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湖北武漢 430205)
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茶文化的創新路徑分析與實施
陳紅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湖北武漢 430205)
本文展開對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茶文化的創新路徑分析與實施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當前高職英語的教學現狀,以及茶文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融入情況。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我國社會各行業的發展逐漸呈現出國際化趨勢,在此新的形勢下,高職英語教學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問題。不少教育界學者指出,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茶文化,能夠有效提升高職英語教學水平和效率,但受諸多因素的影響,茶文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融入和實施,仍存在些許問題。本文在研究過程中首先對茶文化加以闡述,其次分析中外茶文化的差異性,最后重點分析茶文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創新路徑。
高職英語;茶文化;創新路徑
自改革開放深入實施后,我國社會各行業均取得顯著的發展,英語作為國際性語言之一,在我國教育領域中受到普遍的關注。針對茶文化的不斷興起和繁榮,我國高職英語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逐漸加強對茶文化相關內容的融入。本文關于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茶文化的創新路徑分析,通過對我國茶文化與外國茶文化之間的對比分析,從而明確二者之間的差異性,并在此基礎上分析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文化的重要性和途徑,能夠為日后提升我國高職英語教學水平,奠定堅實的基礎。
1.1 茶文化
茶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歷經上千年的傳承,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對飲茶文化的了解和傳承,而逐漸形成的一種飲茶文化特征。從某種角度而言,飲茶過程中的各種文化意蘊、內涵和特征,是茶文化形成的重要基礎和前提。茶文化一般包括為對飲茶方式探析、飲茶流程的深化、茶具的使用以及茶學知識的了解等。茶文化最早起源于我國,不僅是因為我國是茶最早的生產地,同時也在于我國是最早對茶產生文化發展的國家[1]。現階段,我國仍有諸多地區采用以茶代禮的方式,歡迎家中訪客,聊表對客人的歡迎。在茶文化的發展進程中,我國對茶葉的配置方式體現出多樣化,包括西湖龍井、福建烏龍茶以及臺灣凍頂等,各地不同的茶文化綜合性的組成了我國多樣化的茶文化。
1.2 茶文化特性
茶文化在我國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特性。第一,茶文化在發展中具有歷史性特征,主要體現為我國是茶的發源地,同時也是最早研究茶文化的國家。在我國,茶不僅成為過貢品,也成為過貨物交換下的等價物品,無論是漢朝還是清朝,均在不同程度上體現出了茶葉發展的重視。由此可以看出茶文化的發展歷史較為悠久,具有一定的歷史性。第二,茶文化在發展中具有民族性,此種民族性主要是指茶文化在發展中,與我國的歷史民情和風俗緊密相連,我國不同民族在發展中,根據其民族風俗的不同,將茶文化融入以多樣化的生活性和文化性[2]。第三,茶文化在發展那種具有地域性,主要是指不同地區的民眾,對茶文化的發展不盡相同,在傳承千年茶文化的基礎上,將不同地區的生活習性和文化差異充分融入到茶文化發展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西湖龍井茶或福建烏龍茶等。
我國茶文化與外國茶文化在發展中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以英國茶文化為例,對我國與英國的茶文化差異進行對比分析。
2.1 品茶禮儀的差異性分析
我國與英國茶文化的差異,首先體現在品茶禮儀方面。由于我國是茶文化發展的歷史起源地,因此我國茶文化的發展時間較早,人們對于茶葉的飲用相對普遍。在我國,絕大部分人通常不會特別的規定飲茶時間,作為一種生活中比較普遍的習慣,其品茶的時間相對隨意,品茶的次數也較多[3]。無論是作為古代的唐朝還是清朝,茶葉均呈現出普遍發展的趨勢,尤其是在當前社會中,我國民眾飲茶早已成為普遍現象。而英國人在飲茶過程中對禮儀則相對崇尚,英國人有其特定的飲茶時間,一般為早上、中午和晚上,分別為早茶、午茶和下午茶。同時,英國人也會根據自身的空閑時間,定期舉辦茶會。
2.2 品茶方式的差異性分析
我國與英國茶文化的差異,也體現為品茶方式的不同。我國一般根據民族差異化將飲茶分為兩種類別,其一為漢族人們比較喜愛的清飲,是指在飲茶過程中,只將茶葉放到杯中,并不添加任何其他輔料,用開水泡5至10分鐘飲用,此種飲茶方式主要是將茶葉本身的味道加以保留。其二為少數民族人們比較喜歡的混飲,是指在飲茶過程中,根據飲茶人的個人喜好在茶水中放入不同的輔料,包括紅棗、牛奶等,此種品茶方式主要是針對飲茶人的特殊喜好[4]。英國人在品茶時比較偏愛紅茶,英國人在飲用紅茶時,通常會將白糖或是牛奶融入到茶水中,以此提升紅茶的香甜味道;此外,英國人也喜歡將威士忌、蜂蜜和黃油等輔料,加入到紅茶中,將紅茶調制成其喜愛的飲品。
2.3 茶道精神的差異性分析
我國茶文化是在人們在飲茶過程中,通過對日常生活道理的歸納和總結,表現出來的一種特定生活習性。通過對我國茶文化的深入分析,能夠發現我國茶文化在發展過程中,承載著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優秀文化,包括生活道理和哲學陣地等,我國民眾通過品茶,能夠領會我國傳統優秀文化和精神,提升民眾的民族歸屬感[5]。而英國的茶道在其發展進程中,對茶文化的內涵和精神研究的相對較少,英國人在品茶過程中,比較關注的是茶道的流程、茶道的形式,通過品茶行為,著重想要突出體現的是其生活格調,諸如在飲茶選用的茶具均屬上等,并在裝飾質量相對較高的房間中,以音樂配合的方式創造飲茶環境。可見,在茶道精神上,我國更加注重對文化精神的追求,而英國人則更加注重對生活質量和品味的追求。
