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寧
(承德醫學院,河北承德 067000)
茶文化思想對大學生人文教育的影響
丁寧
(承德醫學院,河北承德 067000)
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融合了儒釋道多種文化精髓的一種文化形式,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之一,其內容十分豐富,因此,本文從我國茶文化中人文精神內涵出發,通過分析當代大學生人文教育的問題,探究將茶文化思想融入到當代大學生人文教育將會產生的影響。
茶文化思想;大學生;人文教育;影響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形式之一,它是茶與文化的完美結合。茶不僅具有醒腦健脾、明目消食等保健功能,還具有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促進社會進步和豐富文化生活等社會功能。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之才,必須要德才兼備,因此,他們不僅要掌握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素養,而這也是我國提倡素質教育的宗旨,所以對高校學生進行人文教育顯得非常重要。
中國人對于茶的情感不僅在于它的物質價值,更在于它的精神價值。我國最早關于茶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紀,經過幾千年的變化、演進,不僅茶的保健功能被挖掘到了極致,其中所蘊含的人文價值也逐漸發展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
首先,茶文化的內涵包含了我國傳統人文精神的主要內容。茶文化將物質、精神、制度三者高度統一,從物質層面來看,其主要包括種植栽培到加工制作的整個環節,以及在飲用中所使用的水質、茶具等;從精神層面來看,則包括了茶道、茶德,以及從中體現的飲茶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制度層面來看,由茶所衍生出來的禮儀規范,不僅與我國傳統禮儀一脈相承,更體現了一種對人格、人性的關懷和感悟。
其次,茶文化塑造了獨特的民族精神。茶文化對于民族精神的體現一方面是它所體現出來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以及關于和、敬、廉、美的這種傳統道德品質;另一方面在我國多民族的社會環境中,茶與各民族地域文化相結合,呈現出了豐富多彩的精神內涵,而這不僅體現了茶文化的生命力,也推動了我國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
最后,茶文化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人文精髓。在古代,飲茶并不是特權階層特有的權利,它在普通百姓中同樣廣泛,而每個人結合自身經驗,在茶文化中尋找解決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矛盾的方法,而這不僅豐富了我國茶文化的精神內涵,也體現了茶文化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
從整體上看,當代大學生的思想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但思想道德上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經常看到一些大學生由于很小的原因無法處理好與教師、同學間的關系,或者由于道德約束力差,出現簡歷造假、考試作弊等問題。這些問題從根本上看是因大學生人文素質低下而造成的,而人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從“修身”做起,即大學生只有先明白了做人的基本道理,才能夠將這種品質延伸到社會生活中來,進而形成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感,但是目前當代大學生的人文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高校對于大學生的人文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雖然根據我國教育規定,高校已經將人文素質課程納入了專業基礎課的范圍,但是在傳統教育體制中,以及大學生就業難的壓力下,學校對于這些學科的建設僅流于形式,而缺乏真正的投入,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設置中,學校只是將馬克思主義原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內容納入到教學中來,而忽視了對其它人文課程內容的規劃,這必然會影響人文教育的整體效果。
第二,大學生缺乏對提高自身人文素質的正確認識。在信息時代,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主要是網絡,而網上的不良信息降低了大學生對自身思想道德要求;除此之外,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逐漸加大,而功利性、實用性技能的學習相對于人文課程而言,在短期內對于大學生就業的幫助更大,因此多,數大學生都會選擇去考各種證書,而不是通過學習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
