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雪蓮
(中共喀什地委黨校 新疆 喀什 844000)
新疆塔什庫爾干縣發展開放型經濟芻議*①
關雪蓮
(中共喀什地委黨校 新疆 喀什 844000)
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是典型的內陸高原邊境縣城,自然環境惡劣,經濟發展緩慢,但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政策優勢、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在國家“一帶一路”大戰略下,塔什庫爾干縣發展開放型經濟即包括發展口岸經濟與周邊國家加強貿易往來,也包括與國內省市的經濟往來。為將塔什庫爾干縣打造成“中巴經濟走廊”重要節點城市,必須加快經濟建設,大力發展農牧業;積極推動“中巴自由貿易區”和“中塔自由貿易區”建設;加強口岸建設,提升口岸的過貨通關能力;加強交通運輸能力建設,構建便捷的立體交通大網絡;深入挖掘塔什庫爾干縣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開拓跨境旅游市場。
新疆塔什庫爾干縣開放型經濟中巴經濟走廊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簡稱塔什庫爾干縣)位于帕米爾高原,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接壤,南部與巴基斯坦相連。在喀什地區的十二個縣市中,其人文環境、自然環境、經濟形態均具有較強的特殊性。如何能在當前世界經濟不景氣、國內經濟處于新常態的經濟形勢下,借助國家層面的“一帶一路”戰略,充分發揮口岸優勢,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是提升塔什庫爾干縣經濟發展水平的關鍵。
1.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有利條件。首先,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塔什庫爾干縣與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接壤。縣內邊境線長888.8公里,是國內唯一的一個邊境線最長、毗鄰國家最多的民族自治縣。塔什庫爾干縣在“中巴經濟走廊”中有著門戶與廊橋的重要作用,是“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最西端窗口。同時,縣內有卡拉蘇、紅其拉甫這兩個一級對外開放口岸。因此,塔什庫爾干縣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具有開展外貿的區位優勢。
其次,具有獨特的人文環境。塔什庫爾干縣有塔吉克族33 000多人,約占全縣總人口的80.9%。中國的塔吉克族近60%都聚居在此。該縣所處的帕米爾高原自古就是古代“絲綢之路”上東西交通的必經之路,塔吉克族和漢族等兄弟民族之間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很頻繁。今天生活在縣內的塔吉克族人與塔吉克斯坦國的塔吉克族人語言相近,溝通方便,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另外,塔吉克人從古代開始就有通過紅其拉甫山口與巴基斯坦人進行簡單貿易的習慣。建國后,邊民貿易促進了該縣經濟發展,帶動了農牧民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
第三,獨特的生態環境。塔什庫爾干縣境內南部有獨特的冰川雪山等自然景觀。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世界“冰山之父”——慕什塔格峰都在塔什庫爾干縣境內,每年國內外的旅游登山愛好者慕名而來,適于大力發展境內外旅游產品。該縣地處高寒山區,物產資源豐富,有大山玉石礦、塔合曼硫鐵礦、祖母綠等礦產品,受到國內外客戶的青睞。野生藥材有帕米爾雪蓮、紫草、麻黃、鎖陽、當歸、黨參、冬蟲草等,具備打造高原有機農產品基地,對外開展農產品貿易合作的優勢。
2.經濟發展面臨的制約性因素。首先,交通不便,生態環境脆弱。塔什庫爾干縣是喀什地區十二縣市中距喀什市最偏遠的一個縣,自然條件較艱苦。全縣總面積為2.5萬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0.9%;草場面積占總面積的17%;耕地只占總面積的2.6%;土壤質地疏松,土層薄,保水保肥差,可利用率低。冬季時間長,春秋季節很短,夏季氣溫亦偏低,海拔高,氧氣稀薄。由于處于高原山區,交通不便。雖然有314國道聯通喀什和紅其拉甫口岸,但由于314國道盤山而行,雨天時有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災害,道路不暢,不僅影響與鄰國間的經濟往來,而且嚴重地制約縣域經濟基礎設施的建設。
