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
摘 要:有效教學的“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獲得了具體的進步或發展。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學習、正確運用教學手段和方法、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作業布置有針對性等幾個方面入手,注重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構建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課堂,并以理導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使學生既獲得了知識和能力,又樹立了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有效教學的思想真正得到了落實。
關鍵詞:生活;課堂教學;有效
現代教學論可以說就是以追求效率為核心的“有效教學論”。有效教學的“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獲得了具體的進步或發展。
在教育新理念的推動下,初中思想品德課悄然發生了變化。在教學中,從學生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生活化、多樣化,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和諧的教學氛圍更讓學生在多看、多想、多參與的過程中悟出了道理,加深了道德認識,并主動踐行,將道德認識用于生活,促進自身健康成長,既獲得了知識和能力,又樹立了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真正達到了有效教學的目的。
一、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積極認識事物或參與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人學習活動的動力源泉。“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樂趣”,誘發學生學習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基礎。為此,需要教師以“趣”引路,以“情”導航,設計好一節課的開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由于課本上的內容不能緊跟社會發展和生活實際,所以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要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學生感興趣的、為他們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把他們身邊的例子引入課堂,導入教學。例如,在講授七年級思想品德《長大的感覺》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課前各自準備一些自己小時候的照片,上課時老師抽兩張照片,讓學生猜猜他們是誰,這樣一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調動了,教師及時導入,從小學到初中這些變化意味著我們正在長大,跨入了青春期的大門。
二、讓學生自主學習
在課堂上,學生能在多大程度上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和受到教育,主要取決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程度、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水平,而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只能在自主學習的實際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課本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自主學習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在明確學習目標的基礎上,認真閱讀課本,分析材料,得出觀點。
思想品德課教材一般都是通過一個個生動具體的事例來體現一定的道德要求,并通過道德認識來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讓學生合作探究、親身體驗、思考感悟,有目的地為學生導行,并使導行起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如,教學《讓人三尺又何妨》一課,通過展現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因為一點小事而爭吵、頂撞、得理不饒人的案例,讓學生思考分析談看法,再結合實際說說自己在遇到類似情況時是怎么處理的,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達到對學生行為動機的指導。從教學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堂討論,引導學生交流,爭辯、分析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和探索精神,是落實有效教學思想的重要體現。
三、正確運用教學手段、教學方法
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主要靠教師的激勵和引導;學生是否能夠自主學習,就要看教師是否給他們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是否調動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我們的新集體》一課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通過一分鐘演講或愛好特長展示等方法將自己介紹給大家,這樣大家不僅相互認識和了解了,而且使課堂氣氛活躍,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認知有展現的過程,情感有渲染的過程,行為實踐有親自體驗的過程,這些都有利于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教學中運用投影、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對道德要求進行渲染,再現于模擬的情境中,也是激發學生的情感,加深學生對道德規范和要求認識的重要形式。將一些課文內容、社會現象、故事等通過投影、動畫等形式再現,如,在講解《學會合作》這一知識點時,將《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寓言故事制作成動畫播放,并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感悟合作的重要作用,進一步領會合作也要講究方法和技巧,不僅鍛煉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教學效果不錯。
四、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
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目的是通過事例體現一定的道德要求,并通過道德認識來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通過課堂教學,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道德認識,對學會做人,做一個怎樣的人有了正確的認識,而如何將這些道德認識轉化為行為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在作業布置上要有針對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踐行。
如,在《讓人三尺又何妨》一課教學后,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給曾經因自己不禮貌或誤解而受到傷害的人寫一封信或面談一次,以求得對方的諒解和寬容。再如,《孝敬父母長輩》一課的課后作業為:每個人對自己的父母說一句感激的話,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學生懂得,孝敬父母長輩就表現在我們平時的一言一行之中,把愛心、孝心化為行動,無須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這樣,讓課堂教學得以延伸,指向生活,達到以理導行的教學目的,讓學生真正學會做人,這才是有效的課堂教學。
在新課改形勢下,教育在不斷地回歸生活,回歸社會,教育的目的不僅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更在于培養會在生活世界中生存的人,即會做事,會與他人共同生活的人。讓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并以理導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思想品德教育的共識。
參考文獻:
[1]甘民立,朱震遠.有效教學的理論與研究[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8.
[2]江蘇省教科院編.教育:我們忽視了什么[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