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辰,馬金魁
(1.肇慶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廣東肇慶 526061;2.肇慶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廣東肇慶 526061)
“食品檢驗技術”實驗課程的教學改革探討
黃曉辰1,*馬金魁2
(1.肇慶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廣東肇慶 526061;2.肇慶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廣東肇慶 526061)
“食品檢驗技術”是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核心課程。通過對“食品檢驗技術”實驗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從相應的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探索和實踐,切實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操作技能,使其更好地適應應用型食品安全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
食品檢驗技術;實驗課程;教學改革
Abstract:The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of Food Inspection Technology is a quite practical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specialty.In present paper,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isadvantages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detail,and further explorations and comprehensive practices regarding its reformation are illustrated in terms of corresponding curriculum setups,teaching modes and examination forms,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professional attainments and operation skills effectively and thus,enable them to fit the cultivation demand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specialty appropriately.
Key words:Food Inspection Technology;experimental curriculum;teaching reform
在實現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綜合大學的目標指引下,肇慶學院高度重視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改革,致力為社會發展培養技能型、應用型的食品質量安全專業優秀人才?!笆称窓z驗技術”是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谏鲜鲅芯勘尘埃瑢Α笆称窓z驗技術”實驗課程傳統教學的諸多弊端進行分析和總結,并對相應的教學改革思路與措施進行探討,為該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1.1 實驗課時安排不合理,實驗類型單一
傳統的“食品檢驗技術”課程中實驗教學課時過少,且實驗項目通常為2個課時的驗證性實驗,缺乏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長此以往,理論課課時過長,單純的理論講解枯燥乏味、難以具象,又使實驗課時短缺、實驗類型單一,不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充分理解,以及對相應檢測方法技能的真正掌握,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難以達到技能型食品檢驗技術人才的培養要求。
1.2 實驗教學“保姆化”,學生缺乏主動性
由于課內學時限制,在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的傳統實驗教學中,實驗課前的試劑和耗材準備、試驗裝置調試及實驗課后的器材整理均由實驗員完成,學生只需按照實驗教材步驟按部就班地完成實驗,想方設法將實驗結果向理論靠攏,甚至部分學生不認真實驗,直接根據理論結論捏造實驗數據。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自主思考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既無法真正鍛煉學生獨立操作的能力,也無法培養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
1.3 實驗內容陳舊,滯后于實際應用
“食品檢驗技術”實驗是以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多學科理論為背景與多技術檢測手段為基礎的實踐操作,主要包括感官檢驗、理化檢驗、生物學檢驗和毒理學檢驗[2]。現階段,部分實驗仍局限于食品中基本成分(如蛋白質、還原糖、總酸等)的檢測,檢測內容和方法陳舊。隨著新的食品安全問題不斷出現及我國食品安全法的實施和不斷更新,傳統的實驗內容和檢測方法已滯后于實際應用的需要,無法滿足創新型、應用型食品檢驗專業人才的培養需求。
1.4 實驗考核側重形式,忽視過程評價
“食品檢驗技術”實驗課程實踐性強,對學生動手操作和統籌安排能力要求較高。然而,該課程的傳統考核仍依賴于實驗報告,側重形式上的考核,忽視過程評價[3],使學生形成“只要實驗報告寫得好,實驗分數自然高”的思維,造成部分自覺性差的學生對實驗敷衍了事,不注重實驗過程中操作技能的訓練和對相關問題的思考,而為追求高分抄襲他人實驗報告,并未能真正具備實驗操作的能力。因此,這種考核方式不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食品檢驗技術”實驗課程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諸多不足之處,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高素質食品檢驗人才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2.1 改革教學內容,優化課程設置
制訂教學目標明確的實驗教學大綱,結合當前行業的需求,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刪除陳舊內容,突出重點,選擇具有代表性、綜合性、實踐性的實驗。根據實驗項目的要求,將實驗分為兩大模塊,一是以驗證實驗為主的基礎性實驗,二是學生自主選擇,完成包含樣品預處理、樣品指標測定、數據處理及分析等全部內容的綜合設計性實驗,如肉制品、乳制品等綜合品質檢驗[4]。由此,通過基礎性實驗,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規范實驗操作,培養實驗基本素養和基本技能;通過綜合設計性實驗,進一步鞏固基本實驗操作,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動手動腦能力。