其次,勞動力資源缺乏,發展工業勞動力成本過高。塔什庫爾干縣人口較少,2014年末全縣總戶數12 742戶,總人口為40 369人,全年出生人口642人①。由于自然環境惡劣,經濟發展緩慢,很難吸引外地人口流入。加之當地教育水平的相對滯后,勞動力素質不高等因素導致當地人市場意識、市場觀念欠缺。塔什庫爾干縣勞動力資源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很難滿足發展工業所需,而外地引入則成本過高。
第三,與外界市場聯系緊密度不強。由于地處偏遠、人口流動性差、居住較分散、語言差異等因素導致該縣信息較封閉,與外界市場聯系緊密度不夠。在援疆省份的大力支持下,該縣近幾年經濟發展水平有所提高,2014年全縣工業企業3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家,規模以下企業27家。2014年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 135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 664元。全年完成地方生產總值1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5 936萬元。但經濟總量在喀什地區還是偏低,尚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發展空間可開拓①。
3.發展開放型經濟是國家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頂層設計的需要。十八大以來,中央多次強調“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擴大內陸沿邊開放,加快沿邊開放步伐。”“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的提出為新疆發展帶來重大機遇。隨著我國近些年加強與中亞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形成了中亞—新疆大通道,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共建打下了基礎。自治區提出把新疆建設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戰略定位,喀什提出建成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結合點、增長極、區域中心。塔什庫爾干縣發展開放型經濟不僅是促進中國與周邊國家全方位合作的戰略實施,還是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提高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和影響力的現實需要,也是自治區、喀什實現發展戰略定位的需要。因此,塔什庫爾干縣發展開放型經濟是國家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頂層設計的體現。
對于塔什庫爾干縣而言,發展開放型經濟既包括發展口岸經濟與周邊國家加強貿易往來,亦包括與國內各省市進行經濟往來,體現出向西開放的橋頭堡、通道以及窗口的作用。近些年在國家和自治區的大力支持下,當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
1.明確提出建設“中巴經濟走廊”節點城市、帕米爾高原明珠的戰略定位。“中巴經濟走廊”是2013年李克強總理在訪問巴基斯坦時提出經濟發展戰略,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走廊線路是烏魯木齊—喀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紅其拉甫邊界口岸—蘇斯特—洪扎—吉爾吉特—白沙瓦—伊斯蘭堡—卡拉奇—瓜達爾港。2015年4月中巴簽署了《聯合聲明》指出:“中巴經濟走廊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交匯處,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大項目”。在兩國的共同推動下,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取得一些實質性進展:中國與巴基斯坦簽署了19項合作協議和備忘錄,主要集中于能源電力行業以及中巴經濟走廊沿線工業園區建設等。在此背景下,喀什地區提出將塔什庫爾干縣打造成“中巴經濟走廊”節點城市、帕米爾高原明珠的戰略定位。圍繞此定位,塔什庫爾干縣充分利用援疆資源,集全縣之力,多方位入手,積極提升綜合實力,借“一帶一路”建設熱潮,全力促開放、促發展。
