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慧敏

摘 要:從濱水景觀設計的概念出發,系統地闡述了設計發展的區域、定位、目標及形式等。接著研究了現代城市濱水區功能意義及定位混亂等存在的一些問題,從濱水帶與城市的關系及濱水帶與水域的關系兩方面著手,運用城市性格分析、水域狀況研究等方法對濱水區域進行分析改造。從而總結具體的設計方法,從功能性、公共性、藝術性三者來進行細節串聯和重點設計,注重基礎功能體現,增加公共設計,強調藝術表達。同時對優秀的、并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濱水景觀設計案例進行分析和綜合。
關鍵詞:城市與水域;功能性;公共性;藝術性
公共空間景觀設計是當代設計的一大主題,其囊括了城市的發展變遷,技術的革新與運用,以及當代人文意識和環境意識的提升。濱水景觀設計是公共空間景觀設計中重要的一部分,濱水空間是一個極具限制性的城市區域,從傳統的意義上來說,濱水區域代表著土地與水的邊緣,對城市具有著特殊的意義。從城市誕生以來,濱水區域都扮演著重要的作用,城市的功能和社會經濟的關系相加,可以得到港口這樣的城市新景觀。當代濱水景觀設計繞不開這樣的功能性、公共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思想。
一、一個關鍵概念
(一)現代濱水區域的功能意義及其定位
濱水區域是一個城市邊緣,具有限制意義的區域,是傳統意義上土和水的邊緣,是現代意義上人工和自然的分界。濱水區域也是一個典型的過渡區域,體現了規劃流線、功能意義的推演,具有象征和代表城市性格的意義。
濱水空間最重要的設計概念是它的功能意義和定位。它是城市重要的戰略區域,港口的基礎設施遵循著水域的形態和發展變化,并在此基礎上塑造了一個新的空間,不是簡單的一條線、一個分割,而是一種接入和融合。通過碼頭、燈塔、游船等表現濱水景觀的獨特性,同時也定義城市的身份,增加經濟關系和社會活力。
在城市形成至今的悠長歲月里,濱水港口曾經扮演著城市重要公共空間的作用,它不僅是城市重要的商業和交通樞紐,還是社會景觀和城市形態的標志性符號。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港口漸漸失去了其獨一無二的城市意義。新時代擁有了更多更好更快的運輸方式,擁有了更能代表城市形象的坐標,濱水港口逐漸被獨立起來,活動和功能都變得更加單一了。
當代濱水景觀設計的中心思想不外乎建立城市與水域的聯系,重塑港口這一多功能的區域系統,達到不同用途的整合與發揚。濱水區域有著大量的基礎設施,靈活可塑的流動線條,不同功能的交叉重疊,是極具設計意義的特殊區域。濱水空間的設計要經過社會的定位和時代的變遷而發生變化,設計必須體現它的當代意義和定位。
整合和發揚是其關鍵意義的詞匯,我們要將過去港口的功能性擴展到景觀中,作為其設計的參考概念,也要將可持續性和生態性的思想引入到生產和制造的環節去,達到資源的整合和概念的統一。
在當代,景觀是一個多元的概念,在不同的設計區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其具有著長期性的意義,代表著空間與社會的聯系,景觀不僅僅是自然的形態或是生態的多樣性,它正在成為一個標示,定義著不同的空間。濱水區域的景觀是其功能意義體現的最重要部分,景觀設計給人以最直接的感受,濱水對空間的把握、使用功能的體現,以及社會定位的表達有著深刻的意義。
二、兩種關系
我們可以將濱水視為一個連接的區域,它即作為城市的一部分象征著城市的形態,同時它也是水域的一部分,是水域空間的自然延伸。
我們可以將濱水空間看做水和土地的混合區域,它具有著縱向和橫向的雙重視覺效果。在縱向上,它從城市的中心延伸而來,帶領人們走入濱水地帶,領略城市的延伸和升華。在橫向上,濱水地帶與相接水域平行,水岸的流線往往是水域的流向。
(一)城市與濱水區域的關系:延伸
濱水區域是城市的延伸,大部分濱水區域曾經都是作為城市的交通樞紐港口來運作的,在歷史上是城市的商業中心之一。隨著時間的推移,它逐漸失去了其專業的特性,但仍留下了許多深刻的切口和不規則的印記。在過去,濱水區域作為港口,在一定程度上也割裂了城市與水域的聯系,港口具有更強的商業性,而缺少公共性和參與性。如今,濱水區域是城市的重要景觀口,人們由城市的中心一步步走向邊緣,一步一景,濱水作為城市放射性建設的邊緣節點,更好地突出了其開放、新穎的特質。
(二)水域與濱水區域的關系:自然特性的表述
