,為農業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