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源才
(廣東省湛江市畜牧技術推廣站 廣東 湛江 524094)
提高哺乳仔豬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毛源才
(廣東省湛江市畜牧技術推廣站 廣東 湛江 524094)
哺乳仔豬飼養的主要目的就是獲得最高的成活率和斷奶窩重,但是這個階段是最難飼養的階段,仔豬從母體寄生到獨立生活,需要一段過渡時期逐漸適應外界的環境,同時仔豬自身發育也不成熟,對外界的抵抗力較低,因而這階段的死亡率較高,尤其是出生后第1周死亡率最高,約占仔豬死亡總數的60%,大多是因為凍、壓、下痢而死。
仔豬出生以后生長發育特別快,出生后10 d就為初生體重的2倍多,仔豬的物質代謝相當旺盛。初生仔豬皮薄毛稀,皮下脂肪較少,沒有經歷過四季冷熱的鍛煉,對外界溫度非常敏感,溫度的調節能力差,尤其是不抗寒,怕冷。初生仔豬的消化系統發育還不完善,消化機能較差,尤其是20日齡以前的哺乳仔豬,主要靠小腸的腸液和胰液來消化營養物質。仔豬3周齡左右才開始產生自體免疫抗體,非常容易得病,尤其是消化道疾病患病率較高。
2.1 做好母豬的飼養管理。預防仔豬發病,首先要加強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確保胎兒的正常發育,生產出身體健壯的仔豬。妊娠母豬的營養要全面,尤其是妊娠后期,胎兒生長發育較快,要適當增加精料的飼喂量,安排合理的運動時間,增強母豬的體質。母豬分娩過程要做好消毒和助產措施,以免感染病菌誘發疾病。哺乳期要適當增加動物性飼料的比例,給予充足的飲水,特別要注意飼料中鈣、磷、鐵、銅等礦物質的添加量,注意保護母豬乳房,防止乳房炎等疾病的發生。
2.2 加強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
2.2.1 做好防寒保溫措施。初生仔豬對溫度比較敏感,體溫調節能力較差,做好防寒保溫措施是提高仔豬成活率的關鍵措施之一。仔豬1周齡的時候適宜的溫度為28℃~32℃,4周齡的時候為22℃~24℃,2月齡的時候為18℃~20℃。如果飼養過程中不能達到這個溫度范圍,仔豬體溫就會下降,誘發疾病。在育仔室可以安裝紅外線燈泡、仔豬保溫板或者安裝地暖來提高室內溫度。同時生產中盡量避開寒冷季節產仔,最好安排在2~3月或者8~9月。仔豬出生以后要盡快的擦干身上的黏液,防止散熱。產房內要保持干燥衛生,防止潮濕,防止賊風的侵襲。
2.2.2 防止母豬壓踩仔豬。產房溫度過低,仔豬和母豬相互擁擠,母豬活動的時候很容易壓踩仔豬;母豬采食或者排便后回圈舍也容易壓踩仔豬,因而,在母豬產后5 d內要有專人24 h看管,一旦出現壓踩仔豬的情況,要趕緊把仔豬救出。有條件的豬場,可以安裝母豬限位架,或者專設護仔間,安裝護仔欄等,減少母豬擠、壓仔豬的情況。同時要保持安靜的環境,避免母豬煩躁不安,減少壓踩機會。
2.2.3 及時吃上初乳,固定好乳頭。及早吃上初乳對提高仔豬的成活率,促使其正常生長發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初乳中不僅含有仔豬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物質,而且還含有大量的抗體、磷脂、酶等,有抗壞血癥與腸道疾病的作用,還含有鎂鹽,可以促使胎糞的排出。盡量讓仔豬在出生后1 h吃上初乳。仔豬出生后要人工輔助固定好乳頭,防止仔豬之間發生“爭奪戰”,防止咬傷乳頭,影響母豬泌乳和哺乳。
2.2.4 及時補料。仔豬出生后消化系統發育還不健全,要及時訓練仔豬吃料,刺激消化系統的發育,同時也滿足仔豬自身生長發育的需求。一般在仔豬出生1周左右就開始補料,到了20日齡的時候就能夠完全自由采食了。剛開始補料的時候,要對仔豬進行調教,訓練其吃料,可以用濕拌料也可以用煮熟的黃豆、破碎玉米、破碎的甘薯干等混合料來做誘食。補料期間,飼料一定要清潔、新鮮,不飼喂霉爛變質的飼料,飼喂要少喂勤添,以防仔豬饑飽不均。飼料更換的時候,要循序漸進,逐漸過渡,不要對仔豬產生應激。要經常觀察仔豬排糞便情況,出現異常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治療。
2.2.5 疾病預防。哺乳仔豬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弱,很容易感染疾病,比較常見的有仔豬紅白痢、傳染性胃腸炎、仔豬營養性貧血、仔豬白肌病等,做好疾病的預防對仔豬的健康發育至關重要。為了預防仔豬貧血和仔豬白肌病,可以在仔豬出生后3 d內注射右旋糖酐鐵鈷注射液和亞硒酸鈉維生素E注射液,劑量按照說明來定。也可以用0.25%的硫酸亞鐵和0.1%硫酸銅溶液抹在母豬的乳房上,讓仔豬舔食。為了預防仔豬紅白痢的發生,在母豬產前半月注射大腸桿菌四聯苗,同時也要嚴格按照防疫程序做好仔豬豬瘟、豬丹毒、豬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等疫病的預防免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