橫向,是最好描述濱水地帶與水域間關系的幾何詞匯。濱水景觀的延伸和節點往往由城市性格來決定,而走向和流線則由水域來決定。有史以來,古文明的形成與發展都離不開水域,人們依水而居,房屋沿河而建,水域對城市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F今城市與水域主要依靠濱水地帶來連接,濱水景觀的設計也要參考流水的走向,潮漲潮落的時節。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各色濱水的設計是為了更好地表現不同水域的特點。
位于加拿大多倫多市的舍伯恩海濱公共空間,為中央濱水區域創造了一個全面的愿景,產生了強烈的設計語言。一方面,它完美地與城市中央商務區融合,建立了多層次的城市空間,并為人民提供了娛樂休憩的場所,為大都市豐富的文化帶來了可持續性的、具有生態性發展前景的區域;另一方面,它很好地將河流延伸成湖泊引入城市,充分利用了該水域的特點,并由此創造了新的水域語言,加上植物等配景,打造了城市中的自然花園(圖1)。
如何思考這些現有條件給濱水帶來了意義,而這會成為設計的重點。濱水作為公共的空間,必須達到新的集成化和專業化,開放更多的可訪問性,在承載城市相關功能和相連水域性格的同時,具有自身的隱藏布局和空間特點。
三、三個特性
所有的景觀空間都是人類創造出來的,其目的都是為了實現更好的生活價值,所以在景觀空間中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實用性,更準確的說法,就是其功能性。我們要為我們所創造的濱水區域尋找到其創立的價值,我們要從其中看到歷史的痕跡和城市的形象。
(一)功能性
定義濱水景觀的功能性,往往是比較復雜的,有生態型的濱水區域、商業型的濱水區域、地標廣場型的濱水區域等。不同功能的濱水區域搭配有不同的設施,更多的情況是將各種功能有機地融合,有側重點地進行設計。
(二)公共性
濱水區域在現代社會代表著一個新的、開放的公共設計的中心,它是一個潛在的延續性空間,有必要去考慮其空間的可達性和連接城市軸線的方式,以便更好地打開與水域交流的邊界,使其更具有公共性。
(三)藝術性
濱水區域所擁有的特殊景觀為其創造了獨一無二的藝術特點,運用多空間多維度的景觀概念,可以打造出新的城市符號。藝術性體現的往往都是一些設計前瞻的可能性,意味著要考慮建造的過程,用新的工具和方法來重新設計這些城市空間,更體現其用途和形狀。新的靈感來源于城市的新發展、新的環保概念、新的水域開發,等等,這一系列都能使藝術迸發出趣味點。
英國的多佛海灘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濱水設計案例,其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有著城市標志性的城堡建筑,設計利用多重的建筑及文化語言來打造。在功能性上,它利用現有的建筑、海港,將其連成一線,建造與當地樸實、閑適人文風格相契合的海濱景觀,突出其地理風貌。而公共性則主要表現在海濱浴場、海邊垂釣等活動上,對當地人而言,海岸線是城市的一部分,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各種活動、慶典由此展開。多佛有一個非常引人入勝的濱海藝術中心,其簡潔的藝術語言和概念的設計表述都無一不體現其藝術韻味,蜿蜒的照明點好似波浪,沿著整個廣場如同波浪上的泡沫起伏,就好比那首贊頌多佛海灘的詩,埃及的濤聲,流入古人的耳畔,索福克勒斯追憶著,歷史的畫面,人類的磨難,起伏,循環。同樣的濤聲,也給我們啟示,在這遙遠的北海邊(圖2)。
四、結語
濱水區域是城市的重要景觀門戶,必須重視其設計定位與城市性格和水域風格的契合,體現城市核心的延續和升華,展示相連水域的特色,打造功能性、公共性與藝術性三者的完美統一。設計要始終強調以人為本,創造更適合人的生活,更懂得人需要的空間,這才是打造美好城市的不二法寶。
參考文獻:
[1]唐劍.現代濱水景觀設計[M].遼寧科技出版社,2007.
[2]尹安石.現代城市景觀設計[M].中國林業出版社,2006.
[3]冼寧,趙芮興.對現代城市濱水公園景觀設計的初探[J].設計,2005,(13):125-126.
[4]杜春艷.現代城市濱水線性空間景觀更新研究——以南京秦淮河為例[M].浙江農林大學,2013.
[5]葉艷莉.現代城市濱水景觀設計概念和要點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20).
[6]趙曉波.復興濱水區,構建精神港灣——廈門市夏港片區更新與改造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2008,(06):35-42.
[7]杜銳青.城市語境下的濱水景觀設計[J].房地產導刊,2004,(01).
[8]張貴賢,劉福智.濱水城市的水文化品質的塑造與提升[J].四川建筑,2009,(06).
作者單位:
上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