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聰
摘 要:生活化教學,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將教學活動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把抽象的教學內容建立在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生活經驗上,以此培養其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初中思想品德的內容和知識點較為繁雜,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厭煩感,因而作為初中思想品德教師,需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將思想品德知識形象具體化,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思想品德的學習中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那么就結合實際課堂教學,在簡要闡述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施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之后,提出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研究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施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
脫離生活實際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是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的,思想政治既包含一定的理論知識,又與學生的思想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系,因而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需要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充分感受生活,并通過切身體驗才能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內在的社會規范。初中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學是將教材中正確的價值引導引入學生的生活實際之中,它能夠有效地提高初中思想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促進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堂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1.明確生活化的教學目標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學目標的生活化要求教師運用靈活且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內容能夠準確反映社會現實和發展需求,并考慮到學生個性化的全面發展。回顧以往的初中政治課堂教學,過于注重教材內容及知識的灌輸,以至于忽視了課堂教學的過程與方法、學生的情感與態度及價值觀等方面的教學目標,這不利于學生理解和分析教材知識及解題能力的培養。而制定生活化的教學目標需要教師從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現實生活的道德準則及教材內容的分析等方面綜合考慮,由此可見,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在制定思想品德課生活化的教學目標時需要對社會的基本政治、經濟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一定的認識,并在課堂教學中對這些知識有所篩選地進行講授,以此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社會生活及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關系的能力。
2.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
(1)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學生在民主和諧及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思維比較活躍,容易產生聯想并生成靈感,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并勇于探究和提出問題。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自身權威的教師角色,與學生建立民主與平等的師生關系,善于傾聽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并在相互交流與溝通中激勵和欣賞每一位學生。
比如,教科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的《走進中學》一課,為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和體驗新的校園及學習環境,了解新的學習環境對自己所提出的要求。教師可以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準備若干張本校的校園風景照片及明信片,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并對其加以講解,接著可以鼓勵學生主動上講臺談談自己對新環境的感受和認識,并與他們相互交流彼此對思想品德這門學科的學習心得。以此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使其產生學習興趣并踴躍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與此同時,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作為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并根據學生的生活體驗,運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其產生共鳴并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就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較關注的問題,引導他們通過社會調查、參觀、實踐等形式,收集相關資料并撰寫調查報告,使思想品德的學習真正融入學生的實際生活,提高他們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思想政治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教科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的《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時,教師可以在課前設計一個作息情況表格,課堂上為每位學生分發一份,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實際來填寫表格,并在課堂中鼓勵他們結合自己的做法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讓作息和學習方面安排較好的學生談談自己的經驗,以及勞逸結合對自己身體和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性。這樣一來,學生通過具體的自我調查,切實感受自己在學習生活中對時間的管理存在的問題,并在相互交流中加以借鑒與學習,在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的基礎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初中思想品德與實際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而,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需要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生活體驗及社會生活緊密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并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以此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馬鳳龍.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簡論[J].教育探索,2008(6).
[2]張國啟.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時代價值[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