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貴州都勻 558000)
英語教學中的茶文化因子植入研究
袁媛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貴州都勻 558000)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只有以本土文化為基礎,才能促使學生理性審視英美文化內涵的特點。在我國茶文化因子中也存在著豐富的行為文化元素,以及以此而升華出的思想文化元素。因此,可以將這兩者同時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之中來。具體的植入方法為:改觀教師中的中國文化虛無主義思想、歷史視域下傳遞國別茶文化傳播關系、實踐教學中創造茶行為文化中國圖景、啟發式教學下釋放茶思想文化的內涵。
大學英語;茶文化因子;植入;實施方案
本文聚焦大學英語教學,嘗試在英語教學中植入茶文化因子。從現有的相關文獻中可知,不少同行都在跨文化交流中提出了引入茶文化議題,且主要融入到英美文化教學中去。對此,筆者十分贊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只有以本土文化為基礎,才能促使學生理性審視英美文化內涵的特點,而不至于出現盲目崇洋的心理癥狀。但在這里筆者也需要補充到,即在我國茶文化因子中也存在著豐富的行為文化元素,以及以此而升華出的思想文化元素。那么能否將這兩者同時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之中來,并承擔優化大學生英語學習狀態的職能呢。對此,是值得嘗試的。由此,筆者在本文將著重以茶文化中的行為文化和思想文化因子為考察對象,以提升學生學習質量和教學氛圍為目標來展開主題討論。
結合目前對茶文化因子的植入現狀,可以將其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1 比較文化類型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涉及到英美文化教學內容,通過該教學內容的教學使得學生能獲得一種國際視野,并能夠產生學習英語的內在激勵。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不少教師將英美茶文化作為教學內容,借助多媒體教學平臺來全方位的向學生展示英美茶文化特點。但這里還需要遵循比較文化的教學要求,即以學生所熟悉的中國茶文化為“母本”,來正確看待英美茶文化所形成的歷史文化背景。由此,在這里就體現出了茶文化所具有的比較文化類型。
1.2 行為文化類型
無論是中國茶文化還是英美茶文化,其都具有極強的社會屬性,且在社會屬性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行為文化。如,我國茶文化蘊含著豐富的人際交往文化,并深刻影響到國人的日常工作與生活。但在仔細考察我國茶文化所具有的行為文化類型后可知,通過引入有效的人際交往模式,來打破現有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學生個體之間的隔絕困境,則將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并在班級社會交往中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效果。
1.3 思想文化類型
茶文化所蘊含的思想文化,通過自身的行為文化被人們所感知,并在與社會文化實現交融之后,又以一種新的面貌存在于國人的腦海中。那么這種類型與大學英語教學又有怎樣的聯系呢。事實上,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現狀的形成,部分根源于大學生群體浮躁的內心使然,而借助茶文化中的思想文化元素來平復他們焦躁的內心,則有助于提升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
將以上三個類型植入到大學英語中去時,還需要正視以下三個方面的挑戰:
2.1 在立足中國茶文化因子時所面臨的挑戰
這里主要面臨兩點挑戰:第一,部分教師在進行英美文化教學時,似乎并沒有意識到將中國茶文化引入其中的必要性,從而就在教學意識上存在著挑戰。第二,正確界定中國茶文化與中美茶文化教學的地位,也在教學實踐中構成了挑戰。現實表明,最大的挑戰自然來自于不少教師的教學意識之中,由于缺乏對中國茶文化在比較文化類型中的肯定態度,使得茶文化因子的植入受阻。可見,通過課程教研來理清其中的教學觀問題,是十分緊迫的。
2.2 在引入茶文化行為因子時所面臨的挑戰
茶文化行為文化因子特指中國茶文化中的人際交往文化因子,而這必將涉及到具體的空間和時間維度。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試圖通過植入上述因子來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但在現行的教學模式下似乎并不具備與之相匹配的時空條件。另外,茶文化中的行為文化具有發散性的特征,這就使得通過該交往文化來增進大學生之間的學習心得交流,或許將演變為基于愜意話題的閑聊。可見,這也是在茶文化因子植入時需要應對的挑戰。
2.3 在營造茶文化思想因子時所面臨的挑戰
上文已經提到,可以借助茶文化思想文化因子來平復學生學習中焦躁的內心世界,而這就依賴于思想文化環境的營造。由此,這在當前面臨著顯著的挑戰。首先,面對活躍在大學生群體意識中的強勢文化,茶文化思想文化元素如何進行滲透,以及在滲透過程中如何防止學生個體意識的排異反應。
具體而言,這里從下面三個方面來展開應對挑戰的路徑思考:
3.1 對立足中國茶文化的路徑思考
筆者歷來認為,大學英語中的英美文化教學仍需要重視其中的意識形態性和思想性,即在拓展學生文化視野的同時,還需要建立起學生的文化自信。然而,部分教師在這里卻做得極為不夠。那么如何立足中國茶文化呢。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就需要使學生清楚中國茶文化與中美茶文化之間的聯系,以及在歷史視域下認識到中國茶文化的強勢地位。可見,其中就設及到文化傳播史的內容了,教師就需要在教學內容準備階段對此引起重視。