3.1 對比教學方法的應用和融入
通過對我國與英國茶文化的差異性分析,能夠發現兩個國家的茶文化具有顯著的不同。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茶文化中的對比方法教學,能夠有效實現對高職英語教學茶文化路徑的創新[6]。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可以根據中英茶文化中的飲茶禮儀應用,采用對比的方式展開對英語內容的教學。比如,英國人在飲茶禮儀中,喜歡明確飲茶時間,下午茶譯為“Low tea”,而將詞語中的“Low”單獨用漢語翻譯,則翻譯為低和矮,中國人通常會將下午茶譯為矮茶,此種翻譯方式明顯存在語病問題。因此英語教師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應向學生講述我國與英國人茶文化禮儀的差異性,使學生比較充分的了解英國人的茶文化禮儀,通過對兩國茶文化之間差異的了解,將與茶葉有關的英語詞組剖析開來,從而提升英語課堂中英語教學效率,為促進學生英語成績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3.2 多媒體教學方法的應用實施
將茶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育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教學方法也是尤為必要的。就現階段我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現狀而言,以計算機為主的多媒體技術,已經逐漸廣泛應用到我國教育教學領域中[7]。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對茶文化相關內容的了解,中外茶文化差異的分析,將與茶文化有關的英語圖像片段剪切成視頻的形式,通過中英兩國茶文化中品茶方式、品茶禮儀等差異性的對比,提升高職學生英語詞語感知和駕馭能力,最終提升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比如,英語教師可以將相關影片中關于英國茶會習俗片段播放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切身體會英國茶文化習俗,使學生了解外國人在日常交流中常用的語境;同時,播放視頻后要指導學生模仿影片中的茶文化差異對比情境,在日常交流語境的基礎上,實現對簡單茶文化英語交際的訓練,以此使學生在多媒體情境教學的環境下,能夠提升英語實際鍛煉能力。
3.3 實踐活動在英語教學中的路徑探討
在高職英語教育教學中,實踐活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充分提高高職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8]。英語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內容時,應針對中外茶文化的諸多差異性,采用具有實踐操作性和對比性的方式,強化高職生對中外茶文化之間差異的了解,從而實現其對與茶文化相關的簡單英語知識的學習。比如,英語教師在向學生講述中外茶文化之間的差異時,應通過對茶具、茶點等相關內容的差異性,展開對學生的實踐性操作教學。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入實際的超市中,對英國式茶具和茶點特色加以觀察,同時明確我國茶具和茶點的特色,在領略不同茶文化差異的基礎上,提升學生感知英語與漢語之間的差異性和區別,并在茶文化差異的基礎上,實現對學生關于茶文化差異英語知識的教學。
通過對茶文化與高職英語教學的分析,能夠發現茶文化與高職英語教學具有密切的聯系,通過對茶文化相關內容的分析,促進我國高職英語教學的發展,是當前高職英語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在國際貿易日益繁榮的新形勢下,英語逐漸成為各國普遍使用的語言之一,我國在探究英語教學發展過程中,逐漸認識到茶文化對英語教學能力的重要性。以此展開對茶文化和高職英語教學的研究。期望通過本文關于茶文化相關內容的分析,高職英語教學內容的了解,為日后提升英語教學效率,提供寶貴建議。
[1]王群.基于創新思維培養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研究[J].當代職業教育,2014(8):13-15.
[2]徐飛.英語專業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的路徑探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9):95-96.
[3]羅向陽,吳軍政.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策略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2):99-100.
[4]趙渭華.中英茶文化差異背景下的英語教學課堂創新思路探討[J].福建茶葉,2016(11):217-218.
[5]韓微微.英語文化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價值及其融入途徑探討[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32-33.
[6]張亞.對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幾點思考[J].甘肅高師學報,2012(4):92-93.
[7]栗亞杰.文化融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作用的實證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8):104-106.
[8]王希,陳永森.地方特色文化資源融入旅游英語教學的創新研究[J].職業,2015(3):42.
教育部外語教指委2016年度立項課題:混合式學習模式在高職英語聽說教學中的應用及研究(GZWYJXGG-121)
陳 紅(1969-),女,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職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