2.積極爭取相關政策,為發展開放型經濟取得政策支持。開放是塔什庫爾干縣最大的潛力所在,塔什庫爾干縣充分意識到要發揮好“一縣通三國,兩口通兩亞”的獨特優勢,圍繞建設“中巴經濟走廊”節點城市的戰略定位,積極爭取國家邊境經濟合作區政策落地,建立口岸單位經常性聯系、會商制度,積極爭取中巴、中塔冰鮮海產品、水果、糧食、肉類等指定口岸政策,力爭在能源資源輸送、便民互市貿易、跨境旅游、現代物流、優質農產品進口上實現突破。同時,加強理論研究學習,實踐摸索,加快創新,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喀什區域中心建設作出貢獻。
3.發揮口岸優勢,發展新興產業,促開放型經濟發展。首先,利用口岸優勢,加快推進深圳產業園、中小企業產業孵化園、外貿經濟孵化園建設,完善中巴中塔邊民貿易交往環境建設,完善紅其拉甫口岸的國際物流園建設。圍繞建設中巴國際物流綜合體,計劃在2017年完成投資5.5億元的一期建設,培育形成“大商貿、大物流、大市場、大邊貿”發展格局。其次,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啟動帕米爾國際藝術交流中心項目,加強與周邊國家的文化藝術交流合作。實施旅游文化提質升級工程,景區開發持續加大。籌資11.83億元完成游客接待中心、慕士塔格冰川公園和冰川生態花園酒店等旅游服務設施建設,推進中巴公路犧牲人員紀念碑、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園改造等項目建設。旅游文化宣傳持續加大,帕米爾旅游區和紅其拉甫口岸被國家旅游局授予“中國國際高原風情旅游目的地”和“中國紅色旅游邊哨文化體驗站”,旅游人數從31.09萬人次增加到53.75萬人次,年均增長14.45%,旅游收入從4 788萬元增加到7 697萬元,年均增長12.9%。再次,開始發展電子商務產業。建立電商服務中心,支持民生電商、圣福林跨境電商等項目②。
4.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綜合服務能力。近五年來,塔什庫爾干縣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增強,五年來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3億元。帕米爾高原機場正式立項,場外設施開工建設;下坂地水利樞紐工程、中科恒源光伏發電項目并網發電,水電項目加快發展,水電裝機從3.75萬千瓦發展至37.75萬千瓦;投資4.07億完成農村公路項目,農村公路通達率達100%,油路通達率達85.7%;新增城鎮面積2.6平方公里,供水、供熱、供氣、排污、通訊等地下管網體系日益完善,地熱集中供暖試水成功,城市綜合服務水平能力明顯提升②。
5.積極學習和借力援建省份的發展經驗、資金及市場。塔什庫爾干縣的對口援建省份是深圳市,深圳市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城市,有著諸多的發展開放型經濟的經驗,而且實力雄厚,有諸多的對外企業和廣闊的海外市場。塔什庫爾干縣利用援建省份的優勢,積極爭取深圳的資金、技術及市場的支持,加大宣傳的力度,利用深圳的市場積極發展開放型經濟,對當地經濟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今后應當繼續利用該項優勢。
塔什庫爾干縣在發展開放型經濟方面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距“中巴經濟走廊”節點城市的戰略定位還有很大距離,如何盡快實現戰略目標,仍需多方尋求思路,多途徑推進。
1.加快經濟建設,大力發展農牧業。首先,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塔什庫爾干縣人口中從事農牧業的占了絕大多數,畜牧業生產效益在全縣人均收入中占到近七成。在畜牧業發展中需要注意引進高科技、優質品種,提升畜牧業的發展水平。其次,繼續發展高原特色品牌種植業,打造高原高寒特色農業,創建名優品牌,走向國內和周邊國家市場。另外,需加快邊境商貿物流、文化創意產業、電子商務產業等新興產業,為塔縣注入經濟發展新活力。