3.2 對引入茶行為文化的路徑思考
創造茶行為文化因子植入時所需要的時空條件,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然而,在現行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中,并不具備相應的創造條件。由此,這就要求我們通過對大學生英語教學進行教改,來創造出可以植入茶行為文化因子的條件來。筆者認為,可以思考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引入實踐環節,即類似于專業教學中的實訓課程。這樣一來,就可以在實踐環節培養學生對茶行為文化的興趣,并在實踐中圍繞著大學英語學習心得來進行交流。
3.3 對營造茶思想文化的路徑思考
通過上文的討論可知,解決茶思想文化與影響大學生的強勢文化之間的競爭問題,是營造茶思想文化的關鍵一步。而且,茶思想文化隱藏在茶行為文化的背后,需要在體驗了茶行為文化之后才能被學生所感知和意會到。這就決定了,“營造”需要與茶行為文化因子的植入相同步。
以上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應對挑戰的路徑思考,那么在下文中將在實證的角度來構建實施方案。
根據以上所述,實施方案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
4.1 改觀教師中的中國文化虛無主義思想
實施茶文化因子植入的主體是英語教師,但部分教師在主觀意識中存在著中國文化虛無主義思想,這就嚴重阻礙了植入的進程和效果。為此針對這一現狀,教學團隊需要教學討論和課程教研中進行糾偏。作為教學團隊的帶頭人,需要從大學英語教學的多元化職能入手,來強調英語教學與思想文化教育之間的聯系,并在集體備課制度下將中國文化虛無主義思想進行抑制。集體備課應遵循標準化備課模式,即根據已有的課程標準來展開。
4.2 歷史視域下傳遞國別茶文化傳播關系
立足中國茶文化就需要使學生清楚中國茶文化與英美茶文化之間的聯系,這就要求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還應加強自身對跨文化傳播理論的修養。對此筆者建議,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資源,在繁雜的文字敘述中來把握中國茶文化傳播到英國的歷史脈絡,而不具有拘泥于其中的文化細節。在講授美國茶文化時,則可以從美國的移民文化入手,來傳遞美國與英國差異性較大的茶文化形成根源。這樣一來,就能使得學生建立起文化自信。
4.3 實踐教學中創造茶行為文化中國圖景
英語教學部門可以與專業教學部門形成合作,通過利用專業實訓場地來為學生創造出茶行為文化的中國圖景。由于我國茶行為文化在表現形式上存在著顯著的區域差異性,所以在創造中國圖景時需要把握各地的共性,即以品茶行為為載體,來進行良性的人際互動,并在互動中獲得信息交流。在具體的實施中,教師可以設計出交流的主題,如“英語閱讀心得交流”,通過品茶交流來促使學生之間在祥和的氛圍下獲得情感的滿足。
4.4 啟發式教學下釋放茶思想文化的內涵
上文已經指出,需要與茶行為文化因子植入相同步來進行茶思想文化因子的植入,這時就需要教師在啟發式教學模式下來展開,而這里可以在課堂教學中來實現。具體的實施辦法為,教師圍繞著平復學生焦躁的內心世界這一任務,以中國茶文化中的樸素辯證唯物主義為觀點,向學生傳遞欲速則不達的思想理念。并結合茶文化所內在的感悟和體會,來培養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反思和自省能力。
筆者感覺到,只要涉及到對中英文化的比較內容,學生都會對此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改觀當前的枯燥、乏味的課堂氣氛,通過適當引入比較記憶模式仍是不錯的解決辦法。當然,教師在拋出這一話題時應盡量從專業知識的傳遞中引申出來。大學英語教學更加突出詞匯量和聽說能力訓練,特別對于聽說能力的訓練則需要建立起比較記憶模式。如,在涉及“茶”這一概念時,南非人所理解的是南非紅茶;而國人則理解為TEA。因此,教師在茶文化因子植入時還需要注意對詞匯進行區分,從而使學生能理性的把握英語國家人士對茶文化的理解。還應引導學生借助漢語經驗來區別理解英語慣例,然后在以往的英語知識積累下建立起“英—漢”轉換模式來。
本文認為,在我國茶文化因子中也存在著豐富的行為文化元素,以及以此而升華出的思想文化元素。因此,可以將這兩者同時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之中來。具體的植入方案可圍繞著:改觀教師中的中國文化虛無主義思想、歷史視域下傳遞國別茶文化傳播關系、實踐教學中創造茶行為文化中國圖景、啟發式教學下釋放茶思想文化的內涵這四個方面來構建。
[1]姚虹.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科研,2016(19):60.
[2]王濤濤.跨文化視角下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導入與輸出[J].教育(文摘版),2016(3):288-288.
[3]常曉梅.提高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大學英語教學行動研究[J].外語界. 2012(2):27-34.
[4]衛嶺.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J].開放教育研究,2012(1):118-123.
[5]劉慧.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與大學英語教學[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11(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