第三,教師在教學理念上的誤區限制了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但是在市場條件下,許多大學教師在學術研究和人文修養上存在問題,例如為了評職稱而進行學術造假,過分熱衷于第二職業,而在教學中敷衍了事等,教師的這些行為不僅無法使學生信服其教學內容,還會對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3.1 傳承傳統文化,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的問題逐漸突顯,而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其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發揚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由于茶文化與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文學、哲學、美術、繪畫、書法等藝術形式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從茶文化切入,加強對大學生的人文教育,不僅是對茶文化的傳承,更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而這對于增強大學生對于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有著重要的意義。
3.2 提高大學生的審美品位,強化人文藝術修養
提高大學生的審美水平是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茶文化本身就是一種將實用性和藝術性相統一的文化形式,例如在茶藝的學習中,教師會先從實物開始讓學生欣賞茶的藝術美,茶葉形狀小巧精致,茶湯色澤鮮艷,茶香沁人心脾,茶具形狀各異、質感不一;而從禮儀層面上講,茶藝中的清泉初沸、溫熱壺盞、懸壺高沖、分杯敬客、輕嗅細品、收杯謝客這一系列動作極具儀式感和藝術美感。而大學生通過對茶文化的學習可以在這種優雅、寧靜的氛圍熏陶下升華思想,并不斷提高其藝術修養和人文素質。
3.3 協調人際關系,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通過對茶文化的學習,大學生一方面可以從茶禮中理解尊重、禮待他人的重要性,并從茶文化中獲得和諧統一的這種處世哲學,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中,還可以主動交流彼此對于茶文化的認識、感受、心得體會,從而讓學生們在共同的興趣愛好的推動下建立友誼,以緩解人際關系矛盾,提高其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
3.4 緩解精神壓力,改善大學生的心理素質
茶文化繼承發揚了道家灑脫自然的處世哲學,并將修身養性、天人合一作為精神追求,而教師在學生品茶、賞茶中可以引導學生從茶葉的浮沉中感悟人生真諦,并從現實的困極境中看到人生的光亮,以激發其“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情壯志,并將這種心情轉化成沖出心理困境的動力,以正確面對人生中的各種難題。
3.5 通過對茶文化的感知,拓寬大學生的知識面
在大學生人文教育中滲透茶文化,首先可以讓其從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茶藝中感受我國傳統的道德、學習藝術,并在欣賞茶舞、茶歌的過層中深化對其內容的理解;其次,茶文化的發展演變與我國古代歷史的發展相契合,而通過對不同歷史時期茶事、茶藝等內容的分析,可以增強大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最后,茶文化中融合了儒釋道三家的思想精髓,大學生通過對茶文化的學習可以一探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3.6 幫助大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有利于身體健康,更是一種精神上的自我約束,而隨著經濟社會的深入發展,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在大學校園里彌漫,一些大學生熬夜上網、作息無規律,有的甚至沾染上酗酒、抽煙的惡習,嚴重地影響了其正常的學習和生活。而茶一方面可以從養生的角度對學生的身體進行調理,另一方面通過對茶文化中基本禮儀規范的學習,大學生也可以認識到身心和諧統一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自覺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提高綜合素質。
3.7 建設校園文化,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環境
學校是學生人文教育的搖籃,良好的校園文化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高校在建設校園文化的過程中,應該以茶文化為切入點,適當開設有關茶文化的人文課程,組織茶文化講座與展覽,并鼓勵學生自覺開展實踐活動,探究茶文化,而在這樣校園文化的熏陶下,學生會對人文素養的提升形成正確的認識,進而實現凈化心靈、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總之,對大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培養其良好的道德修養,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質是高校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中國茶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其思想與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相融合,同時也與學校教育以及校園文化的建設相通,因此,將茶文化作為一項長期的活動來開展,這樣不但可以拓展大學生的知識面,而且也可以將一種潛在教育滲透到學生身上,這對于提高大學生文化素養、心理素質,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1]陳爭,陳超.茶文化對大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的影響研究[J].福建茶葉, 2016,09:216-217.
[2]張娟玲,李秋紅.探究茶文化教學對大學生人文素質和思想道德的影響[J].福建茶葉,2016,10:229-230.
[3]胡雅娟,夏達.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對大學生思想教育影響研究[J].福建茶葉,2016,06:211-212.
丁 寧(1980-),女,河北承德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