2.積極推動“中巴自由貿易區”和“中塔自由貿易區”建設。從中巴經濟和中塔經濟的貿易現狀看,雙方之間經濟合作還有很大發展空間。2014年中巴貿易額為160.06億美元,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雖然中巴貿易有所發展,但與中國周邊其他國家相比較,貿易的規模和增加速度還很滯后。而且中巴貿易失衡、中方貿易順差存在已經很多年未有改觀,使得中巴戰略伙伴關系存在很大隱患。
中國和塔吉克斯坦近些年經濟合作不斷增強,進出口數量有所增加。依據中國海關的數據統計,2002年兩國貿易總額只有1.417億美元。而2013年僅第一季度,貿易總額就為2.72億美元。中塔兩國多次將在塔什庫爾干縣建立“中塔自由貿易區”事宜提上商討議程。喀什地區和塔什庫爾干縣政府應該抓住這樣的契機,積極爭取國務院批準在塔縣成立“中巴自由貿易區”“中塔自由貿易區”。
3.加強口岸建設,提升口岸的過貨通關能力。
新疆的口岸中,過貨量主要集中在兩大綜合型口岸——阿拉山口口岸及霍爾果斯口岸,2013年阿拉山口口岸與霍爾果斯口岸過貨量占全部口岸的80%以上。據霍爾果斯海關發布的統計數據,霍爾果斯口岸2015年進出口貨運量為2 232.48萬噸,進出口貿易總額798.19億元人民幣。同期內蒙古滿洲里口岸2015年口岸過貨量達到3 013萬噸。如表1、表2所示,2015年紅其拉甫口岸和卡拉蘇口岸進出口貨運量之和僅為32.18萬噸,進出口貿易總額之和僅為16.85億美元。相比之下,塔什庫爾干縣的紅其拉甫口岸和卡拉蘇口岸過貨量及貿易額和同類口岸相比均較低。

表 1122001111~22001155年紅其拉甫口岸貨物出入境情況

表 2222001111~22001155年卡拉蘇口岸貨物出入境情況
紅其拉甫口岸和卡拉蘇口岸距縣城較遠,且地理位置限制和氣候惡劣使得建設成本很高。加強口岸建設中資金不足是最棘手的問題。另外,塔什庫爾干縣城鎮化水平較低,工業發展不足,公共基礎設施少且承載力低,難以支撐口岸進一步發展所需的公共服務、財力支持,也很難調動外貿企業的積極性。今后應當多方籌措資金解決口岸發展資金問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要根據自身優勢建設和完善相應功能區。弱化口岸自然地理缺陷,加快沿邊地區城鎮化進程。應積極爭取國家給予一些傾斜政策支持當地城鎮化建設,制定針對口岸建設的優惠政策,增強口岸的帶動作用,應規范口岸通關,解決與口岸對接國的合作難題。
4.加強交通運輸能力建設,構建便捷的立體交通大網絡。交通不便是限制塔什庫爾干縣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制約性因素,因此,應當大力構建鐵路、公路、航空“三位一體”的便捷的立體交通大網絡。盡快推進中巴公路的運載能力的提升,由中巴雙方盡快協商解決商品運輸的瓶頸問題,如中巴公路巴方境內的堰塞湖阻礙貨物運輸的問題。增加互通航班次數,如將“喀什—伊斯蘭堡”的國際客貨運輸線從現在的每周一班增加到每周兩班或多班,以彌補口岸冬季閉關造成的貨物運輸空缺和緩解公路運輸擁堵。積極爭取喀什到瓜達爾港口鐵路盡快開工建設,爭取將該條鐵路的建設列入十四五規劃中。
5.深入挖掘塔什庫爾干縣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開拓跨境旅游市場。塔什庫爾干縣的旅游業近幾年發展迅速,塔縣優美的高原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吸引著國內外眾多游客流連忘返。縣內的拜火教遺址的發現更是提高了當地的知名度,應當充分利用當前的旅游資源,深入挖掘,形成創意文化產業。發展壯大龍頭的文化產品開發公司,打造塔吉克文化發展的現代載體,建設紅其拉甫對外文化貿易區,打造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等。還可以與周邊國家聯合開發“古代絲綢之路”旅游概念產品,利用異國風情、民俗文化,打造中亞旅游線路。
[注釋]
①數據來源于《2014年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②數據來源于《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
[1]程云潔.中巴經濟走廊建設中的貿易深化研究[J].開發研究,2015(04).
[2]王宏麗.新疆:口岸興邊需突破政策瓶頸[J].中國投資,2011(06).
[3]朱明俊.塔什庫爾干打造高原特色旅游[N].新疆日報,2010-08-09.
責任編輯:洪美云
F127.45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7.01.21
①*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新疆生態與國土空間開發布局研究》課題(13xmz060)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