為了滿足新模式下實驗課程的開設要求,增加原實驗課程學時數,將“食品檢驗技術”實驗單獨設課,在理論課程學期期末進行為期1周的食品檢驗技術實驗實訓課。一方面,學生在掌握系統的理論知識后再進行實驗操作,有利于對實驗原理和操作技術要點的深入理解及掌握,達到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的雙重目的。另一方面,實訓周的實施可保障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順利開展,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完成實驗材料準備、樣品處理、試驗裝置安裝、樣品檢測等一系列操作,從而能更深入細致地理解實驗的具體操作方法和原理,提高綜合實踐能力。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傳統的食品檢驗項目和技術在不斷更新與發展。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的食品檢測需求,食品檢驗技術實驗教學內容應與時俱進,結合當前食品安全問題的實例,增加與之相關的實驗,以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創新型技能型人才。例如,隨著新的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針對乳制品品質檢測的實驗不能只停留于蛋白質含量及微生物指標的檢測,還應包含摻假檢測、重金屬含量、抗生素檢測等其他方面[5]。通過關注行業發展方向和熱點,把握社會發展對食品檢驗專業人才的需求,才能培養出真正意義上具有實踐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2.2 改進教學方法,增加實踐機會
改變傳統“一言堂”“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在課前給出思考題,讓學生課前查找相關資料、小組合作談論、撰寫預習報告;同時,在實驗課前開放實驗室,引導學生參與實驗材料、試劑及儀器裝置的準備工作[6-7]。預實驗報告內容應包括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及操作步驟,教師通過審閱預實驗報告可及時掌握學生對實驗的理解程度,發現問題并能在課堂上有的放矢,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實驗原理和操作要點,引導并啟發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使學生帶著明確的思路和目的進行實驗操作,做到心中有數,降低實驗失敗率,提高學生實踐操作的積極性和實驗課程教學效率。
結合本科導師制,在入學時將學生分配給相應的專業教師。在4年大學期間,通過讓學生參與各自導師的科研項目,進行相關實踐操作的學習和訓練。如此一來,在大學4年的學習期間,學生可循序漸進,逐步掌握一系列科研及實踐應用方面的操作技能。此外,學院定期開放部分實驗室,用于開展各項科技創新活動和科技競賽,鼓勵具備一定實驗操作經驗及基礎的學生積極參與,充分激發學生的實踐創新意識和能力。
在學校實驗室教學的基礎上,在每學年末組織教師和學生到食品專業相關生產企業、科研單位和監管機構進行參觀學習。通過實地觀察和體驗,了解食品檢驗技術在實際中的具體應用,以及當前食品行業和企事業單位對相關人才的要求;通過現場教學讓學生的專業學習和生產實際應用接軌,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專業認知,為學生職業定位和今后從事食品檢驗相關工作奠定基礎。同時,通過與校外企業和科研單位的交流學習,使任課教師及時補充專業相關新鮮血液,有利于任課教師更加專業化、全方位的培養,從而充分保證實踐教學質量。
2.3 完善實驗考核方式,提高實際操作技能
改革傳統以實驗報告為評定標準的單一考核方式,采用綜合評定的方法對學生的檢驗技術能力進行考查。將評定分為3個環節,考核各占一定比例。一是筆試環節,考查實驗項目的理論基礎、相關原理,以及實驗自主設計的注意事項;二是操作環節,包括基本實驗習慣、操作流程和實驗儀器使用的規范性,以及實驗操作過程中突發狀況的應變和處理能力[3];三是課外環節,包括預實驗報告和實驗報告的完成情況,以及對實驗中出現問題的具體分析和解決方案。由此,通過對學生基本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全方面考查,可客觀有效地反映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有助于學生及時發現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在今后的學習和實踐中有針對性地加強鍛煉,成為具有良好專業素養和扎實實踐技能的專業人才。
“食品檢驗技術”實驗課程是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一門極具操作性的實踐課程,其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食品品質及安全相關的檢測和控制技能。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亟需培養一批滿足新形勢下食品質量與安全檢驗和監測要求的技能型、應用型專業人才。通過近幾年來的“食品檢驗技術”實驗課程改革,學生的專業素養明顯提高,對自己的專業定位有充分的認知,既熟練掌握了食品檢驗技術的基本理論,又具備了獨立開展檢驗項目的操作技能,獨立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面對新形勢下的食品安全問題,在有限的學時和現有的實驗室資源條件下,“食品檢驗技術”實驗課程的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在今后的教學改革中仍需積極探索,不斷完善和提高,努力培養緊貼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ReformofFood Inspection TechnologyExperiment
HUANG Xiaochen1,*MA Jinkui2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Guangdong 526061,China;2.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Guangdong 526061,China)
TS207
A
10.16693/j.cnki.1671-9646(X).2017.09.051
1671-9646(2017) 09b-0080-03
2017-06-26
肇慶學院實踐教學改革研究項目(SJJX201624)。
黃曉辰(1988— ),女,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食品質量檢測與安全控制。
*通訊作者:馬金魁(1981— ),男,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食品營養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