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忠書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非常感謝校領導給了我畢業(yè)班教學的機會。這一年我成長了很多。對教學的理解更加透徹。當我得知,我校中考成績全市名列前茅時,我激動得徹夜難眠。興奮之余,我及時總結了這一年中工作的有效方法和不足之處。結合我黨號召學習的“干”學精神可總結為“苦干基礎,實干課堂,巧干學情”。
一、苦干基礎的重要性
剛到九年級,很多成績后進的學生開始著急,可是他們不知道從何入手,想進步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分析原因,平時基礎不牢,在別人有質的飛躍時,他們卻沒有飛躍的資本。他們很可能成為中等學生。對于尖子生打好基礎更為重要,尖子生能否沖擊滿分,關鍵在于細節(jié)。若學生有疑問教師應立即更正并簡化理解困難的知識點,反復訓練錯題;提問要廣泛,時刻讓學生緊張起來,這是教學的基本,只有根系發(fā)達才能枝繁葉茂。
二、實干課堂的必要性
實干課堂顛覆了傳統(tǒng)教學,新的問題不斷涌現(xiàn):教師不知道怎樣寫導學案,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學生展示講不到點子上,花費時間多,影響教學進度,學習任務較難完成。為了統(tǒng)一認識,堅定改革信心,我通過聽評課,集體教研會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課堂不是花架子,進行“真實”的課堂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能機械模仿,而應結合學校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與借鑒。不是“不講,不能講”而是“講什么,怎么講,什么時候講,講多長時間”,不是簡單地改變課桌位置,而應從根本上改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三、巧干學情的主體性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了解學情將是老師教好和學生學好的必經之路。
1.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況
現(xiàn)在的學生很有個性,思想也會受到社會和家庭的影響,所以我們老師應該時刻注意學生的一舉一動,注意他們的心理變化,時刻進行正確梳理,引導他們正確的人生觀。
2.關注學生的成績情況
學生的成績有可能進步也有可能下滑,這時我們應該及時對他們的成績變化進行分析和總結。把進步原因進行總結并講給其他學生,及時掌握學生退步的原因,是因為在什么章節(jié)的知識點的銜接上出現(xiàn)了問題,并及時地對他們進行輔導。
3.關注學生的認知能力情況
在物理教學中,很多知識點都與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我們應全方位地對學生的認知能力有一個深入的了解,所以我們應根據(jù)學生的思維方式、認知能力來確定合理的教學內容,盡量讓知識貼近學生,貼近生活,使得學生的學和老師的教變得和諧。
學生知識的獲得途徑主要是依靠新授課堂的學習過程。知識經驗的獲得分為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愛德加·戴爾提出的《學習金字塔理論》指出,不同學習方法,效果學習大不相同,學習效果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tǒng)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在“活動式”課堂。教學研究中,新授課的“活動式”教學研究主要包括:教學案設計的研究、教學方法的研究、課堂組織形式的研究、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方法的研究。
(1)教學案的設計研究
以教學案為載體的活動式課堂,能使師生以教學案為依托進行有效教學。
教學案的使用,有效促進了學生能力的提高。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日益凸顯。使用“活動式”教學案后,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時,能夠關注學情,即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關注學生發(fā)現(xiàn)知識的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和效果。課堂上,教師才能有針對性地講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留出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去思考,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率與互動率,這樣讓學生才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案是集教案和學案于一身的教學輔助材料。教學案不再是課程標準中的學習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簡單照搬,而是要以學生有效達成學習目標作為教學設計的具體要求。促進學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多積累經驗;在討論質疑的學習中解決問題,形成能力;在總結交流的學習中拓展提高。
(2)教學方法的研究
加強集體備課,轉變教師角色和觀念,首先備采用什么教學方法,設計什么問題和活動。其次通過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通過有效方法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理念,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高效課堂。根據(jù)新授課“活動式”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學方法的實際運用情況,反思教學的得與失,使平時的課堂教學效果更好、質量更高,面向學生,關注學生未來的同時,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得到了提升。
經過這一個研究周期,我們基本上形成了以教學案為載體“活動式”教學的新授課教學模式。相關的總結是在課程標準等理論依據(jù)基礎上,通過課堂教學實踐總結、改進、完善得出的。
上面就是我對教學的一些認識和想法,我也會繼續(xù)學習和總結,爭取早日成為學校的教師骨干!
參考文獻:
[1]劉五駒.別誤讀了“教學精細化管理”[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9(5).
[2]孫青.也談學校管理的精細化[J].中小學校長,2008(1).